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站上看到很多大大討論的MacTeX在寫作上是個好物
我試著在網路上找到了這個檔案MacTeX-20071201
站上還有些其他的軟體像是MacTeXtras這個google中文好像沒有人談到這個是什麼?
在我下載MacTex-20071201時,我想到了一個問題
下載了這個是不是就是整個軟體包了,我不用再安裝 CJK套件了
在論文寫作時,我需要再如用寫程式般的設定好文字大小、格式、字體...再打我的論文\
嗎?
ex.
%!TEX encoding = UTF-8 Unicode
\documentclass[12pt]{article}
\usepackage{CJKutf8}
\begin{document
\begin{CJK}{UTF8}{bsmi}
This is a test. 中文字測試。
\end{CJK}
\end{document}
還是我直接就可以像是在word or page上打文章,只需要打中文就可以,要改格式的話
我再反白要改格式文字,再選擇要改成的格式就可以了嗎?
原本我想直接就用page來寫論文,可是,在爬文之後,發現有人遇到寫數學式子後,page
後面的文字會愈寫愈斜的問題,所以,我想試看看用MacTeX來看看
第一次學著使用MacTeX,煩請賜教
他有點像是寫 Html 的程式一樣,
在一開始先宣告各種環境參數,
然後在內文中就完全透過標籤和純文字的寫作方法來完成文章,
寫作完畢後再編碼運算輸出成正式的文稿(如 pdf 檔)。
這樣的方式雖然和程式寫作類似,但不需要害怕,因為 Tex 不像程式寫作需要管邏輯運算迴圈什麼的,
只需記得常用的一些標籤、了解文章的架構,基本上寫作是很直覺而直接的....
由於整個寫作的環境都是純文字,因此就算用最最陽春普通的文字編輯器也可以寫作,
寫完後再帶到有 Tex 的編譯解譯環境的系統中來產生最後的文稿。
不過像 Texshop 這種寫作環境對初學者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工具,
除了內建很多選單可以查詢/選擇可用的參數與標籤外,更可以協助除錯,以及建立整個文章的架構表,
另外這些軟體也有附一些現成的文章體例,甚至內文就有包括說明,
一開始學習便可以試著從這些文章體例中找尋最恰當的範本,直接修改內容就可以用了。
比如說:我要寫一篇普通的論文,我就會在一開始的環境宣告中設定:
\documentclass[titlepage,a4paper,12pt]{article}%
%Options -- Point size: 10pt (default), 11pt, 12pt
% -- Paper size: letterpaper (default), a4paper, a5paper, b5paper
% legalpaper, executivepaper
% -- Orientation (portrait is the default)
% landscape
% -- Print size: oneside (default), twoside
% -- Quality final(default), draft
% -- Title page notitlepage, titlepage(default)
% -- Columns onecolumn(default), twocolumn
% -- Equation numbering (equation numbers on the right is the default)
% leqno
% -- Displayed equations (centered is the default)
% fleqn (equations start at the same distance from the right side)
% -- Open bibliography style (closed is the default)
% openbib
% For instance the command
% \documentclass[a4paper,12pt,leqno]{article}
% ensures that the paper size is a4, the fonts are typeset at the size 12p
% and the equation numbers are on the left side
%
其實這篇簡單文章的環境參數設定只需要第一行即可,除了最前面 \Documentclass......那一行外,後面的一大堆 % 符號僅僅為文章的註釋使用,不會影響或出現在最後的文稿裡頭,這部份即為 Texshop 的範本裡頭的說明,告訴你哪些參數可以怎樣用....。所以若覺得看了礙眼,或是不需要這些說明來教你怎麼設定的話,可以整段拿掉都沒關係。
最前面的 \Documentclass 便是這篇文章的最基本環境設定,包括這篇文章有使用獨立的標題作者頁[titlepage]、使用 A4 的尺寸、基本內文字形大小12點、以及文章的編排體例為 article(article 是普通文章,最高層級為 Chapter,然後為 Section, SubSection.....),若你要寫像碩博士論文甚至編排一本書這種大部頭的東西,便可以使用 report or book 去編排,這時候就可以使用 Chapter 更高等級的 Part 指令了。
有時需要特別設定特別的格式環境,或是使用什麼特殊的功能如圖表等時,會需要另外設定一些環境的參數指令,這部份等待進階需要用時再翻書來學即可。
環境宣告完後,便可以接著打你的內文,基本架構如下:
\begin{titlepage}
\title{This is Title for Mobile01 Forum}
\author{I am Author}
\date{4, April, 2008}
\end{titlepage}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tableofcontents
\begin{abstract}
This is abstract
\end{abstract}
\section{AAA}
\paragraph{}
This section is introction
\subsection{aaa-1}
\paragraph{}
This is the subsection 1 of this section....
