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OS X 支援SSD 嗎? 我想買一個來裝噎 = ="
iBook應該選ATA界面 用IDE接上去應該就可以像普通IDE硬碟一樣使用
就像i-RAM 使用的是記憶體 界面是SATA 使用時接上SATA排線當作SATA硬碟用
快去買吧 等你的使用心得以及速度測試還有省電報告
-------------------------------------------
我iBook 1.2GHz速度方面 我是用iDVD轉iMovie時 看活動監視器的硬碟監測
唉 不是1394不夠快 是CPU處理能力就是這樣而已
讀取880KB/s處理 > 完成處理 > 寫入240KB/s
-------------------------------------------
話說這個SSD 前幾天也經歷過一次相似的體驗
那時送來四隻USB 2GB隨身碟 單支性能讀10MB/s 寫3MB/s
插滿四埠的USB HUB做起陣列
寫入變成3*4=12MB/s 雖然跟硬碟比仍不爭氣
但是讀取變成40MB/s 已寫入的資料讀取顯示超快
而且讀取寫入都沒有硬碟那種延遲感 連續一直讀寫
要是使用高速隨身碟 寫20MB/s 讀30MB/s
四隻做陣列速度...........................
哈哈 想太多 還是會局限於USB2.0的 60MB/s的 快不起來
但是都比硬碟本身的實際傳輸速度要快了
SSD還有個好處就是 在拷貝時
在SSD裡可以同時做讀取跟寫入動作
硬碟只有一根讀寫頭 做讀取時要放棄寫入動作 做寫入動作時要放棄讀取動作
所以同時做拷貝動作時 硬碟讀寫頭會超忙 跑來跑去定位讀跟寫的區域
SSD不會有這種動作
而且而SSD頻寬限制是ATA100的最大值100MB/s 比起USB2.0快多了
最後想說裝裝系統試驗看看 開機光碟開機 安裝完成
裝好之後 iBook無法使用USB開機(雖然早就知道了Orz)..................

----------------------------------------------
推測
SSD最初以ATA與SATA界面使用
使用晶片陣列方式 隨隨便便就突破現在硬碟界面的傳輸 達到ATA與SATAI II最高值
所以 SSD成為主流時 儲存裝置的連接界面 可能又會更新了
這當然是理論值 不然怎會有人買記憶卡用不到一年就壞
買這個SSD可能會很吐血
降價與效能提升比例跟記憶體可能會不相上下
早買早吐血
不過沒有這些人吐血 SSD不會便宜下來
---------以下不負責發表---------
個人認為(非實際理論)
SSD靠著晶片耐操的特性
用晶片做起陣列來達到高速讀寫是很容易的事情
以之前講的高速USB隨身碟讀30MB/s 寫20MB/s
只要五片晶片陣列就可以達到ATA100的寫入100MB/s
八片達到SATA I的150MB/s
15片達到SATA II的300MB/s
以2.5"硬碟放入這些晶片與散熱應該不成問題
再來就是單晶片容量量產化之後 不斷提升 SSD越來越大
跟著容量提升 順帶單晶片讀寫速度提升到SATA II速度之前
應該會有新的傳輸規格
甚至做SSD分割 未來還可能以晶片單位來作分割 自行決定SSD內晶片陣列模式
未來可能是以陣列控制晶片與電源保護模組來區別優劣
SSD碟的製作門檻很低 現在就有很多廠商製作了只是售價 還不是一般大眾所能負擔
(裝個系統要XP 2GB OSX 5GB 肥死他 10GB 光裝完系統小朋友出走多少隻了?)
------------------------------------
實際上使用大廠的USB隨身碟的經驗看來 晶片記憶的資料真的很耐保存
對照於SSD 照理論數值來看 好處多多
------------------------------------
64GB SSD

比我原裝iBook的30GB好太多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