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為什麼蘋果買貴修更貴、出包不認錯、硬體性能落後,偏偏還是這麼多人買

看了你的文,大概能猜出你是看哪個維修頻道,不是LTT,就是愛爾蘭口音的那個,或是幫LTT修曖昧破的那個人的頻道

其實我也是一半認同,現在整個Mac產品線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先不說這種壞了再說的維修了,蘋果在他的Mac產品一直使用很糟的矽脂,這點始終沒有改變,我覺得蘋果對於Mac走的太極端了,是該停下腳步好好思考,好好反省把這種簡單的細節做好,再來追求賣點

也要想辦法降價,Mac跟美元有無掛鉤都還是定價太貴了

我想將來的ARM晶片化,應該是一個降價的契機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錯字我就不提了,拜...(恕刪)

賣不動也不意外阿
Android大部分的平板給的規格真的很渣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先說我果粉。蘋果買...(恕刪)

愛到咔慘死
autumn58791 wrote:
你可以拿蘋果電腦去...(恕刪)


看看你說什麼:
「怎麼全球大多重要重大的系統 都還在使用windows?
使用mac
決大多數是因為潮+形象 選用蘋果是門面問題及面子問題」
Windows 有適用的地方,蘋果有適用的地方
誰叫你拿蘋果電腦去用在機台上?這是你自己說的不是?XD
連「不同需求用不同東西」這基本的道理都不知道,
只會硬扯到機台、ATM 不用蘋果是因為蘋果潮 + 面子
無言...
ComicsNic wrote:
看了你的文,大概能...(恕刪)

LTT 不是維修頻道啦.....我說的就是跟 linus 一起修 iMac Pro 的 Louis Rossmann。

他真的很好笑,一邊修一邊罵,還引經據典地罵,真的很歡樂。

其實我對電子一竅不通,實在是他罵得超歡樂,所以沒事就看。


ComicsNic wrote:
也要想辦法降價,Mac跟美元有無掛鉤都還是定價太貴了

我想將來的ARM晶片化,應該是一個降價的契機)

你實在太天真了,蘋果就是想方設法要提高溢價,你怎麼會有蘋果「沒辦法降價」的錯覺呢?

不管是什麼晶片化都不會是降價的契機啦,蘋果只會找漲價的契機而已。
你可以找找看規格跟mbp一樣的,螢幕也要相同的畫質跟解析度
ssd也要跟他一樣,厚薄一樣的,我相信你會發現,其實mbp真的不算貴
我自己是果粉,可是6S以後覺得手機越來越普通了

現在感覺是拿回憶

新款已經沒有沒有當年那種要馬上換的感覺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你這個例子舉得不好...(恕刪)

我覺得這個例子舉目前最夯的gogoro機車和一般吃汽油的機車例子比較適切,就像gogoro機車科技化的程度高,相對的模組化的程度也很高,零件也是幾乎控制在原廠,但是同時也帶來便利,當然付出的維修成本也會相對的比較高!
任何東西都是個選項,如果這個選項符合自己最優先的需求,其他帶來不如意的選項,也只能忍受了!基本上不買Apple Care的話,買蘋果產品有一定『風險』:維修貴又不方便!或像樓主舉的例子,不給你修!

個人玩電腦數十年,一路小神通、DOS、視窗,自組電腦,但到了去年第一次買 MacBook整新機,原因有幾個:
第一:已經受不了微軟笨到無法形容的輸入法,連個基本的中文輸入介面都搞不定,還談什麼AI,一個Google輸入打爆。
第二:強制更新。這一代Win 10更新非常擾人,令人痛恨至極,重大更新都出包還強制更新,罪無可恕,浪費時間在處理電腦。
第三:筆電打開就要用,不需要重開機、存檔、再開檔。到國外開會談公事,人家要看文件,筆電一開即可用,那個感覺就『乾淨利落』!哪裡像微軟筆電還要等個開機,甚至睡眠睡到死掉,待機還要擔心掉電太快,結果PC打開不了,冏在哪裡。
第四:MacOS的系統的確穩定(Mojave出來是災難一場,蘋果打死不承認),不過穩定下來後,適度選擇版本,不影響效能就不更新版本情況下,順順用真的還不錯。

因為這些需求,微軟搞了快三十年都達不到,我只好將筆電換掉成蘋果。至於桌機,仍然保持微軟,方便更換設備升級。如果最在意的是價位、CP值、維修或升級議題,那蘋果鐵定不是個好選項!所以,蘋果有它的好,也有它的缺點,不然滿街應該會是蘋果,而不是微軟。Apple Care 個人是沒有買,就跟它賭三年,超過三年基本上也沒有Apple Care,所以到時筆電掛了,只好看著辦,但這三年之間,如果不發生意外,蘋果肯定帶給我比微軟更好的工作效率。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LTT 不是維修頻...(恕刪)


基本上我算認同你的說法

但其實這點我就覺得你有點看錯方向了,不夠了解,說法也不夠客觀

蘋果現在定價高,也不代表他一直以來都是在只在提高售價與溢價的
只是我們"習慣了現在"而已,試想你10年前甚至15年前,你要弄到一台能馬上上工的Mac
所花的錢不會比現在的Mac還少的,別忘了現在Mac很多服務當初都是要錢的
這樣看來其實現在的Mac相對過去是"便宜"很多的
至少在能買到東西的Per 美元的比較上是差別相當大的

但這不是重點

真正意義上客觀要去講"貴",是要看他為何而貴,更正確地說是"為什麼會讓人覺得貴?"

其實主要的核心就是一個"慢"字 + 上各種小缺點組合而成的負面觀感組合而成的"貴"

看看所有配件基本上除了自家的東西,設計這種無形的東西不算
只有機殼、系統、螢幕等等東西是領先的
但其他規格都是落後至少1.2年的,而售價卻沒有跟著零件價格的波動走
看看到了9102年的,SSD RAM都大幅跌價了,7102年的iMac 售價依舊沒有調整

試想如果今天Mac 給你一台一樣8萬的MBP

但是CPU 是 Intel 10代 首發、RAM 直接 3200Mhz、OS SSD Raid 0、120Hz 螢幕、NVIDIA 2080 Max-Q
還會有人說他貴嗎?配上那些無形的東西,根本就是超值了,不會說貴只會說自己"買不起"

這裡才是真正有了"溢價"的基礎,所以就是一個"慢"字,現在就是花了大錢,結果配置都弱人一大截

然後出一堆跟本不是重點需求又不被認同的功能當成"溢價"的基礎,自然就會覺得很貴
Touch Bar?T2晶片?蝶式鍵盤?Force Touch?其實大多數人會覺得寧可不要這些,但規格給我強一點
或是不要這些但是售價給我低一點的

而不是你說的只為了提高"溢價"而提高"溢價",提高溢價這黨事也不是只有蘋果做的,只要是公司都是如此
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

蘋果不對的是它提高溢價的基礎並不能說服消費者而已,加上最近出的各種包,讓他的售價觀感又大打折扣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