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New MacBook 1.3G 使用心得分享

使用 12" New MacBook 已經快一週了, 來分享一下使用的心得...

已經有很多人開箱, 就不再附上開箱圖, 就來一張金俗氣三兄弟的合照, 有圖有真相....

New MacBook 1.3G 使用心得分享

MacBook 的規格是: 512GB SSD, 訂製1.3GHz CPU, 其他就是官網規格.

先來說說選購的歷程, 我的使用環境和需求, 就是在辦公室 (家裡已有一台2011年iMac, 但只有純家用), 多數時間是收 email, 上網, 文書處理, 偶而使用公司的 MRP 系統 (Windows 環境), 一開始其實是在考慮 MacBook Pro 15" 或 13" 的, 希望螢幕能大一點, 不然看小螢幕整個身體要縮起來, 真的蠻辛苦.

但在實體店看了又看, 覺得 15" 實在是很重 (公司有一台 14" Windows Laptop 約2kg, 其中一個想換的原因就是覺得揹出門的時候頗重), 而15" Pro也是大約2kg, 再加上辦公室裏有外接大螢幕, 所以大部分的使用時間其實是接著大螢幕, 所以想了想, 還是決定買13" Pro.

在官網下了單後, 很快就送來了, 一拿到 13" Pro 的感覺是...質感很好, 但好沈, 其實在之前曾經使用過一小段時間的 Dell XPS 13, 真的很輕, 13" Pro 雖然只有 1.5kg, 但拿在手上, 揹在背包還是覺得好沈, 但 Force Touch 真的讓我好驚豔, 用了 13" Pro 的 Force Touch 後, 在使用另一台 Windows 筆電時, 會不自覺的在觸控板上按呀按的, 才發覺這台不是 Forch Touch....

而這時候, 12" New MacBook 又正式在官網上開賣了, 心裡面有點蠢動, 是不是要換 New MacBook, 但又擔心效能不足...所以最後訂製了 1.3GHz, 不確定會提升多少, 但總是有提升嘛...

一直沒有考慮 MacBook Air 的原因, 就是因為那個 Force Touch, 實在是很好用, 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按壓, 真的很方便, 而且按壓的感覺很真實, 真的很神奇...

至於大家都很在意的外接孔 - 只有一個 USB Type C, 對我而言卻不是大問題, 因為原本買 Pro 就打算要買個 Docking 來外接, 把外接螢幕, 網路線, 外接硬碟, 通通透過一條 Thunderbolt 接到 Docking 上, 要移動時把電源線跟Thunderbold一拔, 就可以帶走...現在 USC C 連電源都在一起, 則只要拔一條線就好, 對我而言更方便...

有一點比較討厭的則是, 原本的Thunderbolt轉接器就沒辦法用在 New MacBook 了...

然後,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 終於收到 New MacBook, 一拿到手的感覺, 質感很棒, 真的很輕, 很薄...揹在背包裡一點負擔也沒有...

Mac 裡裝了 Outlook for Mac, Office for Mac, Parallels, 然後 Windows 8.1 則是在外接硬碟裡. 另外也買了 USB-C VGA 轉接器 來轉接螢幕跟投影機. 還有 Macally 3Port USB 3.0 Hub + LAN 來接網路線, 硬碟外接盒則是 Akitio 冰極光 U3 2.5" USB 3.0 外接盒.

New MacBook 1.3G 使用心得分享

使用起來, 整體心得如下:

1. Force touch 真的很好用很神奇 (至少對我而言)

2. 鍵盤打起來偏硬, 鍵程真的偏短, 還在適應中, 但沒什麼大問題

3. 開啟 Safari 後, 捲動"喜好項目"那一頁時, 感覺有一些些延滯

4. 同時開啟 Safari 6, 7 個標籤頁, 再加上 Outlook, 再加上 Parallels 開啟 Windows 8.1 (從外接硬碟上開啟, 全螢幕) 放在三個不同的桌面上 (這大概就是我平常會使用的情境了), 使用起來沒有任何的延滯, 很順暢, 桌面的切換沒有任何的遲滯, 很順暢.

5. 活動監視器中, CPU (1.3GHz) 的使用率大部份是在 10%~12%, 記憶體大部份是使用了2GB~3GB, 開了Paralles/Windows 後會用到 7.xGB (指派 4GB 給 Parallels/Windows)

6. 電池的使用時間, 還沒有機會測試真正的使用時間, 在辦公室大多是插著電源 (因要蓋上螢幕外接), 有機會再來試試)

7. 底部的溫度大多數的時間是涼涼的, 溫度不高 (使用環境在辦公室冷氣房內), 開啟 Parallels/Windows 時, CPU瞬間使用率會到 8x%, 但會降回到 2x%~3x% 以內, 因為我在 Windows 裏沒做什麼事, 就是使用MRP, 區域網路而已, 但長期開啟 Parallels 後雖然 CPU 使用率大部份仍不高, 但底部溫度還是頗高, 不會到燙的地步, 但溫度偏高 (在冷氣房), 猜測雖然 CPU 使用不多, 但因我是透過外接硬碟在存取Windows, 所以可能是這部分的使用頻率高, 造成溫度升高.

