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在去年底發表自製的 M1 晶片的同時,也一併發表 MacBook Pro 13、MacBook Air 及 Mac Mini 三款最先採用自家晶片的新品,算是為未來有計畫性將旗下所有電腦新品全面換上自製晶片踏出最初的一步。而在這三款 M1 晶片電腦產品正式上市後,也可以看到國內外的針對 M1 晶片進行的各種評測與分析,因此當小編拿到全新的 Apple MacBook Pro 13 與 MacBook Air 後,就試著用日常生活與工作上的應用,來實際體驗搭載 M1 晶片的 MacBook 筆電系列產品。
▍與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實際體驗差異

對於 Apple 自製的 M1 晶片,小編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會問一個問題:『Apple M1 晶片跟 Intel 處理器對於筆電效能上的差異到底大不大?』先說小編平常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電腦使用主力都是 MacBook Pro,現在服役的筆電則是 MacBook Pro 16,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與 Photoshop 來進行 RAW 檔編修,使用 Final Cut Pro 來進行簡單的影片處理,以及網頁瀏覽與影音娛樂都是日常工作與生活的主要用途。
以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來說,在更新 macOS Big Sur 11.2 作業系統版本後,M1 晶片對於 Adobe 軟體的支援性更為完整,在 MacBook Pro 13 M1 剛推出的之初,使用功能較沒那麼完整的 Lightroom 行動版反而是更佳的選擇,現在則不需要擔心閃退或當機的情況。
- RAW檔讀入時間
- RAW 檔轉存時間
照片讀入時間:46.3 秒。
增強細節處理:3 分 54 秒。
1080p照片轉檔:1 分 15 秒。
- RAW檔讀入時間
- RAW檔轉存時間
照片讀入時間:39.7 秒。
增強細節處理:5 分 41 秒。
1080p照片轉檔:1 分 30 秒。
以實際進行 RAW 檔修圖的效能表現來看,身為 MacBook Pro 系列的高階機種,在效能表現上理當要好上一些,但其實搭載 M1 晶片的 MacBook Pro 13 在效能表現上,除了轉檔速度外,其實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另外較值得一提的是,在 RAW 檔照片進行自動增強細節處理時,具備主動式散熱的 MacBook Pro 13 M1,在散熱的表現則優於 MacBook Pro 16,機身溫度並沒有太過於明顯的提升,如果在沒有工作的話,可以安心的放在腿上使用,這點是這段時間小編使用 MacBook Pro 13 M1 後,認為是相當優秀的設計,且在硬體高負載運行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正常使用其它的應用程式,不會有轉彩球的情況發生。
- 4K 影片剪輯轉檔格式(MBPR13 M1)
- 4K 影片剪輯轉檔時間(MBPR13 M1)
- 4K 影片剪輯轉檔格式(MBPR16)
- 4K 影片剪輯轉檔時間(MBPR16)
以 4K 影片的剪輯來看,MacBook Pro 13 M1 還是可以滿足 2~3 軌的 4K 影片剪輯需求,小編只為影片增加穩定性、調色調光、部分特效與過場特效等處理,在基本的剪輯與特效處理下,是可以滿足使用上的需求,小編也試過如果再增加特效或影像處理量,就會出現延遲的狀況,這對於更專業的影片剪輯師來說就顯得不太夠用,不過在大量的影像處理與轉檔運行下,筆電也沒有出現過熱的狀況。
- 待機溫度
- LR圖像處理溫度
- 風扇噪音測試
- 待機時溫度
- 運作時溫度
- 散熱風扇噪音測試
▍Apple M1 晶片帶來的優勢

除了效能上的表現外,就這段時間小編體驗 MacBook Pro 13 M1 後,可以為各位整理一下關於 M1 晶片所帶來的優勢:
- 電池續航力較長。
- 在筆電上可運行絕大多數的 iPhone 與 iPad 應用程式。
- 高負載運行下,機身不會過熱。
- 散熱時不會出現惱人的風扇運轉聲。
- 售價比 Intel 處理器版本要便宜。
從電池續航力表現來看,小編平常使用 MacBook Pro 16 最耗電的莫過於 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與 Safari 三款應用程式,再加上 16 吋的顯示螢幕,往往再處理完照片後,就會迅速的消耗掉約 20~25% 的電力,且像小編平常會在 Safari 上開啟較多的分頁,這也會造成大量的電力消耗。而在使用 MacBook Pro 13 M1 後,感受最為明顯的就是在使用 Lightroom Classic 與 Photoshop 時,耗電量確實有比之前降低許多,約可以減少 5~8% 的電力消耗,但在多分頁的 Safari 瀏覽器下,耗電量就沒有太明顯的差異。
- 電池用量紀錄
- 電池使用相關設定

能夠在 MacBook 上直接運行 iPad 與 iPhone 的應用程式,是這次 M1 晶片所帶來的最大的更新之一,也讓小編多年來的願望終於實現,這也是 Apple 會想打造自製電腦晶片相當大的關鍵,就是將旗下所有的產品完全整合在一起。從好的方面來看,這可讓 Apple 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推出更新,以保持裝置的穩定性,同時也提升所有開發者的便利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讓原本使用 Apple 裝置的消費者,更離不開其一手打造的產品生態鍊,簡單的意思就是...



