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rony wrote:
我說的就是因為成本高而且windows生態沒有明顯推力,所以企業用戶因為ARM Mac出現而遷移平台可能性幾乎為零。
不跟他說這些專業軟體生態,有些人還以為只有剪片玩音樂跟寫code才是專業,至於其他產業都稱不上專業咧。
其實專業且需要windows的用戶,本來就沒必要買Mac吧?
除非是「專業且需要windows,且需要Mac的用戶」,才會陷入「
M1 晶片目前可能還不適合專業用戶」的麻煩啊

lolya wrote:
Apple Silicon的優勢在於...連丐版M1都能打以前的帝版intel i9
Chirony wrote:
正常來說是這樣,但是總有部分人認為M1出來除了intel完蛋連windows都會完蛋......然後衝動下連自己需求是什麼都不清楚就下單,退貨也是需要浪費時間跟精力啊!
geniesjan wrote:
1.帝版Mac終究是Mac,是否能包含所有筆電?
2.帝版MBP16終究是筆電,比較層級拉到所有電腦時,M1又能多屌?
3.Intel也許真的怠惰,但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外包5nm也不是不可能
4.M1的評測多在FCP轉檔之類,那麼真的多軌剪輯時呢?
5.評測永遠在剪輯,這個需求只能說介於專業與非專業之間,剪輯性能不能代表所有性能。
6.承上,很多人關心的其實是GPU的部分,然而M1也許是不錯的內顯,但對很多人來說內顯是不必要的約束。這時候自然會拿獨顯來「打小孩」。獨顯痛點也是Mac一直只能被定位成剪片P圖機的原因,這點痛點並沒有被M1解決。甚至還因為M1不支援外接顯卡而產生退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