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40年前開始製作音樂,從dos到現在win7沒有變過系統
但他周圍朋友還有在音樂圈的都是使用mac電腦製作
他自己聽專輯裡,別人用mac製作,與他自己用PC的音色就是有差異
家父需要到處演出關係,他需要多台電腦設備
因為蘋果太貴,所以還是繼續用pc系統的nuendo製作
當然要在學一次新系統,對他來說很耗時間
小弟是做影像方面的工作,所以是接觸mac系統
剪輯與特效用起來與PC就有很大的差異性
前陣子家父突然跟我聊到這方面的問題,關於兩者做音樂為何有如此差異
他問他朋友也無解,因為都是一直用mac電腦做到現在
之前到美國演出後,家父還與錄音師去採購一些介面設備
不管怎麼用,音色就是輸mac,最近聽他參與製作的專輯
在弦樂部分的渾厚感就差很多
小弟對這方面並不是很了解,因此想請教有沒有用mac製作音樂
知道差異性的前輩可以指教,這問題只是小弟個人比較想知道的
感激不盡
如德國的軟體 nuendo 在 Mac及PC 都有各自的版本可用。
音色的部分要看其音色的來源是來自 硬體的音效卡,或是 鍵盤本身提供的音源,也由軟體本身的也有。其差異並非作業系統的問題。
也有人玩免費的 Garageband 就已經玩得很專業了,不是嗎 ? 如果您想要 弄一套很真實的管弦樂 的大編制的演奏,當然就要尋求一套 工作站等級的硬體設備才行。
有人只用 iPad 加上免費的 Garageband 就已經玩得很精彩了 !!
tekken2000 wrote:
家父40年前開始製作音樂,從dos到現在win7沒有變過系統
但他周圍朋友還有在音樂圈的都是使用mac電腦製作
他自己聽專輯裡,別人用mac製作,與他自己用PC的音色就是有差異
家父需要到處演出關係,他需要多台電腦設備
因為蘋果太貴,所以還是繼續用pc系統的nuendo製作
當然要在學一次新系統,對他來說很耗時間
小弟是做影像方面的工作,所以是接觸mac系統
剪輯與特效用起來與PC就有很大的差異性
前陣子家父突然跟我聊到這方面的問題,關於兩者做音樂為何有如此差異
他問他朋友也無解,因為都是一直用mac電腦做到現在
之前到美國演出後,家父還與錄音師去採購一些介面設備
不管怎麼用,音色就是輸mac,最近聽他參與製作的專輯
在弦樂部分的渾厚感就差很多
小弟對這方面並不是很了解,因此想請教有沒有用mac製作音樂
知道差異性的前輩可以指教,這問題只是小弟個人比較想知道的
感激不盡...(恕刪)
pickyricky wrote:
我想....樓主大大想要 討論的應該是 Midi 的編輯軟體 及
音效的後期製做的軟體吧?(恕刪)
是的,小弟想知道這方面PC與MAC的差異
感謝pickyricky大的回覆
小弟對家父的音樂領域沒有深入研究,但從小耳濡目染
還是可以聽出音樂上某些樂器的差異性
所以當我父親把音樂放出來與我討論時,我心中也有很深的疑惑
硬體已經用到很不錯的設備在製作,為什麼還是會差MAC一截
但因為沒有實際使用mac做過音樂,所以無從得知原因
所以mac電腦的Logic Pro在製作上的演算精細度
想要PC也能呈現出來,就要在硬體上砸錢了吧!
我斗膽班門弄斧一下,MAC做影像及照片處理比較好已經是公認,除了器材及線材問題,我認為軟體調教上,還有錄製及輸出'重製'後製等過程,MAC的聲音處理及穩定性也比PC出色,而且Apple本身就有收購相關的音樂音訊產業公司(不是指最近的Beats),在音樂上的投入也發展多年,跟PC的開放不一樣,且PC(和其他各類電腦)架構本身就不是專用於特定類型,但MAC作音樂,買來各類的音樂器材就是很容易搭配,因為Apple本身對這方面就是有投入研究與支援,也所以即使只是一台iPad也可以玩音樂玩得很出色的原因(相關軟體都有內建或容易找到),想當年PC早期要玩MIDI,連音效卡都要千挑萬選,但MAC買來就有基本的配備可用,產業界音樂界也都支持,表現好是正常的.
