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意願購入新筆電,其實應該買air就可以了,不過我有小玩遊戲的需求,就是戰車世界的閃擊戰,有聽說macbook air的散熱不太好,macbook pro 的散熱比較好,但是macbook air是inter 10代,而macbook pro 是inter 8代,這該如可選擇呢?
會有人建議玩遊戲買windos的就好了,不過我這次就是想買蘋果,也因為預算考量,所以macbook pro 只考慮基本款,不會買進階版.
請各位大大指點一下,謝謝...
衝到 Pro 13 基本上你也是感覺不出 8代跟10代 CPU 差異的
至於聽別人說 還不如自己上網查看看那些專修的人看到的是什麼散熱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louis+rossmann+macbook+air
然後,如果你有使用 win 系統的需求,pro 要注意那個虛擬功能鍵(touch bar)對 win 的支援很差。另外,若真的買了,建議安裝 macs fan control 這個 app,自訂一下風扇的調速判斷基準,因為蘋果預設的轉速非常之低,常常要溫度到達一定程度才會拉高轉速。
總之啊,mac 我還是比較建議用來工作、三棲(Mac/Win/Linux)或日常作業,打電動的話可能iMac還比較適合,至少鍵盤是正常的 (因為您總不可能買MacPro來打電動吧XD),那個 touch bar 要怎麼打電動光想就覺得很不實際了,偏偏有實體功能鍵的 air 又"相對較"容易拉溫度,所以真的勸你三思。
對了,如果你還是決定要買的話,有個東西你也必須同時入手,就是 I/O 的擴充,新版 air 只有兩個 Type-C 槽的 TB3,而 pro 則是 4 個,雖然都同時支援資料傳輸和大電流,但反正就是只有 Type-C,你日常如果有什麼 USB 3 啦或外接螢幕什麼的,就會發現最好一併添購 Type-C HUB,然後建議你別買吸在機身上的那種 Type-C HUB,那種看起來是比較潮啦,但我個人覺得不好用,一來機體變寬,二來除非打字姿勢非常正確,不然老實說還蠻容易擋到手,要買也要買有一條線的那種,又假如你買的是 air 又同時有一些設備要連接,比方你要外接顯卡什麼的,最好挑選可同時具備輸入大電流和資料的 Type-C HUB,具備多孔、大電流、多功能的 Type-C HUB,品質好的一個也差不多要兩到四千上下,還有一個坑,就是 USB 3.1 和 2.4 GHz 容易互相干擾,所以要買有抗干擾的,通常就是金屬殼的,不然你可能就是滑鼠會飄或是 USB 讀寫速度會飄。
ddhhddhh2 wrote:
新版 air 只有兩個 Type-C 槽的 TB3,而 pro 則是 4 個
樓主開版時有特別說到他只考慮基本款的Pro, 不考慮進階款的Pro. 基本款Pro就只有兩個Type C槽, 不是四個.
也就是這個原因,我買Pro的考量跟樓主完全相反, 我只考慮有四槽以及第十代CPU的進階款Pro, 根本不會去考慮陽春的基本款Pro.
Monte920 wrote:
樓主開版時有特別說到(恕刪)
喔喔,那我看錯了,我以為講的是16吋的Pro,就想說,16吋的Pro明明是9代i9,為什麼一直提到8代的,以及 Type-C 一直都是四個,怎麼會有兩個,不過我也不知道13吋的Pro到底是幾代的就是了。
但我認為幾代之間可能只有跑分上的差異吧,我的老 MacPro 5,1 在經過延壽改裝後,雖然仍是 xeon 世代的 cpu,若看天梯、跑分的話,肯定被 i9 海放到不知道幾條街去了,但實際上使用,不管是作圖、跑3D、出影片、AE或是程式編譯,沒有差 macbook pro i9 太多。若去計算秒數的話的確稍慢些,不過沒到海放的地步,考慮到那是一台11年的電腦還有海量的擴充性,我就覺得幾代之間的差異實在沒有很大,反倒是 cpu 和整體架構的等級才會有落差,比方 i3 比 i5 或 i5 比 i7 之類的,除非有某些特殊原因,非幾代以上的不可,好比我之前在處理 docker 的虛擬化技術,這功能就一定要有支援此等技術的 cpu 才能使用,不是每個 xeon 都能,太老舊的就沒辦法,至於10代i9有沒有什麼特異功能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之前好像有看過一些測試或比較,大致上的結果顯示,13吋的Pro在效能上還是領先air的,大致上50%的效能差異,就是新款air表面上c/p值很高(其實真的不錯),但如果要拿來完封13 Pro,基本上還是不太可能,但不論是 air 或 13 pro,我認為性能都已經過剩了,現在這世代會嚴重考驗性能的大概就打電動的顯卡或長時間高負載運算吧,打電動的話,沒獨顯我覺得就不太行了,而長時間高負載運算,這種事情其實也不太適合筆電,應該讓桌機去負責,至少散熱這塊贏很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