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購買2018 Macbook Pro前,最好再考慮一下。

yenlung wrote:
為 i9 MacBook...(恕刪)



Jonathan Morrison 顯然要出來混淆視聽的,他的影片跟 D2D 的影片最大差別在於 - 他是拿 2018 i9 跟 2018 i7 做比較,而 D2D 是拿 2018 i9 跟 2017 i7 做比較啊!2018 i7 用的是六核的 i7-8750H (基本頻率 2.2 GHz、這裡指的是 Jonathan Morrison 使用的版本,實際上還有 2.6 GHz 的版本可以選,為何 Jonathan Morrison 要用低階 i7 來比而不是高階 i7 來比就不得而知 ) 而 2017 i7 用的是四核的 7920HQ (基本頻率 3.1GHz,這裡指的是客製化到最高版本,也就是 D2D 測試的版本)。所以 Jonathan Morrison 不僅打不了 D2D 的臉(比較機器根本就不一樣)反而顯示 2018 i7 的機器更是慢。

影片下面也已經一堆留言指出問題了。而且 Jonathan Morrison 在這影片中還一直想把問題導向是 Premiere Pro 的問題,認為使用者就不該用這個爛軟體而應該用 Final Cut Pro。殊不知即使用 Final Cut Pro,2018 i9 依然輸給 2017 i7 啊...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Jonathan Morrison 的測試證實 i9 的確還是現在最快的, 可以讓買 i9 的朋友開心點 (??)

還不滿意大概只有用 Macs Fan Control 讓風扇全開了...

KaitoKid wrote:
Jonathan Morrison...(恕刪)


一段時間沒回來看這篇文章,沒想到大家的資訊也都更新的這麼快
你說的沒錯,比較的可變因素太多,就看大家自行整理後覺得值不值得花這個錢就好
macbook pro 2018 I9 南北極專用版

IanChouTaiwan wrote:
一段時間沒回來看這...(恕刪)


後來大概是影片下面反向 comments 太多,Jonathan Morrison 也趕緊去生了一台 2017 的頂級 i7 來做測試,在 Lightroom 以及 handbrake 的轉檔測試中是 i9 勝出。而 D2D 也已經在 Jonathan Morrison 的影片貼出時回覆;他認為是他測試的情境中,需要 CPU 與 GPU 同時全速運轉,而 GPU 產生的熱能讓 CPU 不得不降到更低的頻率來運作。

不過 i9 這個新世代的 CPU 本來就要比較快了,重點還是在於 APPLE 沒有謹慎重新設計散熱機制、或是太固執在輕薄的機構上,根本沒辦法讓 CPU 完整發揮功效,甚至連基本頻率都無法達到;這也是現在最被批評的點。其實 iMac Pro 就已經有為了防止過熱來降 CPU 頻率的問題了..。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有新的討論出來可能不是因為過熱降頻關西~而是VRM關西~
https://www.reddit.com/r/macbookpro/comments/91256u/optimal_cpu_tuning_settings_for_i9_mbp_to_stop/

另外2018年的取消可以把資料救出的插槽
https://www.macrumors.com/2018/07/22/2018-macbook-pro-lacks-data-recovery-port/

蘋果現在是只想怎麼樣能夠讓消費者退步維修而改去買新的嗎.....
真有趣的結果,這邊也有做類似的過程,發現i7 8850的效能增加20%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Apple-MacBook-Pro-2018-Much-more-performance-with-a-few-clicks.317552.0.html

aj0439 wrote:
有新的討論出來可能不...(恕刪)


這裡說 MacBook Pro i9 在 2 核可維持 4.6GHz 的速度, 4 核 4.0GHz, 6 遈則是在 2.9-3GHz。

底下有留言說, 用了

Macs Fan Control
https://www.crystalidea.com/macs-fan-control

和 Volta
http://volta.garymathews.com/

可以讓 i9 跑 Cinebench 1100 分 -- 雖然從沒有看到極速 4.8GHz, 但總算有點樣子。

當然, 如同另一個留言說的, Apple 要價這麼高, 我們當然期待一拿到使用就是經過優化的, 而不是使用者自己要在那做那麼多調整。



Apple 更新試圖解決 MacBook Pro 2018 過熱降速問題。

有留言說 Cinebench 測試可以跑到 1047 (沒用其他軟體做任何控制)

如前一個 po 文, 如果好好控制看來能再好一點點, 不過也接近了。

aj0439 wrote:
有新的討論出來可能...(恕刪)


有其他篇指出可能是因為目前 SSD 有用 T2 加密,將資料直接取出已經不具意義...
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8344

備份才是王道。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