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這篇主要為 Low-Power Mode的設定與調整,並且將測試結果整理。



Intel i9是一個大怪物,尤其是耗電的部分。
在使用一小段時間後,先講不滿意的地方在於變壓器跟CPU效能有溫度的限制。

電源限制:
在CPU100%滿載下,96W變壓器是不夠用的。總體耗電,可能達到96 -100W。
系統本身在耗電增加時,96W電壓器只能92W的提供。不足的地方會由電池提供補足。
所以電池會逐漸地減少,然後某個時間變壓器又會進行反覆的充電。
因此會有不斷地反覆對電池充電的狀況。




溫度限制:
i9/i7 產生的溫度也很高。
雖然16"有改善散熱,但是還是有溫度限制,限制工作頻率。

CPU滿載的高溫工作,總歸納16"的狀況是:
i7 最高3.0GHz
i9-2.3G 最高 3.1GHz (Boost 4.8GHz只有前面幾秒,就會降到3.0~3.1G)
i9-2.4G 最高 3.2GHz (Boost 5.0GHz只有前面幾秒,就會降到3.1~3.2G)



針對這兩個限制,
電源限制的瓶頸是電源電壓器。這沒辦法改更高,因為USB PD的協定規範限制(profile 5)最高100W。

溫度限制是散熱跟CPU的效能過大:如果你需要CPU的高效能模式,建議把這台電腦墊高一點,讓CPU溫度能夠順利吹出。大概墊高一點就夠了,溫度還是集中底座散熱器的位置以及出風口。




我希望能把平時文書與瀏覽的時候,將CPU的功率與運算能力降低,加長使用時間,減少電池的充放電。
同時滿足高效能又低功耗,因此最簡單的調整方式與結果如下:

如何把這台切換成低耗電或高效能?

tweak 調整方式就只有這三個:(前面兩個可以設定開關,第三點只能指令操作)
1. Turbo Boost switch 2.9 或者 使用kext 方式半人工處理。
2. gfxCardstatus 2.4.4i 或者 pmset -a gpuswitch 0
3. sudo pmset -a hibernatemode 25 (這由個人決定)

連結:(免費的工具)
Turbo Boost Switch Free版
gfxCardStatus 2.4.4




囉唆完了,就來開箱我微調後的機器狀況。
1. 高效能模式 (Turbo Boost On, GPU on/off) :由系統的預設動態耗電管理。
2. 低耗電模式 (Turbo Boost Off, GPU off) :調整至5~10W,溫度最高67度,大多數是32-40之間。

高效能跑分:(標準的16" i9校能+,這台有點怪,某些分數高了點)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低耗電跑分:(接近一台Pro 13的校能)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比較溫度:(左邊是高效能模式,右邊是低耗電模式)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低耗電模式的平時耗電: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低耗電模式的平時耗電需求: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剛剛使用低耗電模式的耗電量(1小時):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高負載的電源與溫度表現,可以看到96W的瓦數不夠,系統有用電池當作補充電源。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文書編輯與網頁瀏覽,低功耗模式: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國外的測試結果:國外測試
[開箱&測試] Macbook 16" Intel i9:開啟低耗電Low-Power Mode省電模式



我認為turbo boost off 沒有絕對一定有用,是由使用者自己決定。
由使用者自己決定耗電量,沒事就關閉獨顯可能比較有點感覺。

1.如果你平時CPU都一直有用到 例如虛擬機器,這些調整對你就可能就沒用。
2.常接外部螢幕的人,那只能說: 這對於行動裝置省電的調整,對你沒用。



Q:關掉 Turbo 跟開獨顯後,電池使用時間真的有增加嗎?

就網路的傳言Turbo off的數字:
多數國外的測試結果都只是說會多一個小時或是增加20%的宣稱。

Q:在低耗電 Low-power的調整測試來簡單預測電池使用長度,如何預估電池的可用時間?

方法一:用電池軟體預測電池還能繼續多久?
測試1小時22分鐘後, 我顯示還有12小時57分鐘的可能

方法二:用電池耗電的比例來預測?
一直打字跟查資料,經過一個小時,看到掉了9%,換算大概11小時多。
在比較沒什麼用的狀況下,開著螢幕,51分鐘耗電6%,會有14小時!!

