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Macbook Air顯現,感受到次筆電的市場競爭開始了

13吋的可能是投石問路?

看樣子縮小電池體積,10吋應該不是問題

來個10吋版的日本市場就要淪陷了

但價錢...
拍郎 wrote:
抱歉...您誤會我了...(恕刪)


號稱最薄好像沒號稱最輕吧...

PCG-X505 9.7mm~21mm

MacBook Air 4mm~19.4 mm

(有其他更薄機種的可以比較嗎?對這方面沒研究)
就我所知
一,在Apple網站的Slogan是The world's "thinnest" notebook.

二,從文字轉播中,Steve Jobs以Sony TZ Series為開場白時有提到:TZ Series約3 pounds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也間接指出MacBook Air的重量約3 pounds),似乎沒有提到"比TZ Series更輕",卻非常強調MacBook Air最厚也比TZ Series最薄部份更薄

三,MacBook Air是從"信封"裡拿出來的

MacBook Air是主打"最薄",而不是輕!
把初登場的MBA直接跟發展歷史久遠的日系PC次筆電放在一起殺~也真是抬舉MBA了~
以次筆電的核心硬體架構~MBA除了CPU快了外真的沒特別優勢
誰知道下季日系PC次筆電是不是也都會換上這顆(不過不是ULV的CPU一般不會放日系PC次筆電)
雖然硬體普普
但是AIR所帶來的觀念卻是為所有NB界跨出量產的第一步~也證明在今日無線速度已經提升到,NB可以單靠各式無線技術~達到不需任何連接線即可與各式周邊設備溝通(HDD,DVD)~甚至透過無線技術依附別人的主機對MBA進行網路安裝程式或系統回復的工作,我想這是JOBS推AIR想要表達的東西~加上來自iphone的touchpad技術,我想或許這不是一台價格效能比值得購買的次筆電,但這絕對是一台會改變User使用習慣的次筆電~讓User更脫離"有線"的束縛~這種觀念大耀進的產品也只有Jobs敢推~~
看了MBA的介紹,它的確是打著最薄為主要賣點!
不過它的兩個功能我也覺得也算是創舉,
其一就是它的觸控盤,跟iphone一樣是multi-touch的喔!真的很炫!我覺得也很實用耶!
其二是Remote Disc的功能!若搜尋的到你電腦DVD影片也可播放,那真的...讚!!
flyeyio wrote:
其二是Remote Disc的功能!若搜尋的到你電腦DVD影片也可播放,那真的...讚!!

我以為 "透過網路分享光碟機" 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應用
不知道 Remote Disc 與上者的差別之處在於?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MChiang wrote:
我以為 "透過網路分享光碟機" 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應用
不知道 Remote Disc 與上者的差別之處在於?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Air的官方影片
就我來看操作直覺了許多
將光碟片放入他台有連線的電腦
然後在air中點選remote disc
於是光碟就在桌面出現了
而且連PC也可以分享給MAC

而且我非常好奇觸控板的多重介面
一根,兩根,三根手指頭能使出不同的功能呢
感覺起來很有趣
不知道能不能好用到取代滑鼠

其實真的很不錯啦
更不要說還提供了64GB SSD的選項

硬要講缺點那就是太貴拉 哈哈
你從何而來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往何處去
kuo23 wrote: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Air的官方影片
就我來看操作直覺了許多
將光碟片放入他台有連線的電腦
然後在air中點選remote disc
於是光碟就在桌面出現了
而且連PC也可以分享給MAC

就 Apple 網站上的展示來看
跟一般我們將光碟機設定 "網路分享" 的操作流程與效果相同
(Remote Disc 的運作需要安裝 "Remote Disc Setup software")



蘋果官方沒有就 Remote Disc 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目前看來我不知道創新在哪?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sapdavid wrote:
嗯...再下去...就快吵起來了...

Apple現在還不是開始用很Ugly的Intel CPU

哪天難保他不會用MS ugly的OS

APPLE這次已經說服INTEL為他開發一個袖珍版的CORE 2了

我倒覺得他未來跟INTEL合作開發更特殊的CPU可能性比較高勒
你從何而來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往何處去

MChiang wrote:

我以為 "透過網路...(恕刪)



很多人把創新的定義定得太死了
或是我們缺乏一個適合的中文來對應innovation

這麼說好了
'shuffle' 這個概念一點都不「創新」
可是apple就是有辦法把shuffle這個功能做在mp3player的UI最可及的地方
,成為主打

另外,很多人都很忽視UI帶來的影響。

你要按三下可以完成一個功能,還有按一下可以完成一個功能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還有「需要設定之後才有」和「不需要設定」就有的功能
說誇張點,前者可能會讓90%的人不知道有這個功能

以sony手機來說
我自己的經驗啦
w系列的手機也只不過多做了一個w 音樂鍵,就是完全不同的系列了
我的是k系列,又還蠻常聽音樂的,就一直想換成w系列
我是在k手機我用了約三個月後,才領悟出如何設快速鍵讓進到音樂播放程式的速度不出w系列
當然還是比不是直接有一個專屬按鍵。
可見介面設計的差異多大

你要說我笨也好,不看說明書也好
像我這種人可能占多數的。

你不能說一個功能有就好了
你還要讓這個功能明顯,好用,有備認識
不然就等於不存在。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