Unicorn88 wrote:
合理的懷疑是,可能總部研發處理中文字體的工程師想太多,而且可能連一封MAIL都沒有跟台灣確認校對
就自以為 TRADITIONAL版 應該就是很傳統古老的字,所以就選了百多年前康熙字典才有的字型....
沒有這麼古。
早個十幾年,台灣的鉛字字型都還是這個樣子(像青之類的)
我手邊的書就好幾本。
隨便去舊書店找個李敖作品之類的,應該都還是比較接近Heiti TC這個寫法。
因為台灣早年坊間鉛字方體就是這個形狀,
而這套慣用的鉛字方體直接影響到政府路標。
剛剛隨手找了一下家裡的舊書,印證了我的想法。
(備註 關於政府路標)
我調查的結果,政府路標法律只規定要使用方體,但沒有硬性指定哪一套,所以偶爾也有用到華康等其他黑體的告示牌出現。
但大部分路標都是傳統鉛字那套。雖然目前我還沒查到字型名稱,不過很有趣的是,這套字在政府機關內很通行。
有機會去台電甚至已經民營化的中華電信門市時注意一下,這些跟政府有淵源的,牆上電腦割字的黑體字幾乎都出自這套鉛字味的方體。
而之所以為什麼才過10幾年,已經讓人有看不習慣的感覺,則是因為DTP盛行。
印刷從鉛字、照排迅速在幾年之間切換到數位排版,電腦字型是華康、文鼎等少數幾家的天下。
而華康這些字型公司有「部分」參考教育部標準在生產字型。
DTP帶來的成本效益省太快了,所以只在幾年內就讓國內鉛字印刷廠幾乎倒光。
請注意是「部分」。
目前幾乎完全符合教育部標準字體的黑體,只有「華康中黑體(P)-UN」與「微軟正黑體」兩套。
其他黑體,像儷黑之類的,還是許多地方跟教育部標準字體不同。
如果要拿教育部標準字體作為標準,這些黑體都是小巫見大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