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要找的,就是怎麼樣最適合你。你要學big data,不管是python或r,不管是什麼平台,win/mac/linux,直接用vscode就行。不要問我為什麼,我是一直用vi非常非常久,現在是寫程式用vscode,一般寫設定檔什麼yml的用vi,平台是其次,editor就直接用vscode就好,其它人不用來戰,vscode是目前最好用的editor不是我說的。如果是用jupyter lab,那誰都一樣。
平台呢?你如果只是玩票,用Windows吧。如果不寫程式了,電腦還能打電動什麼的,mac只能上上網,剪剪片吧,通用性真的沒Windows高。但Windows的花費不是真的不大,而是看起來不大,真的算起來,Windows更貴。
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mac比較貴。考慮到效能,穩定度,免費的os,不用裝防毒防駭,可處理日常生日大部分事情的類office軟體。你買一台和mac同硬體規格的電腦,同效能,同ram,再加上Windows,office,防毒等等,保證比mac貴。Windows贏在通用性,軟體相容性,其它全輸mac,看看現在的m1,和m1同等級的硬體的Windows筆電,會比較便宜嗎?
接下來說真槍實彈的。如果你是以真正的軟體工程師作目標,你也成功了,你要面臨的問題就是佈署。佈署客戶端的production,不是寫程式而已,而真正對佈署最友善的一定是Linux。光說docker、k8s,mac和Windows就都輸了,更不要說什麼ansible,甚至是最基本的shell commands了。不知道其它行業,前端工程師,ui什麼的也許不一樣,但如果你的主要工作是後端、是big data,是ai,那你的生活一定離不開Linux。
極少人用Linux當作主要作業系統。因為你一定還要上網啊,和別人通email啊,用office寫文件啊,所以當你是職業軟體工程師時,你一定要有一台能上網、能寫文件、還要能寫程式的電腦。還要常常ssh到伺服器或雲端上。甚至什麼反向ssh通道,vpn,有的沒的一大堆,所以所有的軟體工程師,身邊一定是什麼電腦都有。我以我自己來說好了,我身邊主機就有12台自己用的電腦,主力機是Windows 7,有一台為了測試安裝Windows 10。有一台mac,剩下全是Linux。有一台有裝x,其它全是server,雲端上的就不用說了,全部是Linux。
我為了能讓我的Windows 7適用於所有的工作,作了很多設定,但我一定有一台主力Linux,至少我的nas就是用Linux架起來的raid。除了這nas之外不說,這台主力Linux擔任了太多重要的工作。例如autossh到一台有固定ip的雲端,我可以用反向通道連到我任何電腦上,辦公室,家裏,雲端,客戶的機器,全部都靠這主力機幫我管,就是說這台Linux是工作伺服器,平常70%用的Windows 7只是配合這台Linux而已。
那出門時怎麼辦?當然就是用筆電,筆電就是16吋的mbp。出門做的事,和在家裏一樣,寫程式,上網、連到Linux上,寫文件有的沒的。mac的設定也是弄了半天,但用起來實在沒有家裏的Windows 7習慣。上次在美國待兩個月,用了兩個月的mac,每天都在想家裏的那台Windows 7。
好,重點來了。如果你只能從Windows/mac中找一台作為主力機,怎麼選。如果你和我一台有一台Linux的主力機,那我會建議你裝Windows。畢竟用的習慣。
但如果你沒有這台Linux主力機,只有一台電腦怎麼辦?
要是我的話(我從不玩遊戲),能寫程式、能上網、能寫文件、能看影片,能line,有email,還有非常好用的shell,安全,效能好,能剪片(我常常要做教學影片),有我習慣的輸入法(嘸蝦米,要錢),能做投影片給客戶看,能接三螢幕,能設定touch pad,例如三手指向上是開啟瀏覽器,三手指向左滑是開啟terminal什麼的,哦對了,還要能跑docker,能跑vagrant,virtualbox
我看遍市面上的筆電,只有mac能符合這個需求。在m1出現之前,intel mbp真的是唯一的選擇。很多人一定戰,說wsl就行了。不用我說,wsl能跑nvidia-docker不出錯100%相容,我馬上所有機器都馬上換Windows 10!,就是不可能嘛。wsl我們早就試到不想試,光簡單的cuda程式就跑不了了。
但現在問題是,m1來了。沒vm,沒vb,沒vagrant,效能這麼棒,去客戶那邊要demo Windows的東西,只能rdp連回去,但很多客戶公司是網路都不讓你上的,m1直接死。
說這麼多,我的建議。
想學寫程式,什麼都不用買,先用Google Colab,又免費,又有gpu,python什麼numpy,opencv、sklearn,torch、tf都幫你裝的好好的。等你程式寫的厲害了,再考慮電腦。等你學了一年半載,我猜16吋的m1x也出來了,x86相容性也更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