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之啦,除了影像设计工作设计,windows还是用着最省心,支援也最到位。
geniesjan wrote:
蘋果的糾結和果粉脫不了關係
兩者可以說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這就牽扯到生態系的問題了,
以下有個Youtube影片可以談到這部分。
雖然主題是x86 vs ARM,
但同Windows vs Mac等問題一樣可套用。
當你選定一個生態系後,
要移出這個生態系便要考慮付出的代價是否合理,
大部分的情況下並不會進行轉換。
果粉根本不是在挑產品而是在談戀愛
談戀愛最重要的就是包容
所以蘋果給的就是我要的
蘋果沒給我就用不到
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現在這樣
這個問題一樣是生態系問題,
若你想要使用MacOS生態系,
那麼你的選擇就是Apple Mac系列,
蘋果以前是有意願對MacOS進行授權的,
但後來都沒有談成,
所以MacOS的選擇性較Windows少。
蘋果的幾個設計很明顯就是外觀優先
使用其次
說好聽是重視質感
說難聽就是膚淺
反正市場本來就有買買病和換換病患者
蘋果就是專門接收這些人
而且這些病人可能還比專業用戶多很多咧
不知道你說的外觀優先、使用其次是指那些設計呢?
Type C介面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創新,
其融合了充電、顯示及資料傳輸,
不過與現有的解決方案並不相容,
所以受不少使用者反彈,
蘋果後來也妥協了。
瀏海的部分,
以目前蘋果的開發環境,
半年內絕大部分的軟體都會推出更新來適應,
MacOS內的開發者活躍度我覺得較Windows高。
在這種框架下要蘋果出一個正經的機器我看是很難。出了也是毫無性價比可言,因為蘋果的消費族群就是買不起的抬轎,買得起的還希望定價貴一點。無解框架。
這以蘋果將主要研發據點設在灣區的狀況下,
研發人員年薪在20萬美金以上,
開發出來的產品毛利若不超過30%是無利可圖的,
所以Apple產品價格我覺得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何況Mac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前幾代的Mac,
這次推出的新機型不管在效能、續航力等方面皆遠遠超越以前的Intel機型。
撇除MacOS生態系的因素,
我覺得要找到一台擁有4K、120Hz 、HDR1000螢幕,
效能與續航力相近的Windows筆電,
價格就不只MacBook Pro 14"了。
a35504804 wrote:
很難吧
感覺已經是在惡性循環
真正吸引開發商的是普及率
不是效能
而這個普及率主要是DIY市場撐起來的
普及率並不是由DIY市場撐起來的,
在亞太以外的地區DIY電腦並沒有那麼盛行,
更何況筆電一直以來客製化選項都不高。
毫無疑問x86桌上型電腦的彈性是最大的,
這也是x86陣營中一個令對手望塵莫及的優勢,
但普及率較高的主因,
還是Windows/x86的組合是大多數人唯一接觸且熟悉的環境。
你去看看原價屋哪來的ARM晶片給你組??
就老黃的Jetson去年曇花一現而已
Nvidia Jetson主要是給開發者用的嵌入開發版,
其售價與一台PC相差無幾,
平常會拿linux辦公的人少之又少,
注定其客群只侷限在嵌入式開發者這個小群體,
但嵌入式軟體開發又有其他的選擇,
Jetson的繪圖效能又只有在圖像及機器學習相關的應用有助益,
自然買單的人不多。
今年的Grace 直接不零售了
Grace 並沒有推出Jetson系列開發版,
Nvidia在GTC發表的Grace還沒看到任何的開發樣品,
發表會上的只是一個渲染出來的模型。
以2023年才會出貨來看,
很高的機率還沒Tape-Out。
你apple M系列晶片再怎麼強,都只有自家在用
更何況M1 max 一台破10萬(跑原ARM生遊戲還輸移動版RTX3060)
對比 i7+RTX3080的筆電最便宜7萬有找
Apple M系列只提供給自家平台使用是件好事,
不然像Intel/AMD/NVIDIA等一眾廠商全部都要削價競爭了,
綜合M1系列晶片功耗及效能來看,
絕對甩開現有解決方案一大截。
Apple本身就對Windows PC這塊沒有太大的興趣,
當初會從Power架構轉移至Intel x86,
單純是因為Intel x86有更好的效能/功耗比,
Bootcamp也只是順便讓Mac用戶可以享受Windows的附加功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