每種方法的數據都不一樣,所以很難真實預估低耗電開啟後的使用時間。



小結:
不管低耗電模式真實能用多久? 還是自己嘗試看看吧。
真的要看使用者的習慣,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
至少很肯定的是,溫度低很多!! 電池沒有掉很快~~~

平時沒事真的就用文書模式(低耗電模式,可以稱一整天,可帶著60W的小旅充)
有事,拿個墊子撐高增加散熱,一定會拿96/100W的變壓器來用,不然電池一下就沒了。
2020-06-19 15:49 發佈
Selma wrote:
耗電


現代標壓筆電CPU耗電量高是誤區,因為外置南橋和更大的顯示屏會有一點點,但不是決定性。
之所以有標壓耗電大是因為很多高效PC筆記本為省成本,用料和設計上都沒考慮在低耗電時的效率問題,
VRM在待機或低負載下效率有決定性。
速度要加速,不二法則就是加大電流。
在高速的系統,本來就是耗電的。

常見的行動裝置使用者只有兩個極端用法,
我只是盡量簡化程序,看一下大家的實際情況是否有所不同。
以低耗電的系統來看這台大尺寸16”系統,

用內顯:
在待機(Standby, Display Off)狀態:約使用1.7W。
在待機(Standby, Display On)狀態:約使用4.7W。
換算下來,螢幕加上TB,約略3W。(解析度1792 x 1120,亮度8格)

使用獨顯:
在待機(Standby, Display On)狀態:約使用10.7W。

我認為算還可以接受的範圍。



這個Tweak的方法只是將速度壓下來,另外顯示卡暫時用簡單的,獨顯的耗電量降至最低。
耗電量降低,就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熱。





後面這兩種方式,我沒興趣嘗試:(直覺這太複雜,效率不會增加太多。)
也許後面還能降低風扇轉速? (TG PRO)
把轉速降更低點,增加一點溫度 換取電池的使用時間。

另外顯示的更新頻率降低,解析度降低一點,幫助可能有些。
這種的調整差異不明顯。




高效率狀態
使用還是要注意散熱,讓系統自動判斷全開就對了。
就是預設值啊!

也許這方法適用在舊款macbook?
也許這方法可以幫助13“ 的機種更省電?

歡迎討論
我用 Macbook Pro 最在乎的就是墊手位置的機身溫度,還有因為散熱而啟動的風扇噪音… 兩種都會讓人心煩。
還好把 Turbo Boost 關掉後,溫度一般就只在 40~45 度上下,對心情就是好…
一台i9-9880H, 16吋 macbook 2019 實際測試的成果:

低耗電模式Low-Power Mode (電池效能最大化)

機器開啟低耗電模式(Boost off, 內顯開,開無線與藍芽):



實際用個人的習慣做測試:開8格亮度,上網查資料打報告看影片廳音樂的習慣,
連續經過三個小時,耗電20.4% (電池100% 降到79.6%)
CPU溫度在40 - 38度之間,很穩定的。
平均耗電約略8W左右。

10:26PM(100%)


1:29AM(79.6%)


換算一下: 3小時 / 20.4% = 14.7 小時 = 14小時42分。



平均系統耗電





CPU溫度變化:





高效能模式 (CPU效能最大化):

開啟高效能的預設模式,比我之前的MBP i7 快4~6倍以上。




從10:26PM 打電腦1:52AM ,用了3小時26分鐘。
電池APP預測這台電腦還有11小時4分可用。
總共電池可使用約14小時30分鐘。


我在這個最後的測試花了3小時29分,還有76%的電池。
總共可用約略14小時35分。(13小時以上可能比較實際點)

比起Apple 說的11小時,多了2~3.5小時。
比起Tom's Guide說的10小時55分,多了2~3.5小時


結案! 我再也不想測試了~ Bye~ 結束
Selma wrote:
這篇主要為 Low-Power...(恕刪)


i9耗能那麼大~



想說 Macbook Pro 16” 上 ARM的一天~不知會怎樣
‧°∴°☆﹒°☆﹒﹒‧°∴°﹒☆°∴°☆﹒﹒. °.﹒‧°∴°☆‧°∴°﹒☆ ☆°.﹒‧°∴°☆°
Selma wrote:
這篇主要為 Low-Power...(恕刪)


如此細心的測試
五個讚是一定要奉上的
雖然很少在文書,大多都是要電源插好插滿
高速不是加大電流,是加大頻率,由於半導體不完美,加大頻率導致噪音增加,
要相應增加"電壓"來正確辦別開關以減低錯誤率。功率=電壓X電壓 / 電阻,
所以最後電流耗電以平方根上升。
但是,制程改善可以把噪音壓低,那就不用增加太多電壓,以減低功耗。
現代電腦不是直線模式,加上本來就有本底噪音,不是片面壓低頻率就有好的能耗比,用更快速完成工作,再快速進入半休眠,可以比用低頻率長運行更省電。
我是末代macbook pro 15,去年也是加到i9,結果在windows10下覺得機身溫度偏高
只好盡量改回macOS下工作

感覺以後還是怎樣的機器買來用就好,不要沒事升級惹麻煩
從沒拔過電 幾乎都插著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