各位可以從 MacBook Pro 13 M1 的 App Store 中,找到目前針對搭載 M1 的 Mac 最佳化各項應用程式,包含近期公佈最佳化的 Microsoft Office 365、Adobe Lightroom 行動版、Octane X GPU 渲染器、MindNode、Chrome、PDF Expert 與 Pixelmator Pro 等第三方應用程式,對於目標兩年將全面更換自製電腦晶片的 Apple 來說,第三方應用程式的支援與優化,是目前的重點項目之一。

各位也可以透過搜尋的方式,並透過 Mac App 或 iPhone 與 iPad App 等選項來進行選擇切換,如果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應用程式,這就表示目前該應用程式開發商,並未開放給 M1 Mac 下載使用,這與先前在 iPad 或 iPad Pro 裝置上,可以切換 iPhone 或 iPad App 相同。眼尖的各位也可看到,在 App 下方出現『專為 iPad 設計,尚未針對 macOS 驗證』的字樣,請各位不用擔心,這是因為目前有許多開發商,已經開放許多 App 可在 M1 Mac 上運行,也由於數量太多的緣故,還尚未通過 Apple 的驗證,或許在實際使用時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各位可以安心下載使用。
- 《海之號角2》視窗模式
- 《海之號角2》全螢幕模式

透過 Apple M1 晶片內建的 8 核心 GPU,其實不論是針對影片剪輯、圖像編修上有所幫助,對於整體的遊戲體驗上也有明顯的提升,搭配 MacBook Pro 原有個高解析度 Retina 顯示螢幕,以及目前可支援 Xbox 與 PS 的遊戲控制器來遊玩,對於不擅於用鍵盤與觸控板來操作遊戲的朋友,算是相當便利的設計,但小編還是希望未來 macOS 還是能支援更多 3A 遊戲大作。

由於採用 Apple 自製的 M1 晶片,讓這次 MacBook Pro 13 的入門款機型,相較於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入門機型便宜了 2,000 元,雖然並不算相當有感的差距,但可以期待未來在更高階的 MacBook Pro 16 或 iMac 系列電腦,在搭載自製的晶片後,在初始定價上或許能夠有更大的降幅。
▍Apple M1 晶片的 Mac 值得入手嗎?

除了換上 M1 晶片外,全新一代的 Apple MacBook Pro 13 M1 在外型與結構上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換上剪刀腳式結構的巧控鍵盤,確實幫助整體的輸入體驗,且鍵盤的損壞率也降低許多,至於 Touch Bar 的配置真的就見仁見智,小編自己是覺得在相片或影片編輯,可以提供快捷鍵,另外在影片播放時可以快速移動時間軸,以及快速選擇表情符號都算是便利,但還是期待能結合更多 App 進行使用,否則就會像許多人說的有點「雞肋」之感,最後,獨立的 ESC 與 Touch ID 按鍵,也能避免誤觸的情況。

Apple M1 晶片甚至是未來更高階系列的自製電腦晶片,以目前 Apple 的態度來看,要與 Intel 說分手其實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這次在入門等級的 MacBook Pro 13 上,從效能表現、散熱、風扇噪音、續航力,以及與 Apple 旗下裝置的整合性來看,確實有超乎小編的預期,當然也對未來更高階 Mac 筆電或電腦,又再次提高期待值,且小編更希望的是高階機型能夠搭載獨立顯卡的硬體配置,讓效能更加全面。
而在這段時間的體驗下來,小編也發現在 M1 筆電上,像是 Line 等第三方應用程式,或是 iPhone 與 iPad App 的通知,不會出現在應用程式圖示的右上方,而是會進入通知中心,或畫面右上角的快捷功能區,這對於有時候無法開筆電音效時,帶來一點小小的困擾。而目前 M1 的 Mac 都暫時不支援 Bootcamp 功能,也就是說如果想裝 Windows 作業系統的話,還是只能等到未來 Parallels Desktop 16 for M1 正式版推出後,才能順利安裝。
雖然目前 Apple 正積極的讓自家的 App 與第三方應用程式,來針對 M1 晶片 Mac 進行優化與適配,且能夠在 Mac 上直接運行 iPhone 及 iPad app 對消費者來說,更是一個相當大的誘因,在先前公佈的 macOS 11.3 開發者版本內容來看, Apple 將對於 iPad 及 iPhone App 加入全新偏好設定面板,讓使用者能更進一步以鍵盤指令來代替觸控,這就是滿值得期待的優化。

最後,其實最多人問小編的問題,就是 Apple M1 晶片的 Mac 究竟值得搶先入手嗎?其實小編認為,如果你是 Mac 系列電腦的新手用戶,其實滿推薦直接入手 M1 系列的電腦,在更新至 macOS 11.2 後,整體的穩定性與第三方程式的支援都有大大的增加,加上比預期更好的效能表現,續航力與散熱上的強化,加上能運行 iPhone 與 iPad app,以及價格稍降的情況下,滿適合作為一台工作與日常使用的主力筆電。
而對於資深的 Mac 系列使用者來說,如果是在近 3-4 年才更換 Mac 電腦的話,小編其實不太建議各位立刻的進行更換嚐鮮,比較建議可以等更高階的 M1 晶片與機型,再來考慮是否要入手,像小編自己就想等 MacBook Pro 16 的高階 M1 晶片版本推出後,再來考慮換購新機。當然,如果你手邊的 Mac 已經超越當初入手時的價格成本的話,倒是滿推薦各位可以換一款 M1 晶片 Mac 電腦。
以上就是這次針對 Apple MacBook Pro 13 M1 的長時間使用心得,這次沒有太多一板一眼的效能測試結果,絕大多數都是小編的實際體驗,如果各位對這款筆電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在下方留言發問,或是有入手的大大想要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也相當歡迎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