8. 外接 Macally 來轉接網路和外接硬碟時, 偶而會有插在某一USB埠無法讀取到硬碟的情況, 換一個USB埠插就ok, 另外也發生了數次Mac 休眠較長時間後, 喚醒時叫不回USB外接硬碟的情況, 本來猜測是 USB 的通病, 但後來不透過 Macally, 直接將外接硬碟接在 Apple原廠的USB-C VGA轉接器的 USB 上, 卻沒發生過叫不起來的情況, 所以也有可能是透過Macally轉接後電力不足, 這部分不確定.

9. 在 Apple USB-C VGA 轉接器接上電源, VGA, Macally/外接硬碟後, 在 Mac 休眠較長時間再喚醒後, 發生數次外接螢幕嚴重抖動的情況, 版上也有人發現有一樣的問題, 但他的USB是直接接USB隨身碟. 拔出 VGA再接上, 沒有用, 拔出 USB-C 再接上, 有時有用, 有時沒用. 後來不再接 Macally, 在 Apple USB-C VGA 轉接器上只接電源, VGA, 外接硬碟後, 目前幾乎沒有再發生休眠喚醒後外接螢幕抖動的情況. 不知是不是 Macally 的原因, 還是因為電源的影響 (因為接 Macally?), 還是因 VGA 的原因 (換 HDMI不知是否就不會), 這個 bug 目前原因不明...

10. 我覺得, 外接到螢幕後 (透過 VGA), Mac 的清晰度還是不如 Windows, Windows 筆電外接到 Dell U2412M 時, 感覺文字還是蠻清晰的, 但Mac 外接到 Dell U2412M 時比較起來有感覺文字不是那麼清晰, Mac 外接非Apple螢幕時的清晰度似乎常常被抱怨, 是Apple故意的? 讓大家只能選 Apple 的螢幕?

總的來說, 這台 MacBook 對於像我這樣的使用者, email, 上網, 文書, 簡單的 Windows 應用, 真的是足夠了, 我想即使是 1.2GHz 應也綽綽有餘, 而需要常常揹著走, 或出差者來說, 真的是減輕很多負擔, 現在是在等看有沒有 USB-C 的 docking, 對我而言就完美了...


2015-06-14 21:48 發佈

來打醬油的 wrote:
使用 12' New...(恕刪)

感謝分享
來打醬油的 wrote:使用 12" New MacBook 已...(恕刪)

果然還是要親身體會最準
真的別聽那些只有試用以及聽說的人的話!
來打醬油的 wrote:
使用 12' New...(恕刪)


很實在的New Macbook使用經驗分享...thanks

想請問照中哪個藍色(綠邊)的袋子...是New Macbook用的嗎? 可否私訊哪裡買的與價錢. Thanks

PS: 哪個M牌USB HUB...hm....整個公司的人與OEM工廠,我都認識....M牌有些東西(特別是有電的),只能說......你懂得!
好文,很實在的使用心得分享~

看來樓主的使用量不算低耶~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來打醬油的 wrote:
使用 12' New...(恕刪)


帥到爆炸的金俗氣三兄弟XD

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令人眼睛睜不開啊!

感謝樓主熱情深入的分享!

如果會用到ext. mon的話建議是別用VGA,VGA普遍接到1080p的mon都會有不清晰的問題(兼職賣mon幾年下來的經驗)
我家中的mac接u2415跟u2412m是用hdmi跟dvi接的,以前單接u2412m時則是用dp接的,沒有文字不清晰的問題,供參考
同意樓上所說,外接我都盡量用HDMI、DVI或DP,可以試試看是不是如此造成的
謝謝分享。我是買深灰色的,和你一樣工作時要開著 PD10+Windows,
主要是要跑一個 TI 的BLE開發工具(這幾乎是我唯一非用不可的Windows程式了)

基本上很流暢。但因為在家裡及辦公室用的分別是 12" 及 13" 的,如你所說
的,會有 ForceTouch 錯亂的問題(人腦錯亂...)

螢幕的話,我外接的是 LG 25" 21:9 那台,清晰度沒問題,挺好的。
很棒的分享

但是 看到type C 轉一堆線 我就解毒了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