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代表一定會增加獲利率
Dell近年來開始和實體店面合作
但是還是失去第一名的寶座
多一個通路,代表銷售額的增加
但是也代表成本的增加
像是運送 以及庫存
這時候就要衡量增加的銷售額和增加的成本之間的差(也就是增加的獲利)
是否足夠吸引管理階層
增加實體通路
還代表著人事成本的增加以及其他成本
維護虛擬通路,也有其成本
哪一個划算,我想廠商自己內部會評估
雖然我看好虛擬通路
我也不會完全否定實體通路的重要性
回到ipod games的通路
首先我認為他主要的顧客群
絕大多數應該是新增加的顧客群
非原有的電玩顧客(小孩,或是會一直追著最新電玩資訊的核心玩家)
這時候,他們要的可能是輕鬆玩遊戲
輕鬆可以是便宜的價格,簡便的入手
以歐美來說,網路購物早已不是新鮮事情
網路購物還需要等個幾天才能收到物品
以目前iTunes的經營模式,顧客可以在5分鐘內收到物品
對於歐美地區來講,確實便利很多
此外,iTunes可以提供試用版,試玩版
顧客不需要實體店面試玩
坐在家中,即可舒舒服服地先嘗試
再決定是否購買
就算買了不滿意,因為是線上扣款
所以退費或是換貨
都可以在線上完成,這就是實體店面達不到的優勢
更何況線上購物,以軟體類來說
減少掉運輸 囤積的成本
最後,以ipod games來說
我不認為有必要增加實體通路
第一,那樣就失去其獨特性
第二,同樣產品在線上和實體都有
那麼價格要麼定?要一樣還是不同?
有沒有可以自己打到自己?(實體和虛擬互打)
加上apple的實體通路本來就沒有像sony或是Nintendo那樣完善
有必要為此投資嗎?
畢竟iTunes起家就是虛擬商店
而sony和Nintendo是實體通路為主
現在才開始搞虛擬通路,情況不太一樣
Sony和Nintendo都有類似的網路商店
但是成果如何?我沒有相關資料
不過我想iTunes是目前最成功的,這應該沒有疑問
如果一個第三廠商,也不一定是小廠
像是EA或是Capcom
要選擇一個虛擬通路商來合作
找目前市場上最成功的,應該是很合理
更何況iTunes賣的軟體不是只有電玩
所以在iTunes上架,代表產品對於其他本來非電玩族群來講,也有一定的曝光率
Amazon之所以成功,也不是因為他只賣書本,雖然那是他的起家
總之,不是說通路增加就一定是好
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分析
獲利=銷售-成本
成本不是只有帳面上看到的
以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
想要提昇銷售本來就不容易
所以降低成本,而達到增加獲利
反而是大家比較傾向使用的策略
沒有一定把握新增加的投資可以回收,我想各廠家的態度還是會比較保守的
https://www.bagusintl.com/
            下面真的一些其他相關做一點討論、回應
zelda0201 wrote:
對!我就是這樣的人,但是朋友你想想看,20年前的小賣店擺了好幾台電視展示FC及SFC的遊戲,
20幾年後,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小賣店或大型專賣店依舊是用這麼傳統的方法來促銷他們的遊戲,
這是為什麼?值得大家討論討論...(恕刪)
記得小時候經過電玩店時,都會駐足在那一大片電視牆,幻想這些遊戲都是自己所擁有的,那種印象真的很深刻
現在在逛像光華之類的電子街時,也同樣會停下腳步觀賞最新遊戲的展示畫面,讚嘆現在遊戲的精緻
不過不論是過去或是現在,這都不構成我選擇遊戲的動機,確實他們會勾起我消費的慾望,
