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Apple M1 晶片現身! New MacBook Air、Mac mini 與 MacBook Pro 13 同步登場!

fulosunny wrote:
M1 若能完美運行ios...(恕刪)


以蘋果的尿性,第三方是由它自己說的算數
八九不離十就是它的股東們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惡魔推銷員 wrote:
RAM直接整合在M1(恕刪)


反正他們現在 ram 幾乎都是焊死的
直接做在一起也沒什麼不好的
文中只提到幾倍幾倍更強,有點詭異
不過最重要的應該還是續航力
這點也是INTEL處理器一直以來難以迄及的高度
第一代別買,別當白老鼠,很同意!

我個人有點失望:
1. 重量沒降!可能延用舊的MBA和MBP模組,只有CPU等換了,所以無法降重量,也許未來MBA降到1KG以下?
2. 價錢沒降!不是說ARM的CPU價錢是INTEL CPU的1/3?那為何價錢不順便降100美元?
3. 第三方軟體相容度如何?譬如:OFFICE系列,虛擬機(像PD)可以RUN嗎?畢竟工作上需要用到WINDOWS軟體。
4. 與INTEL的效能比較如何?如果 >= INTEL I5或I7效能,那就值得入手了。

總之,太多未知數了,我看到的唯一優點是「續航力變強」,其它就等評測結果了。
工作太久了,準備5X歲就退休,邁向第3人生。
不用繼續談bootcamp了

我不認為它在Apple Silicon架構下會繼續

反正host一定是BigSur

要虛擬化都在Sur上面 (Linux/Win)
滿希望這次蘋果可以成功的
雖然大家喜歡酸這幾年的apple 是個十足的科技宗教公司,賣的是信仰不是CP值,
但是如果細看蘋果公司發展歷史,其實技術火候與含量還是不容小覷

當今科技公司,有辦法自己搞OS、自己設計硬體、自己研發CPU,也只剩蘋果了,
(微軟跟谷歌一直也想要發展硬體,但看surface跟pixel的銷量多掙扎就知難度)
(谷歌也一直想搞晶片,但看來頂多在AI、DSP、安全晶片等功能型晶片有成果,搞顆CPU還是谷歌未可及的領域)

而如果進一步說到軟體工程難度更高的平台移植(porting),
蘋果說他第二有經驗,應該沒有科技公司敢說第一
(蘋果用過的CPU:motorola、IBM、INTLE、ARM)

谷歌、微軟的跨平台融合體現在服務(service)、軟體(APP)技術上著墨
那蘋果期望的跨平台融合,是要走到更底層的CPU、OS層級(例如airdrop,或是簡訊可以同時出現在iOS、iPadOS、watchOS,APP同時跑在PC/mobile)

蘋果想做的跨平台融合,跟谷歌的方法比,並沒有比較高明,甚至有點笨
(谷歌:我就精通各種OS的API,然後應用他們寫出每個OS都可以跑很順的youtube、google map就好了,幹嘛管那些硬體底層的東西)
但蘋果選擇繞遠路,但這就是蘋果令人又愛又恨的地方,夠獨夠狂,簡直科技界kobe

在軟體至上、硬體價值式微年代,
看慣了FB、Google、AWS、MS這些很“軟”的公司當道,我慶幸還有個“硬”漢 蘋果繼續造夢,
就算失敗了,精神仍令人敬佩
看完感想是SoC越來越跟台GG密不可分,萬潤跟台GG黏著度越來越高

蘋果以後應該會有更多SoC這種方案的產品

雖然錢已準備好購買這次新筆電,不過新款MBP只出到13"有點失望

再者LR&PS一個要月底一個明年才開始支援

還是等實際跑軟體效能解果再評估看看
j808010 wrote:
文中只提到幾倍幾倍更(恕刪)


有嗎 我只看到有文章提到16H續航力

這在WIN筆電也很常見啊 只是會調降瓦數

之前只是APPLE不願意塞個大的電池(?
或是CPU沒往省電方式調

所以過去MACBOOK才沒有這麼高續航產品
官網也上架PRO13了,看了一下 M1晶片基本維持原來價格段
但INTEL I5賣到快六萬會不會太扯... 跟PCHOME賣的I7版一樣錢了...
不能因為要讓M1版看起來價格甜就害INTEL被罵阿...
deschain wrote:
反正他們現在 ram(恕刪)


我也覺得沒差 除非要32GB以上
怎麼會一堆人不知道
蘋果筆電RAM無法自己升級
或是客製化升級的RAM超貴
是我們習慣蘋果筆電呢?還是這些人過往都不會去注意蘋果筆電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