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工作性質是開發/工程師,身邊的朋友也都是,大都就是用一般電腦跑Windows/Linux居多,這幾年看到比較多朋友是從MBP轉一般電腦灌Linux多,大都原因是因為macOS的生態環境(開發工具)跟所要做得行為模式竟然不通,或lib不合,反正都要跑虛擬機,還不如就直接用一般電腦/筆電,自己安裝跟設立環境。
題外話,這幾年google有出自家chromebook,印象中這兩三年來的統計數據是,公司員工使用自家chromebook的數量 > 使用蘋果產品。原因也跟我剛提的開發環境跟平台有關。
但一堆人還以訛傳訛
華康強調,我們從未主動向網路創作者收取微軟系統之內建字型(一般包括新細明體或標楷體等)授權費用。
還有macOS 系统内赠字体不是随便免费商用的
gautama wrote:
MAC內建“全部”的字體都可以商用
Windows不行
Newark0409 wrote:蘋果在早期平面數位影像處理 深耕很長一段時間
我記得以前(應該快10...(恕刪)
為了對應印刷的各種問題 率先引入色彩規範 在不斷修改規範到符合印刷標準
從色彩標準到校正以及套用在早期就已經完成 微軟是到很後期才把顏色的規範納入系統之中
2015年貼的 adobe Photoshop 25週年紀念影片
看設計師使用PS 1.0的狀況 看完笑笑就好
1.0像是豪華的小畫家 恢復只能一次(用多次恢復的設計師崩潰)
最初就是專為蘋果製作的軟體 一直到3.0後期才移到win上
3.0已經具備現在用到的PS 基本多功能介面的樣貌
4.0加入多次恢復 不過這個多次恢復當時的硬體負荷不了 恢復一次就是圖層全部像素儲存記憶體一次
之後版本 這多次恢復的功能再進化 只會儲存更改的像素 不需要像上一版本 圖層全部像素進行儲存
大幅減少硬體負擔 成為真正能夠使用的多次恢復
再來的版本就是增加更多輔助功能
在win上使用快速鍵 有部分會覺得很不順手
原因在於多數快速鍵當初是配合蘋果快速鍵使用的
彈幕濃!
real.black wrote:不是制定 是加入到系統之中作出整合管理
腦補也太多了,印刷...(恕刪)
也就是系統底層就有色彩管理配合使用
微軟這個色彩管理要在很後面才有加入 使用也不是強制性
請問你認為微軟色彩管理的時間點是哪?
蘋果這個色彩管理早在1990年就有了 微軟95都還沒出呢
而90年有 表示要90年之前就要研究怎樣加入色彩管理
也就因為這樣 最初數位出版事業被蘋果抓得死死 整個印刷上下游在數位處理這塊完全整合
同時也是蘋果被說是美工用機的由來
也是蘋果當時沒倒掉的救命稻草之一
靠著美工印刷專用撐到夾不死回歸
夾不死回歸之後......印刷相關平面影像處理開始淡出 換成動態攝影剪輯
跟adobe鬧得很不愉快 才自己推出FCP
再來才是adobe的flash被夾不死公開指責對硬體的耗能過大 iOS不支援flash檔使用(註一)
這之後adobe將重心幾乎轉移到win 對蘋果OSX支援減少
才開始出現win版本問題修正快OSX慢的問題
而為什麼多數老牌設計師愛用蘋果 除了系統硬體穩定外(註二)
adobe ps 3.0之前 沒有win版本
沒PS修圖做特效 多數廣告設計印刷文案根本無法作業
沒得選 只能用蘋果 (美工用機的由來)
----------------------------
註一:當時還有閃電俠惡搞圖諷刺iPhone不支援flash
事後證明夾不死很有遠見 連安卓即便在效能進步好幾代 也停止flash支援

註二:微軟直到W7 64位元後 系統才真正的穩定
這之前95 98 me XP上的PS依然非常不穩定 多數美工寧願回頭用穩定的蘋果
彈幕濃!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