樓主的父親既然玩幾十年了,應當也有一定資金,應該是習慣了其他器材跟PC搭配才不輕易換吧?如果有需要,其實MAC週邊的音樂器材,也是值得投資的,而且MacBook及iMAC也愈來愈便宜,投資一點在MAC上我想會很有幫助才對
首先是器材, 是否以同樣的器材, 最前端只差在PC或是Mac的組合來比較?
再來是軟體, 除了是否是使用同一個軟體來比較之外, 音色庫(如果有用到的話)是否相同?
如果是MIDI的話,後端器材(音源器等等)相同的話, 「理論上」PC/Mac音色會一樣.
如果是現場錄音,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從軟體到最後類比音樂的輸出, 中間有許多層,每一層之間的相互配合很重要.
像windows的數位輸入/輸出方式就有很多, 例如ASIO, WASAPI等等.
可以看一下這篇的討論
http://www.ptt.cc/man/Audiophile/DBB0/M.1268668409.A.5B7.html
這牽涉到,數位音樂資料如何在軟體跟硬體之間溝通,又如何「繞過」Windows本身的音訊處理機制,是否做到最即時,直接的傳輸. 低到windows底層如何處理USB的訊號,夠不夠即時等等都有差異.
這又講到數位音訊的訊號雖然也是0與1構成,但是跟影片等資料最大的不同是, 數位音訊資料是串流,跟時間密切相關卻沒有時間校正記號的. 不像影片資料都是一個一個資料塊, 本身有frame等timestamp這些同步用的記號, 所以即使資料因為OS的處理多造成一點點的延遲也會對最後輸出的音質有影響(時基誤差jitter).
在數位音樂的世界裏,其實也有跟類比音樂世界裏「多隻香爐多隻鬼」(多了一個環節就多了一個可能出問題的地方)的問題存在.
像很多高級一點的USB錄音/播放設備,在Windows是要另外裝一個driver的(就算可以被windows認識為USB音效裝置也要另外裝driver才能發揮100%的實力).但是在Mac就只要把USB接頭插上就好,也就是Mac OS內建的音效處理機制已經足以發揮硬體的實力.
我想Mac在軟體到硬體「整合」這一塊,應該是比Windows要好上一些,至少不用管現在的系統有沒有哪個環節是不是在最佳的設定,輸出的driver是不是對的模式等等. 只要連接起來就是理想的狀況,少了很多也許自己都不知道的變數.
也許就是這些差異造成了最後音質上的差異吧?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PC使用的DAW不外呼就是Nuendo與Sonar
MAC我個人習慣是Pro Tools與Logic
在兩個系統的使用上
我個人的感覺是
PC搭配的DAW我的感覺是我始終在煩惱Plug-in與VST的“參數”
空間要加多少數據的Delay~聲響的深度~它聲音顆粒的重量要多少
在不斷的數據與數據間,尋找一個自己滿意聲響
在MAC上,我則是完全沒在煩惱那些數據與參數
我只需要選好我想要的模擬空間環境~試著模擬好的空間環境下哪邊再加一點~哪邊再少一點
軟體的模擬又特別強大,一些數位的snyrh跟Organ也都相當到位
只要稍微修一下tone就特別和我的胃口
甚至我買的一些外掛都很少開了
其實差異性我個人是覺得操作的直覺上就很不一樣
就像現在要我開WORD跟PAGES
都可以弄出好文章
但是我使用PAGES很快就能照我想要的排版跟其他細節弄出我個人很滿意的文案
再WORD上
因為我已經三四年沒碰office了
我實在很懶得去思考那些指令在哪裡
排版的步驟
太麻煩了
希望這淺見能對您有幫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