\subsection{aaa-2}
\paragraph{}
This is the subsection 2 of this section... The writing for this section is for ``Mobile 01''\footnote{An internet web-based forum. see: http://www.mobile01.com}
\begin{quotation}
Mobile 01 is the best forum for........\footnote{\cite{Mobile012008}, pp.211-234.}
\end{quotation}
\section{BBB}
..........
\bibliographystyle{apa}
\bibliography{mobile01}
\end{document}
基本上這只是最簡單的架構,由於在環境的部份宣告了要使用 Title Page,也就是獨立的標題作者頁,因此在正文的一開始便要以 \begin{titlepage} 和 \end{titlepage}來做宣告,而 Title Page 的內容便由這 \begin 和 \end 中間所夾的內容去決定。Tex 的標籤大多都是以 \ 為識別,牽涉到文章主要結構的,通常會以這種 \begin{xxx} 和 \end{xxx} 來定義,比如說 \begin{document} 和 \end{document} 來定義整篇文章的開頭與結尾(記得一定要記得打 end,因為忘了會無法編譯出來),{abstract} 定義摘要、{quotation} 定義引言(程式會自動把 \begin{quotation} 和 \end{quotation}中間的文字依照文章格式設定去調整排版.....這種由 begin/end 來定義的格式非常多種,包含數學方程、矩陣、表格等。
另外一種定義方式很單純以 \xxx{xxx} 來定義,比如說我要定義章節的開頭,便可以用 \part{}, \chaper{}, \section{}, \subsection{} 來定義標題,{}中間可以填入標題的內容,或是不填也可以,到時候編譯完成只會出現標題的編號如 Part One, Chapter 1, 1.2., 或 3.1.2. 等.....。每個段落我是都習慣使用 \paragraph{} 不填標題內容的分段標籤,讓每段之間的空間比較好看(你也可以特別為該段填入標題)。
Tex 表面上看起來很麻煩,要記一些參數和標籤,但事實上寫習慣了會發現常用的也就那幾個,若你寫作的文章格式都差不多,甚至可以拿之前寫的直接來改內容即可。除了這個麻煩外,他的好處可是數不盡,首先你可以不用管排版,寫完編譯後程式自動會按照你的設定去編排整個版面,哪邊該用哪種字形、那種尺寸、怎樣縮排、怎樣對齊、怎樣編號.....全部交給程式去處理。更好的地方,便是程式內建的編號系統,比如說你根本不用管你這個章節編號到第幾號了,反正每個章節開頭你都用 \chapter, \section, \subsection 開頭,刮號內打標題本身就好,編譯時程式自動會幫你依照順序標上編號如 Part One, Chapter 1, 1.2., 或 3.1.2. 等。另外註釋也是一樣,只要在文中想要加上的註釋如腳註(\footnote{})或尾註(\endnote{}),你只消把想要註釋的內容打在括號裡頭,打完繼續你的正文,文章自動會在編譯的時候把你的註釋放在該放的地方並自動編號。這種編號系統同樣用在圖片編號、方程式編號、表格編號等....。這種打完才編譯的編號系統有個好處,也就是當你把文章的某些段落搬家或整個章節換位置時,你可以不用手動去調整每個章節的名稱編號、圖表編號,程式自己會去幫你修正(反正最後輸出的時候才會去運算),連你把文字搬家,你的註釋也會隨著你的文字搬家而調整編號與該出現的頁次。甚至當你在前面簡單地加上 \tableofcontents 這個指令,編碼輸出的時候程式自動會去找你的章節和所在的起始頁碼,自動幫你弄出目次甚至圖表目次,連格式自己會幫你弄好,不用自己在那邊呆呆的算頁碼,若文章修改後還要重算....急著交作業報告論文都來不及了還要花時間算這些鳥東西。
