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 2017/7 雖然很難接受蝶式鍵盤的手感,但是新款 Touch Bar 真的很吸睛,
舊的在市集上脫手稍微回補一下資金,
便在銀座 Apple Store 入手了 MacBook Pro (15-inch, 2017)
其間蝶式鍵盤上的空白鍵也曾被我按壞掉,還好還在第一年保固期間內,
獲得免費出保後,立馬加購了 Apple Care
後來 Apple 廢棄了蝶式鍵盤,換回了巧控鍵盤當下真的很吸引我想換機;
接著又將 esc 獨立了出來就又更誘人了!
還好忍到今年 Apple 推出 Apple Silicon
便打算一旦新款 MacBook Pro 出了,就納入計畫中。
- 在第一週看評測都很正面
- 不支援軟體靠 Rosetta 2 大多數都沒問題
- 事先透過 Uni Detector 確認還不支援 Apple Silicon 的軟體,即使不能用也能忍受的打算
- 之前使用上除了充電幾乎沒在用 USB/TB 外設,所以少2個 USB-C 埠影響不大
- 原本 1TB 容量已經用掉一半,所以這次決定要衝頂 2TB
- 15吋完全不想背出門,所以這次想換13吋看看 (其實比較想等14吋)
- 巧控鍵盤
- 最重要的是嘸蝦米輸入法問到網友確定能透過香草輸入法解決
就毅然於 2020/11/21 下了 MacBook Pro (13-inch, M1, 2020) 頂規訂單
再來則是長達1個月的等待,昨天 2020/12/21 才收到貨。
一度讓我以為2020年底前拿不到貨。
盒底有點凸裝不下的感覺不太蘋果

認名正身是頂規沒錯

跟15吋比較起來真的好迷你

由於之前的 mac一直都是透過資料轉移一路升級換電腦又升級過來,
想說可能會有很多垃圾之類的,這次又是改架構,
就不打算走資料轉移的方式,而是重新設定來使用了。

原本 Intel版mac 的資料,
我是先拷到 SATA-6規格的 intel 530 SSD轉USB3的凡達客外接盒上,
那時我感覺輸出還蠻快的

沒想到一樣的檔案拷回 MacBook Pro (13-inch, M1, 2020)
感覺像是在用 USB2.0 一樣的速度,超級慢!
嚴重懷疑目前 M1 的 USB3/TB 相容性還有不少問題!
希望這個是可以在未來透過更新軟體方式解決。
那些考慮透過外接SSD來彌補硬碟空間的朋友,可能要考慮一下。

另外,我也發現對掛載 WebDAV 讀寫檔案,
大量時很容易出現 Finder 的 8084 錯誤而停止。

而掛載 WebDAV 操作後立刻去缷載的話,則會造成 Finder 停止回應而導致 macOS 死機,必需強制重啟。
安裝非原生支援 Apple Silicon 架構的軟體,第一次會彈這個提示窗;之後就再也不會看到他了。
沒想到 Google日本語入力 還沒支援。

安裝嘸蝦米輸入法X1時是正常的,授權名稱和序號也通過了;
但是安裝完被要求重開機後,一切到嘸蝦米輸入法就會彈下面這個錯誤窗而無法使用。
之前用 intel版mac 時,是很久以前就已經裝好了,之後升級到 Big Sur 後也還能正常使用的。

照行易官網的指示裝試用版的確是沒這個問題,但是能繕打的字就只有6000字
連「屌」這個字都打不出來。。。
現在是用 OpenVanilla 導入嘸蝦米的cin字根檔撐著用中。。。

已經寄回給官方回收商的舊電腦還在被檢查中,究竟能不能同預估金全額折價,實在說不準;查網上日本有人送了不同型號的mac去,被直接打槍說與規格不符,只能100日円收購。。。

至目前為止,對我來說這台 MacBook Pro (13-inch, M1, 2020)
優點
- 巧控鍵盤真的好打很多!而且還有獨立esc鍵
- 原生支援軟體的反應速度就跟使用 iOS 一樣非常快都秒開
- 雖然目前都在家使用,但也感覺得出來電池續航真的強很多!
- 完全沒聽到風扇在轉
- 感覺 macOS 還沒有很穩定,像輸入法切換不管是單按 fn/地球鍵 或 control+空白組合鍵 都常會遇到按了沒反應的情況。
- 常用 USB3/TB 外設的人,可能短期內還是先用 intel版mac撐著比較好。
- 掛載網盤很容易死機,以前 intel版mac 時也不是說沒發生過,只是頻率沒那麼嚴重。
- 常用的軟體 嘸蝦米 Line OneDrive WeChat Google日本語入力 都還沒原生支援,這只能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