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果粉啦。
從 MBP Retina 機種從 2012~2013 開始以來,蘋果開始把「輕薄」當作 Pro 的一個重要特質。
如果你背過 2012 以前的 MBP,你可能會覺得輕薄真的很好。不過一直到這一代的 MBP,蘋果已經走火入魔,為了輕薄犧牲了:
1. 擴充性
2. 可修性
3. 信仰光(這真的很懷念啊)
4. 鍵盤的敲擊感
5. 散熱導致的性能限制
而且還衍生出鍵盤門、舞台燈門等等設計瑕疵。以這些代價換來輕薄,我想已經背離了真正 Pro 的意涵。
當然我在這裡怎麼講都沒有用,不過我做個白日夢總可以吧。我很想要有一台:
1. 不以輕薄作為優先條件
2. 具備擴充性
3. 壞掉可以換零件
4. 如果可以還我信仰光更好
這樣的 MBP。我個人覺得 Pro 的機器,性能表現、擴充性及可維護性比輕薄還要重要。至於目前的 MBP 走向,其實大可以跟 MBA 合併。回歸 MBA 輕薄,MBP 專業用途的劃分。這樣才真的有道理。
不知道各位覺得呢?
(如果真的有的話可能售價會變成台幣二十萬起跳就是了......)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當然我在這裡怎麼講都沒有用,不過我做個白日夢總可以吧。我很想要有一台:
1. 不以輕薄作為優先條件
不可能。這跟自排vs手排的討論一樣,說出手排會買的人到最後絕對都不會買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2. 可修性
不可能。一對人會用外廠零件修壞了再回原廠吵,另外就是全球備料光logistics就會搞死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3. 信仰光(這真的很懷念啊)
不可能。那個透明蘋果良率超低,這種會發光的東西基本上都要用顯示器的標準去Q(均勻度,黑點,etc)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2. 具備擴充性
不可能。光副廠零件就會搞死,而且CTO複雜度大增
大哥,人家做生意真的都是想過的,就算您開的單價一萬美金,超pro規格全世界有300,000台的量好了,那對Apple來說根本就是屑屑,就連代工廠大概也不想接
yuppie wrote:
不可能。這跟自排vs...(恕刪)
你說的「不可能」事實上在 2015 年甚至 2012 年以前都是常態。
我說的「可維修性」並不是指外廠維修,而是指不要像現在這樣壞個 Touch Bar 就要整個 C 面全換。不要螢幕排線斷掉就要整個 AB 面全換。你搞錯意思了。
至於「可擴充性」,以前都不怕副廠擴充組件,現在就怕了?
不過白日夢嘛......也不要太認真......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你說的「不可能」事實上在 2015 年甚至 2012 年以前都是常態。
以前台灣黑熊在平地到處跑也是常態,兄弟 市場狀況與技術會變 用"以前都是常態"這個角度討論就沒有意義了
要不然手機換電池在以前也是常態 為什麼現在都是內建?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我說的「可維修性」並不是指外廠維修,而是指不要像現在這樣壞個 Touch Bar 就要整個 C 面全換。不要螢幕排線斷掉就要整個 AB 面全換。你搞錯意思了。
我沒搞錯意思啊 只要設計是可以局部換零件 依亞洲商人的特性 您覺得不會一狗票出來開維修站賺維修費?
更何況 如果局部換零件比較省事 您覺得Apple沒想到嗎? 在field做維修(特別是美國service)一定是貴到爆 還不如整件換 再全部回Foxconn
都說人家是算過的
您要不要去查一下美國service 之前 (您說的"常態"時期) 的 per part service charge是多少錢?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至於「可擴充性」,以前都不怕副廠擴充組件,現在就怕了?
就是以前怕了現在才會改不是嗎? 請不要用這種小學生的方式討論 沒意思啦
現在的筆電手機商連SD卡插槽能避則避不是嗎? 光測試面上卡片的公差都測不完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