上面講的這個目次或摘要的功能不一定要使用,若不用的話可以直接拿掉,或是你只是要打簡單的報告,標題頁不需要獨立一頁,你也可以把 \maketitle 指令拿掉,還有環境中的 titlepage 也拿掉,這樣你的標題和作者、日期就會跟你的本文出現在同一頁了。
另外一個非常好用的便是參考文獻,由於我有用參考文獻的程式(如我所用的 BibDesk)來整理我的文獻資料庫,因此,當我在資料庫(如一個叫做 mobile01.bib 的資料庫檔案)裡頭有一個參考文獻的資料,並定義其引詞(citeKey) 為 Mobile012008,只要我文章或註釋中出現 \cite{Mobile012008} 的標籤和參數時,編譯的時候自動會去那個資料庫中找這個資料出來,在文中以 Mobile01 (2008) 標示出來,甚至在最後宣告了參考文獻的參數 \bibilographystyle{}為 APA 的文獻格式後,然後呼叫 mobile01.bib 這個資料庫(檔案跟你的這個文檔放在同一個資料夾中),程式會自動比對你這篇文章中有引用了哪些文獻資料,自動從那個資料庫中挑出來並自動排序,依照 APA 的設定去做編排,真是太神奇了!從此我只要隨著每念過一篇文章一本書去增加那個資料庫,根本不用管這篇文章用了哪些,由程式自動去挑出來整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他輸出的文檔,如 pdf,你可以拿去任何系統讀寫,不會發生每次打開或在不同電腦中開啟格式跑掉、字形沒有、圖表破掉、排版奇怪.....一堆奇奇怪怪曾經在 Word 會碰到的問題。
Tex 的使用就像很多人會使用 Mac 般,目的就是希望使用者能專心在文章的內容創作中,而不須去管太多的排版、編號、文獻.....這些煩人的事情。而 Tex 所編排的文章非常專業,甚至數學符號、方程式、矩陣、圖表.....的編排更是十分專業,當然你也可以自行調整內定的環境參數,自己替每頁的上方加上標題的、調整頁碼的位置與格式、每個章節標題等內定參數的調整.....等。強烈建議找一本參考書來當字典,或是上相關的網站查詢,當你習慣使用了之後你會愛上這種編輯的方式的。有個中文介紹 Tex 的網站很棒:http://edt1023.sayya.org/tex/latex123/node1.html
我把上面的範例檔與輸出後的 pdf 檔放上來了,需要參考的朋友請自行下載。其中 .tex 檔為主要的文章編輯檔、.bib 檔為參考文獻資料庫檔(也可以用 tex 編輯程式叫出來,其實也是純文字檔)、以及輸出後的 .pdf 檔。一開始學習使用 Tex 除了驚艷他的效果和效率外,當然一定會碰到很多挫折,這時候一套好的編輯軟體就很好用,因為他可以在編譯過程出問題時適時地指出你的錯誤在哪,有時僅僅只是一個符號用錯,或是笨到忘記加 \end{}的某個符號都有可能會致使編譯出錯或輸出的文章出問題,因此自己可以替自己常寫的文章格式建立範本,之後僅需要修改內容,這樣編寫的過程會是非常簡單又有趣的。希望大家能開心使用 Tex。
附加壓縮檔: 200804/mobile01-afa4881760c0cd9645f5297de168d266.zip
Enrico = Eric + Unicorn + Echo
MindSharing: http://www.wretch.cc/blog/Enrico/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