但是購買的關鍵會在於:雜誌/網路的評價、朋友的推薦、或是實地到擁有的朋友家玩後的感想,當然怨念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現在網路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其實過去店面電視牆的功能,已經漸漸被其他東西滿足
但是為何店面仍舊保持就有的銷售手法
1. 之前有提到的,有畫面就會熱鬧,店面就會有人氣,人氣是吸引顧客上門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2. 店面不是只有單單販賣遊戲而已,硬體和週邊的銷售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展示有其需要
3. 有一種人可能會被畫面吸引而購買,那就是沒有目標,單單想找禮物送給他人的族群
他們就有可能在漫無目的個遊逛中,看到某遊戲的展示畫面,他認為對送禮的對象可能會有興趣
然後就直接進去掏錢包了,而遊戲是不是真的好玩就是其次了
就如您說的「還是有另一部分的人需要藉由實體通路來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或是說他們不需要做功課XD~」
只是在現代人越來越了解自己與他人物質上得需要,因此這種客人確實在減少中(買gift card的人越來越多)
反過來說,單款遊戲賣得好不好,在於遊戲到底好不好玩/評價好不好
跟店家有沒有做展示和推銷,關聯性並不大
但是展示和推銷做的好,對店的「業績」卻是有絕對的幫助
zelda0201 wrote:
不能否定有人真的是需要摸摸看或實際玩過才能決定他們要的遊戲,
例如您前面提到也提供過連結,您的朋友因為玩了您d/l的遊戲而決定敗一台iPod touch就是個例子,...(恕刪)
實際玩過確實是最有效的行銷
但是在朋友家玩,和在實體店面試玩,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1. 可能原因在於店面很難舒服的試玩(怕人霸佔太久而特別做的不舒適設計)
2. 機器老是損壞,搖桿被玩到不靈敏,難以得到好的經驗
3. 沒有朋友實地的分享和「勸敗」

(電玩展場有專人的介紹,因此效果比店面好多了)
所以我們常聽到「因為在朋友家玩過所以想買」
卻從來沒聽過「因為在店面玩過所以想買」
iTunes app store會有如此銷售佳績的原因就是有滿足到上面三點
1. 試玩畢竟是下載到自己的機子,當然舒服就直接,而且隨時都可以接觸到(現在的主機都有善用這個功能)
2. 同上
3. iTunes上面不只有評價,還有最直接的玩家回應,加上各式排名和多種的推薦,iTunes的勸敗度持續上升
(題外話,iTunes 8新的Genius功能就是勸敗的極致表現... 定力不足的人就等著收帳單吧)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小酒蟲 wrote:
看文看仔細,才不會容...(恕刪)
如果你是因為不滿這些人而產生的移情作用,我想我可以理解這種心理
不過還是提醒一下好了
小酒蟲 wrote:
往回看的話,會發現有人一直認為任天堂和 SONY 會因 iPhone 能打電動而大難來臨。
如果這不是真心話,那我們就當他是上來鬼扯吧..
若是在這個討論串,你所指的是僅僅一個人的一篇回應
用詞希望可以再精準點,甚至直接引用,比較不會造成誤會
希望你了解
從另一個角度
若是今天整串有很更大的比例都是這種論點,這確實有討論的必要
但是現在狀況是99%的人都不這麼認為,有必要費心去圍剿這1%的言論嗎?
討論有各式的論調本來就很正常的,不是嗎?
