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蘋果的忠實粉絲, 從我高中三年級,我就一直使用頻果的產品. 第一台電腦是PowerBook G4 雖然換過一次主機板, 但是對於它的穩定性, 流暢度真的無話可說. 我家人身邊的親友在我的三寸不爛之舌下漸漸購入頻果的產品.
目前共買了 3台電腦
POWERBOOK G4 退役
MACBOOK PRO 使用中
MACBOOK PRO RETINA 15」 原2012年中 已更換2015 年 Force Touch版本
手機共有
iPhone x1 珍藏
iPhone 3G x1 珍藏
iPhone 4x3 珍藏
iPhone 4Sx1 珍藏
iPhone 5x1 使用中
iPhone 5Sx2 使用中 另一個已賣出
iPhone 6x4 使用中
iPhone 6 Plus x1 使用中
iPad 懶得打了 反正除了iPad Air 2 以外 其他每一代都有買 iPad Air 因為CP值太高所以買了四台
回歸正題 我的電腦是2012 年的 Macbook Pro Retina 15」 這台電腦是美國買的後來因為工作跑去深圳. 這台電腦老實說真的懷疑有裝計時器 是在一年後開始斷斷續續的壞掉....
第一次維修:送檢測....但是查不出問題使用上已經會當機 蘋果直營店說是軟體問題....來回兩趟.... 4小時
第二次維修:滑鼠常常會亂飄 經過檢測發現是觸控板問題, 更換了上蓋. 來回兩趟四小時
第三次:充電器冒煙..... 蘋果直營店說是家裡變壓不穩的問題 不是質量問題.... 但是給予更換.... 這件事情我親自寫信給Tim Cook 然後轉接到新加坡的行政部門要求索賠... 但是他們說是個案不願意索賠而了事. 來回一趟兩小時
第四次:充電器冒煙X2 之前怪我家電壓不穩現在冒煙是在蘋果直營店冒煙.....而且狀況一模一樣... 雖然是不知道是什麼問題, 可是我也跟他們在店裡面吵了一下... 投訴到Time Cook 轉新加坡行政部門也只是推託...沒有解決問題誠意. 我已經提出是不是機器也有問題造成充電器多次冒煙 萬一燒到我家怎麼辦? 申請更換新機沒有達到標準... 打去美國也是一樣且說沒有辦法幫我更換因為紀錄都是打中文他看不懂... 前前後后講了三四個小時電話投訴無結果.... 來回一趟....兩小時
投訴蘋果日報無結果 因為東西不是在台灣買的發生在大陸 所以無結果.
投訴美國蘋果說明情形, 他們說他們了解但是沒有達到換機標準... 而且要一個東西(還要一模一樣)一年內壞三次才願意更換機器. (這幾乎不可能啊=.=)
第五次: 電腦嚴重當機, 花頻, 符合招回條件2012年部分招回. 在現場測試測不出問題所以進直營店做壓力測試. 三天後果然發現問題並告知要更換主機板, 順便跟我說觸控板有問題(在更換一次上蓋) 我聽了傻眼, 決定走上我的投訴之路. 不換到機器我絕不罷休!來回兩趟....四小時
在掛完那通電話開始我的投訴之路.
第一天
打去美國告知電腦維修多次 第一線人無法處理 轉到 產品專家, 產品專家無法處理, 轉到產品專家的主管... 又推託中文看不懂也沒翻譯所以要我打去中國蘋果.
接著打去中國蘋果, 第一線的人沒有辦法處理 也不願意轉到產品專家 也跟我說不能修直接給我掛電話. 再換了兩三個人以後終於有一個人願意幫我處理. 我發現新加坡的部門權力非常的大, 而且通常轉到產品專家通常都是比較大的事情才會轉到那邊去的. 建議各位有爭議的時候只要跟第一線人稍微說明一下就說你要跟產品專家溝通, 直接跟他們說比較快.
新加坡的產品專家跟我說願意幫我做換機申請, 需要我把維修進度暫停, 所以我又打回去蘋果直營店把維修暫停好申請換機.
第二天
蘋果直營店的人偷偷把它修好了, 所以他們的產品經理打電話跟我說東西修好不好處理. 最後只好把維修單號取消改為專案處理.
第三第四天
換機申請已接受, 轉到換機部門負責出貨快遞以及APPLE CARE退款.
說到這邊我覺得蘋果有點小氣.... Apple Care 退款聽起來好聽但是只是他們隨便講講的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在這邊告訴大家他們是怎麼樣的退款方式.
Apple Care = 延保兩年
Apple Care 總價除730天扣天數扣五次維修紀錄的人工費用跟硬體維修費用= 退回來的費用
我機子全都換光了一個主機板就要好幾萬最好是有得找.....
結局:
經過幾天的投訴以後換到了相同價值的Macbook Pro Retina 15」 但是是2015年的款的:)
其實前前後后花了有快十個小時的電話跟車程就是為了要修這部電腦 感覺也沒賺到 還虧了一個Apple Care….. 哭哭 保固變成中國行貨 有三包保證. 以及全新一年的蘋果保固.... 事情就這樣告一段落了.... 超累的 為了這件事情這幾天都睡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