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購買2018 Macbook Pro前,最好再考慮一下。

近日Apple發表了最新的Macbook Pro 2018,
隨著各家媒體的報導,搭載六核心處理器的15吋 Macbook Pro成了最火熱的話題。
正用著2017年Macbook Pro打字的我,看到這次的更新幅度後,都忍不住覺得很嘔

就在今日,國外Youtuber "Dave Lee" 上傳了一段短片。
證明了不管是標配的 intel i7 6-core處理器 或是 選配的 intel i9 6-core處理器,
新的處理器在跑分上面確實都有顯著的提升。

However!! 就是這個可怕的然而,跑分並不代表一切!
在硬體散熱技術一直沒有進步的情況下,
Macbook Pro根本沒有辦法釋放出這個處理器 "該有的" 水準。 (連基本的2.9Ghz都達不到)
使用Adobe Premiere pro渲染影片時,會發現處理器因為過熱反而達不到應有的效能,
甚至輸給了2017年的版本 (選配3.1Ghz處理器)。

唯有把電腦放進冰箱裡,降低工作溫度,才能得到更好的效能,
但,誰又會在冰箱裡面用電腦呢?

有的人會說,平常不去使用那些吃效能的程式不就好了嗎?
但....通常會買到這個級距的買家多半都是在乎電腦性能的,尤其那些會去選配客制的買家。
當你多花台幣8800才升級到i9處理器,卻換來更差的效能表現,我只能說Apple這次真的令人失望。

當然啦,散熱問題並不是只出現在Apple產品。Windows筆電也有很多是有散熱問題。
所以這代的Macbook pro hold不住這個處理器也是可想而知的。
提醒各位不要盲目地被數據騙了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x8J125s4cg

[補] 國外網友的這段留言很好笑:$3000 (美金) facebook machine because you know you not gonna render on that thing.
購買2018 Macbook Pro前,最好再考慮一下。
2018-07-18 8: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MacBook Pro 2018
國外也不過這二天才拿到新機,當然之前apple一定有先讓特定"媒體"或"專家"試用,相信近期一定會有多測試報導,我看了外國幾篇硬體報導,幾乎一面倒稱讚,怎麼只有你看到是...............散熱、效率差,那你可以推薦WIN系統,有那一台在效率、散熱、體積、重量、使用時間、價格可以比apple更有競爭力的機種嗎??
IanChouTaiwan wrote:
近日Apple發表了...(恕刪)

jerryho282 wrote:
國外也不過這二天才...(恕刪)


我自己也看了非常多國外的報導實測等等,確實評價幾乎都是一面倒,多半都是好評。
我在文章也提到,看到這次更新的幅度,我自己都想換電腦了。
但別忘了,很多人是只看跑分和帳面數據說話,卻沒有注意到生活中實際使用情況。
就像影片提到的,散熱沒做好,再好再頂級的處理器也沒有用。

"A lot of people that purchase this device will never know that their laptop is throttling to this degree."
我會點出這點是因為當一間公司善於使用網路媒體做廣告時,有人適時的給予一些負評,能避免被媒體帶風向。

至於Windows系統,在Apple的板上我就不方便多說。
這個就麻煩你自行上網比較了,或許你會找到更好的選擇也說不定。
但到底買Apple好還是Windows好,這個話題會引來太多議論。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看到你說國外媒體都稱讚這邊,我忍不住回一下...apple 當然有付公關費啊.....
這種收錢了事的你怎麼能當真呢???
何況幾個專業的媒體都還沒發出評測文...我是指癮科技還有消費者報告。因此我會選擇等更多專業的評測媒體發的結果報告。

我有用macbook pro 跑過大型平行運算,跑一次機器要全速至少十二小時,本來也想說趁機更新機器,現在看到這個評測覺得第八代intel cpu在macbook pro當前設計的散熱架構下可能無法發揮,就有點冷靜了。


jerryho282 wrote:
國外也不過這二天才拿...(恕刪)

IanChouTaiwan wrote:
近日Apple發表...(恕刪)
SORA-TATA wrote:
看到你說國外媒體都稱...(恕刪)


肯定入手,
最好是有問題,美國消費者會提告
判決下來時
蘋果保證會推出全球通用補償專案

這點比太多外商來台入境隨俗的習慣好多了
例如汽車國外出問題,台灣進口的車都剛好閃過,免招回 免賠償

所以買蘋果就一個字~爽

SORA-TATA wrote:
看到你說國外媒體都...(恕刪)


這邊附上另外一位youtuber的評測供您參考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sZfWaVo0

剛發表時真的上火到不行,但看完一些實測真的有點滅火了
其實國外也很多媒體用 "最大的改革" 或 "最有誠意" 來形容這次的更新
但實際真的有那麼明顯的感受嗎? 這個就有待討論了。
其實講句實話,現在有機會選擇再選一次,你會選2017嗎?
看到2018的13吋效能跟2017的15吋相當,誰不心動?
當然如果已經買2017且不能退的,就好好安心使用吧
wong.chihho wrote:
其實講句實話,現在...(恕刪)


3C產品當然是買新不買舊比較好,
主要提出兩個點:
1. 沒有真的必要花錢升級i9。
2. 有預算考量,直上2018可能有困難的人,2017二手其實不輸多少。

當然此次更新不只是處理器顯卡等等,還有T2晶片. 三代鍵盤. 喇叭品質 之類的更新
但還是那句話,實際評比 比較出來最準,值不值得就看個人了。
網路上也慢慢有諸如此類的影片了,目前看來只有T2晶片不清楚,其他真的都還好...

倒是13吋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散熱是否也有問題這點我就還沒注意到了。
個人淺見
事實上這有很大一部分是世界牙膏大廠intel的鍋⋯⋯

在自家10奈米難產和AMD Ryzen夾殺下
Intel只能不斷的用14nm+++++++來應戰
製程、架構都沒辦法有大幅進步,外面又有AMD的無限膠水流,只好多塞幾顆核心出來打,又忘了換掉阻熱膏
結果八代處理器實際上就只是多塞幾顆核心的7代
理論效能大躍進了,溫度和耗電問題在輕薄筆電上也更被凸顯了
散熱要搞好,體積就不輕薄
體積要輕薄,散熱能做得就有限

甚至就目前來看
下一代如果還是使用intel的處理器,那問題依然會存在
可能要等到intel10奈米製程和新架構成熟才會有解了
如果到時候Mac還在用X86的話⋯⋯
的確2018剛出來幾天開始有人再講溫度的問題!
我自己也在IMAC 5K 和2018 15寸和13寸+egpu做選擇!
他們價格實在太接近了!
但我發現在pr上面的問題在只有使用davinci resolve和fcpx的我來講是沒差的!
相信優先選擇osx的人主要還是以需要prores的codec為主!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