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MacBook Air發表了

真是薄到一個極致...
但是沒有光碟機 就有點滅火

不過他的定位應該是第二台行動電腦
常常在外面跑,又有電腦使用需求
跟EPC類似

我猜記者又有新聞可以寫了
「M型化電腦:有錢人用MBA,沒錢用EPC」

看到Macbookair就會想到2004年的S牌X505
基本上是同樣的取向...
seeit625 wrote:
Macbook Ai...(恕刪)


這舉例失當

那台是同時內建SSD和HDD的 TZ也有內建HDD/SSD和光碟機的

而且更輕 螢幕接頭 USB*2 1394 RJ-45 立體聲喇叭 讀卡機 EXPRESSCARD

不然還有G系列 扣掉VAIO 還有TOSHIBA PANASONIC和FUJI

PANASONIC也有14" 差不多重的 這要怎麼比...
這台應該就只是炫吧,一般人買來應該會越來越後悔
除非是真的錢多到隨便花都沒關係

真正談到實用性,還是Panasonic的W7好
Panasonic才是輕薄的始祖,只要它想做,就一定可以做到輕薄第一,Sony, Apple都不會是對手
可惜Panasonic並不想往輕薄的極致去挑戰 Orz
它只想取得平衡點
You'll laugh, You'll cry, You'll love somebody
jsue wrote:
不過我還是期待Panasonic無風扇再起+SSD(應該可以再薄一點點)+ Blue-Ray
+12小時使用(打個八折都有快十小時)

06年底的 Panasonic Let's Note T5L 續航時間甚至飆到了 15 小時 (12吋/重1,260公克)
隨著 Intel 新平台的採用, 後繼機型不僅續航時間直直落(15小時 -> 10小時), 連風扇都追加了 ...



我也很好奇 MBA 的機身結構強度如何?
畢竟追求薄型化的同時很容易犧牲結構強度



日系商務筆電大都能機身耐壓 100-150 公斤, 通過 76-90 公分落下測試, 鍵盤防滴 100-200 cc
(Panasonic Let's Note 甚至通過 76 公分落下測試)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這年頭有錢人很多
根本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價格也不是會買的人的考量因素

今天老賈登高一呼
然後哪幾個好萊塢明星被拍到在用air
報紙一登,大家就都「哇~好薄」
知名度一打開,又可以多賣個好幾萬台...
在行銷的角度上來看,「看起來」輕,比「實際上」輕還更有賣點

比較關心的是
下一次mbp更新的時候,apple的工程師能不能從air移植一些輕量化技術過去
給我一個15吋 2.0kg以下的mbp(2.0左右也行拉)
那才真的讓人驚艷阿~

min_is_perfect wrote:
這舉例失當
那...(恕刪)


MBA會買得人還是會買,道理很簡單,純粹是"質感",跟"爽度"再來就是"品牌迷思"。
要玩效能去玩PC~因為MAC比不過。 XD
這台macbook air好像沒有別的擴充槽,
可見之前提過的, 可以把macbook 和 iMac外型只有螢幕, 可以結合的構想,
還無法在macbook pro上實現....

其實就他的介面這麼少的情況, 如果可以一起賣一個duck會比較讓人接受吧...
baldwinhuang wrote:
這台macbook ...(恕刪)

疑惑真的越來越多了,
沒有FW,不能外接硬碟開機了,
彆腳的USB,完全不想拿它來接硬碟哩。

沒有光碟機,要怎麼重灌系統?
系統沒在跑時遙控可用嗎?要是format重裝又如何呢?
外接限用原廠機,原廠機又是吸入式,實用性大限制。
雖說是為了體積與重量砍功能,但他的限制真的越來越過分了。

只是雖然批評了很多,還是很想在店裡摸摸看。
見人說鬼話,見鬼飆髒話。
整個看起來就是精品製作的感覺
實用性來說就....

不過覺得強調那0.4cm世界第一薄實在是太....沒意義了
前面也有朋友提到已有廠商做出更薄的機型
前端做成梭型拉尖成為0.4CM就叫最薄
那另外找一台前端壓成0.1CM薄片,後面是3CM的也能成為最薄嗎?
有問題請在版上直接提出大家討論,別直接PM問老頭,老頭沒跟原廠收費做客服,謝謝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