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蘋果電腦也有幾年的時間了,不管是桌機的iMac 跟筆記型電腦的 PowerBook 到換成 Intel CPU 的 MacBook 系列都「曾經」擁有。
去年在辦公室所使用的絕妙搭配是有史以來最輕量的 MacBook Air 11” 加 27” 的螢幕來解決 MBA 螢幕太小的「小缺點」。
但是去年突然發表的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以下簡稱 MBPR) 打破了這組絕妙搭配,曾經以為之後就算電腦升級也一樣會選擇 11” Air,但是每每看到 MBPR 那穠纖合度的 2KG 身形同時搭載超高級的 i7 CPU 跟 16G 記憶體的規格,再加上那最犯規的 Retina 顯示器。
我猶豫了整整快兩個月。為什麼會是兩個月呢?因為我趁百貨公司活動的時候就馬上預訂了 MBPR 16G 的客制化版本,足足等了兩個月才出貨。在這段期間好幾次我都打算放棄再回到 11” Air 的懷抱...。
很明顯我的猶豫只是在等待出貨期間一個人的胡思亂想而已,在 MBPR 出貨的第二天我立馬用最快的下班速度去接了它回家, 11” Air 在資料傳輸完之後就被打入冷宮了。

跟 MBPR 的蜜月期就不用說了,除了一個比 Air 重的必然小缺點,其他方面的表現根本讓 Air 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但是也因為他的螢幕實在太好了,在外接其他螢幕後也產生一些解析度反差的小問題,也許是用 ThunderBolt Display 就沒問題了吧(自以為)。以至於到後來我完全放棄外接螢幕就直接使用了。

偷拔同事的 24” 螢幕來實現三個螢幕的呈現,但是頭要轉來轉去的非常不理想...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使用更大的螢幕還是比較方便,於是趁著前陣子失心瘋血拼時就入手了這個小東西: Just Mobile AluBase。

其實它就是一個底座,這類的商品也不算新奇了。話雖然這麼說,其實我早就想買一個讓電腦可以站著,一方面可以保持桌面有足夠使用空間,另一方面可以看著蘋果賞心悅目的傻笑... 而且實際裝上之後對我來說還有隱藏的功能!

Just Mobile 新的包裝方式(?)。最近的商品包裝似乎都可以掀開封面看實物了。

背後也真的拍了電腦跟螢幕的背後,真美啊。

用國旗顯示多國語言介紹跟右下角設計師的大頭。


包含本體跟替換尺寸的塑膠底座,畢竟 MacBook 系列還是有不同厚度的,設想周到囉。

有點低調地把Logo 印在這裡。

出場安裝的是給 MacBook Pro 13”/15” 系列使用的,所以 MBPR 放上去會有點不合還會滑動,於是拿另一個底座測試是否密合。

密合度測試 ok 後就準備把他換上了,翻到底部是一整片防滑橡膠跟兩顆固定底座的螺絲。
正在煩惱沒有一字起的時候,靈機一動用 一元 解決了問題。

裝好後,馬上合體!看看這底座都發起光來了!

看這誘人的蘋果跟超高質感的底座,根本就是天作之合!

近拍再一張,同樣的色澤呈現啊!
接下來放幾張對照圖片...

之前有一段時間都是這樣使用的,無奈右邊螢幕解析度根本追不上 MBPR,有時看著右邊螢幕會模糊的以為自己是不是眼睛疲勞了...

單獨使用 27”螢幕時,蓋起來的 MBPR 又太佔位置了,常常手要伸很長才能拿到杯子。
要不然就是直接把杯子放在 MBPR上。不過我只做過一次...因為打翻水杯的風險太大了...

將將!實際上就定位的樣子。桌面的空間都跑出來啦,水杯也可以離我更近了。
同時發揮了把我凌亂的櫃子擋起來的隱藏功能啊!完美!

只要把 MBPR 放在底座上接上電源、鍵盤、滑鼠,它就會自己從休眠狀態醒過來了!
完美的讓 MBPR 達成了「一秒變桌機」。
如果有其他朋友也跟我一樣使用 Mac 的筆記型電腦也有在接螢幕,同時又煩惱桌子不夠大或是想看著站著的蘋果傻笑。這個底座可以一次實現你多種願望喔!
蘋果們,站起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