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買MBP

Why to buy the standard macbook pro
Mac原價
當初MBPR與MBP價差至少500美金大家好像也習慣了哈哈(雖然幾年後就開始降價了
當時MBPR比MBP就是輕了點薄了點,螢幕好了點,cpu當時好像時脈也比mbp慢但是是下一代的架構,gpu比較好,砍掉了一些PORT,thunderbolt 升級,HDD升級SSD(硬碟升級),電池減少但續航力增加
現在MBPR2016與MBPR2015的差別不也在於輕了點薄了點,螢幕好了點,cpu時脈也比較慢但是是下一代的架構,gpu比較好,砍掉了一些PORT,thunderbolt 升級,SSD升級(硬碟升級),電池減少但續航力增加
對了還有多了個touch bar,加了500美金
我認為Mac這個產線只是在走原本那套罷了
大家近幾年看慣蘋果的創新使大家對蘋果期望太高,負評才那麼多,但事實上我覺得蘋果只是在走原路
當然這也不是應該稱許的
我只是覺得好像回到了四年前哈哈
但是late 2016把ports都拿掉還是很不爽
排版或內容有錯請指教,第一次發文抱歉囉
2016-11-07 11: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MBP

Arnostein wrote:
Why to buy...(恕刪)


其實這本來就是消費者的胃口被養大了

一方面希望Apple的產品能多好多好
一方面卻又希望價格能便宜

只能說樹大招風吧

但Apple本來就不會去理會這樣的聲音與評價

市場證明一切

有需求及想要擁有的人自然就會買

如同這次的 Macbook Pro的 Touch bar
如果這次推出的價格不是57900而是一樣原價的41900
我相信一堆人就會說Apple多麼有佛心之類的話

但事實上本來就是不可能
這Touch bar也不是Apple第一家推出的
但之後是否這麼的如其他品牌那麼的不實用
就等時間來證明吧

期望越多必然要求越多
但想要好又要便宜
一向不是Apple想走的路

如同Jony Ive受訪時說到這台筆電
"不是只要改變就好,而是要變的更好"

以目前的Apple
我依然相信Jony Ive的設計原則

就等著市場的回應囉...

上次的重點在於 hard-disk 升級成 SSD, 屏幕升級成 retina. 今次的重點是 touch bar 和 USB-C, 相比上一代的 upgrade 實用性沒那麼大 (起碼暫時來說).

還有說就說是新 CPU, 但是是差不多一年前的 6th gen 架構,而非最新、陸續發貨的 7th gen


以往,我們被筆電品牌廠商教育的選擇習慣是效能好貴一點、儲存空間多貴一點、螢幕大一點貴一點、記憶體大一點也貴一點、I/O多一些就更貴一些。

但是筆電25年來的進步與普及化,讓CPU效能、儲存空間、記憶體的好與更好、大與更大、快與更快出現了不明顯的差異,自然的,產品價格用上述的規格來訂價,消費者也難以感受差異而願意買高單價的筆電產品。

如果做街頭訪查,將目標受眾廣泛的定義在一般筆電使用者,甚至是專業應用程式的重度使用者,蘋果問得到消費者要的是Touchbar嗎?消費者普遍對更好更快更新的筆電印象,正是品牌廠商教育而來的。也許蘋果單純的街頭訪查,會最後問到的一部分會是,沒事,現在的筆電很夠用了; 另外一部分的消費者回饋可能是接收感受了Microsoft Surface類的變形平板筆電,想在螢幕上多點觸控,那MBP上的touch bar就不會出現了。蘋果公司內部新產品開發人員與外部專業應用程式重度使用者肯定在專業筆電的體驗很多次的撞擊與火花,更參考了內部的軟硬體的技術能力範圍,才能描述出touch bar是新產品應該加入的創新功能與特色。

這是第一次蘋果用CPU與系統效能、儲存空間、螢幕大小、I/O數量以外最顯著的功能特色,來區隔出Pro與Consumer 版本的差異,而真正的出現清楚的產品區隔。而這個touch bar硬體提供的功能特色,卻可以針對專業應用程式重度使用者在人機介面的需求差異來滿足需求,不再落入快與大,這些不再有價值的訴求上。

PowerBook Pismo用了6年,MacBook Pro第一代用5年,MBA 11"也用了5年了,第一次不是因為效能容量需求或是新I/O需求這麼想換新Mac.

雖然,我一點也不是專業應用程式的重度使用者。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