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廢話一下, 小弟跟老婆大概是2009年買了兩個人的第一台Mac mini (之前有因為出差所以去紐約買了一代iPhone, 一代真的很耐用, 小弟用了4年才換iPhone4S.

MBP17之前都帶去公司使用, 但個人發現那個精美的解析度1920x1200真的讓小弟的眼睛有負擔(本身有眼壓高的問題), 後來就把它賣掉買了家裡用的iMac 27, 公司那邊則繼續使用2009年的Mac mini, 因為有幫他做了改裝, 加Ram到8GB, 光碟機拔除改雙硬碟(40GB SSD<古董>+750GB 7200轉), 感覺一路升級上來使用體驗都非常好(Snow Leopard -> Mavericks), 而老婆因為有攜帶的需求, 所以把Mac mini淘汰換成Macbook Air, 淘汰之後的Mac mini就接了一個2bay的USB外接硬碟在當NAS跟Time Machine server
< 廣告一下, OSX server 19.99美金, 可以滿足我這種基本需求的族群, 最近Marvericks + OSX server 3.0也釋出了

iMac27用了一陣子以後又發現, 那更精美的解析度讓小弟有欲哭無淚的感覺


隨著iPad也從一代變成iPad4(短命鬼), 手機也進入Retina, 慢慢的發現Retina真的是又美又顧身體XD...在跟老婆大人積極爭取之後, 終於得到首肯讓小弟請同事從香港購入2013年尾版的Macbook Pro Retina 15吋低階.
P.S 香港買了以後比台灣教育價還便宜
============我是分隔線=======================================
我是上禮拜六拿到機子的, 經歷了一個週末跟幾天上班體驗以後跟大家分享一下小小心得.
1. Intel Haswell + OSX Mavericks 的省電功力真的讓小弟下巴快掉到地上, 因為之前有使用過MBP17, 所以覺得號稱6小時, 其實要很"謹慎"的使用才有可能有這種結果, 而且常常3小時就掛了. 但新的這台MBPR, 程式開了一堆(Safari, Mail, ReadKit, Twitter, TextEdit, Messages, Skype, Evernote, iTerm2, EuDic, Preview, Xcode, PyCharm, Araxis Merge等等), 亮度用50%, 隨便怎麼用都有7.8小時的水準. 本來還在考慮多買一個Adapter放在家裡因為不想搬來搬去, 但後來發現回家前先把它充飽, 晚上一直用到12點睡覺都還有50%的電力...XD..省了2499NT
2. 這台機器根本就是沒溫度, 除了有一次剛好在充電的時候, 我又剛好在compile東西, 才稍微覺得左手置手處有一點溫溫的. 注意: 是真的一點點點點而已..跟之前的MBP17的感受真的差很大. 整天使用感覺都很舒適
3. 這台機器風扇是壞了嘛? 我都沒聽過它的風扇聲XD (可能因為還沒把Steam的game 還有玻璃渣的遊戲裝上去的原因XD)
4. 很輕薄. 這當然是跟以前的MBP17相比, 不過這樣好像有點不客觀..哈哈
5. Retina螢幕, 用起來真的很舒適, 沒有壓力, 我想也沒有別台有種好螢幕了
6. 電池用8小時..但25%電量充到飽大概只要2小時
7. 雖然只有內顯Iris Go Pro, 就算外接一個螢幕, 程式在全螢幕切換或者其餘動畫都沒有遲滯感..這次Mavericks真的把全螢幕的功能修理的很好用了, 兩個Menubar跟可以切換的Dock也很方便使用, 我想可能除了打電動以外這台應該能夠應付你所有的需求 (反正打電動一向都是OSX的弱項


8. 那個內建的PCIE SSD真的是有夠變態, 用Blackmagic disc speed test測出來Write有650MB/s Read是720MB/s..小弟第一次在自己的機器看到都是Pass的test..XD. 不過說真的, 平常使用感受出來的才是數據無法表現的, 平常開APP大概都是跳一下, 開機的話10秒(平常根本不關的), 休眠到看到Login基本上就是蓋子打開就看到了. 必須要說的是, 因為工作需求, 有時候還是得開Windows來用一下, 用Parallels Desktop 9開 Windows 7竟然只要6秒..人客阿, 阿內肝丟. 證據在下面
Youtube影片
============我是分隔線=======================================
總結:
這台在小弟的心中有99分的水準, 扣除的一分是因為不好意思給滿分, 哈哈

說真的, Apple都已經降價MBPR了, 這台表現出來的水準又是這麼好.
想加入Mac的朋友真的可以好好考慮一下.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