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ya wrote:一台車你總不能要求他跟火箭一樣會飛吧 每次蘋果有新的Mac果粉都會先把他吹成火箭等分析出來了又變成說「我本來就沒有要飛啊」😂信不信m1x或是之後Mac pro改款時這套又會再演一次?
lolya wrote:所謂的專業用途個人覺得就是時間就是金錢、分秒必爭的情況 誰說專業使用是分秒必爭?最接近這個說法的大概是以前的蘋果動新聞才會需要快一分鐘也有差的情況轉代理是給電腦一點點時間然後接著就讓你順順用這和多軌之後完全不能卡死不能用圖形運算速度不夠快導致無法作業中及時看圖製作流程中需要動到轉快取但轉換速度不夠快節奏一直被打亂最終出圖動輒數小時的差異這些問題和轉代理的問題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幾分 幾秒"的東西必爭但 "幾小時 幾天"的東西不爭????結構上導致製作節奏有問題的東西不爭??哪裡怪怪的吧?
geniesjan wrote:是硬體不夠力好嗎(恕刪) 工業軟體不做Mac版是因為企業用戶轉換系統成本太高,企業用戶會有圖庫及管理功能的需求,如果轉換平台結果舊有的資料庫無法保存會出現Bug的損失該怎麼算,如果說小型工作室或是個體戶接單肯定沒啥轉換成本,大企業轉換成本非常高,還需要重新教育員工。
geniesjan wrote:誰說專業使用是分秒必(恕刪) 轉代理跟輸出依照每個人工作量的不同高的的確可以差到幾個小時然後M1的提升也包括你說的剪輯回放順暢度的部分M1的TDP為10-15W i9是45W專業用戶期待的是將來45W版本的M1X帶來的2-3倍性能提升拿M1跟定位一樣的低功耗intel相比,比喻為火箭並不為過
lolya wrote:轉代理跟輸出依照每個人工作量的不同 轉代理 出檔給我算時薪....要我是老闆的話我直接叫去唸一頓時間管理非常有問題啊這種前期作業一定是丟在休息時間給機器去跑最好給我盯著等喔!而且話說回來如果是數小時的重度運算根本就不應該丟給省電的筆記本去跑整個莫名其妙難道在星巴克轉檔會轉得比較香?很明顯Apple鎖定在這種用戶網紅,業餘愛好者...如果這樣定義"專業使用"那當然對硬體的評價永遠不會有交集
geniesjan wrote:轉代理 出檔給我算時(恕刪) 影像工作者就是有這種需求阿攝影、拍片在外現場給廠商、客戶看效果難道還要等他慢慢轉完代理才能順剪回放嗎當然是越快越好阿別說什麼可以用電競筆電那個不插電根本沒辦法用
目前M1也只出三台機器,在你眼中全是中低階的產品,中低階的產品不給網紅,業餘愛好者使用,難道是要給企業級的客戶嗎?別忘了,後面還有MBP 16,iMac 27,iMac Pro和Mac Pro還沒出,我還在無可奈何地耐心等候,不過現下還是先買台M1的MBP 13。對於你而言,你要的就是專業,專業。對於我而言,我要的是賺錢,賺錢,能夠更輕鬆地把錢賺到,把該做好的事情做好,比什麼都重要。你眼中專業級的設備也只有你才有資格使用,我還達不到那種層次。
ricky_lin wrote:達文奇調色都可以上4K(恕刪) B&D DaVinci都可以用了所以是專業,我每天在用的ATEM Production Studio 4K 2M/E沒辦法用 所以不算專業,專業的定義到底是啥???所以可以上M1叫做專業 不能上的都叫做業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