Bill其實也挺令人同情的,退休後還放不下MS,還要下海拍廣告犧牲形象(不過他的表現比預期的好)
ps. 什麼基本教義派... 台灣這種取別人名字的風氣真的很糟糕,造成很多仇視心理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sickfoot wrote:
現在網路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其實過去店面電視牆的功能,已經漸漸被其他東西滿足
但是為何店面仍舊保持就有的銷售手法(恕刪)
針對這部份的看法,我想我們應該是討論不出結果的
sickfoot wrote:
1. 之前有提到的,有畫面就會熱鬧,店面就會有人氣,人氣是吸引顧客上門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對於第一點,您一直強調大部分的人要買遊戲之前藉由網路,朋友,雜誌的資訊就會決定購買因素,
只是事實是20年前資訊少的可憐,巴哈成立也是1996的事,店家就是要靠這個吸引大量顧客,
而如您所說資訊發達的現在,店家卻還要用怎麼老式的行銷手法?不過我沒這方面的數據,
也不能說是誰對誰錯了
sickfoot wrote:
2. 店面不是只有單單販賣遊戲而已,硬體和週邊的銷售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展示有其需要
3. 有一種人可能會被畫面吸引而購買,那就是沒有目標,單單想找禮物送給他人的族群
第2點同意,但是第3點就跟上面所說的,你我都沒有確實的數據來支持所謂"買遊戲送禮"的人數是增加的,
不過我這邊有ESA調查北美市場有86%的未成年玩家表示他們租或購買遊戲必須經過家長的同意,
91%表示家長會陪同他們購買遊戲,雖然不能證明什麼,但我想單獨去買遊戲送禮的人數應該是有限的
sickfoot wrote:
iTunes app store會有如此銷售佳績的原因就是有滿足到上面三點
其實討論到後面大家都有點亂了,例如App game的推廣到底是先下載再推薦給朋友,
還是每個人自己去d/l試玩再決定買不買,或是我倆已經離題到小賣店的展示手法等等,
我的結論跟93樓的版友很接近,iPhone就是一個市場擺在那邊,你不去賺也會有別人去賺,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NDS目前就是7千萬台在那邊,PSP也有3千萬台的實力,
又遊戲商目前把iPhone game的定位是cell phone game還是掌機game?
iPhone的定位是手機還是遊戲機?手機可能1年換新出新的規格,但遊戲機是較封閉的平台,
而根據DFC Intelligence 2006的調查"2011年時家用主機,掌機,網路遊戲都將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如果廠商想要全球市場,全年齡市場,全類型市場都吃,也將承受過度發展的風險",
簡言之,進軍遊戲市場要考量的因素太多了,我們在這邊的討論多少都有欠完整
因為價位高或是功能性的因素,再受歡迎也難以有像NDS或PSP這類專門遊戲機的普及率
不過仍然有市場魅力的原因在於,擁有iPhone/iPod touch的人普遍來講是消費能力比較高的族群,在iTunes store的整合下是能夠激發出新的一塊市場
但是我個人認為,單單就遊戲大廠來講,短期間會以移植遊戲為主,一來成本較低,二來以既有的遊戲知名度來推銷,加上就遊戲新玩法的行銷手法,iPhone/touch族群確實是一塊味道不錯的餅,而且在其中也可以啟發新的遊戲方向
至於進軍市場所需要評估的風險,確實不是我們這些外行可以評估
但是我也相信,低風險固然理想,高度的利益往往也伴隨高度的風險
主導者敢不敢冒險,了解承擔風險的意義,是一個公司能不能成功的關鍵(以上完全離題)
zelda0201 wrote:
而如您所說資訊發達的現在,店家卻還要用怎麼老式的行銷手法?不過我沒這方面的數據,
也不能說是誰對誰錯了...(恕刪)
這種事情本來就很難以對錯去區別
不過有開過店面的人就知道人氣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促銷活動的意義為何,主要是要招攬消費者
即便是產品賠錢賣,只要多一個客人上門,就多了一個商機,別的商品也就多了一個銷出去的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理論,一家餐廳人氣旺盛時,反而會吸引更多的人進入,這是很奇妙的群眾心理(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吃那到未必)
沒有時間詳加解釋或蒐集數據,但是都是有根據,不單是前人經驗,也是有銷售理論可證實的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看來apple的marketing確實是朝向遊戲市場
很明顯指向PSP和NDS
會不會成功,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不過既然Apple的行銷部都已經說清楚了iPod Touch和iPhone會定位在遊戲市場
那這個討論串基本上定案了
T3 interview with Apple's Greg Joswiak
https://www.bagusintl.com/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