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找找其他軟體使用像是adobe的影像剪輯軟體試試
或是小型剪片接片專工軟體
控制少很簡易 但也很直接 就運算跑效能出影片這樣
剪片專工軟體:顯示影片 選取時間軸 剪掉影片多餘部分
接片專工軟體:照順序排列影片 選擇各影片間過場(大多數沒有過場選擇) 選擇輸出規格(大多照原始影片規格) 按下輸出(通常只是影片連結)
------------------------
蘋果的話 我是十年前跑漫展會場與公司開會出遊 還有DV拍的影像時 有在剪輯
現在沒在用
iMover剪輯會將導入的影像先做縮圖影像 用縮圖影像顯示效果 所以速度很快
運算輸出時就是看效能了
我那時候26GB算成一張DVD 5.4GB
用G4 1.2GB算上一晚 睡前算睡醒還差3~4小時 工作回家就看他算完了
後來mini C2D算一樣資料 只要4小時
現在蘋果很多都採用SSD應該會更快
而且小影像連接應該會更簡單
如果沒有移動用 買台Mac mini 2014中階主機22,900即可體驗在蘋果的剪輯功能
不過正值mini等發表換代前的時機 現在買mini可能會在幾個月後新mini發表 變成舊版主機..........

彈幕濃!
2. 10分鐘左右的 4K 解析度影片,使用 iPhone 、 iPad 內建的 iMovie 來編輯,都還是很夠用的。 Mac 本身有免費的 iMove 可以使用。 操作也很簡單。
3. 我後來在 Mac 上面使用 iMovie 來編輯,大部分的功能都很夠用。 後來 因為想要一些 比較專業的 色彩調教的效果。 就購買了 Final Cut Pro 。 價位還蠻高的,我是用家裏小朋友 以學生的名義,購買了教育版的 Final Cut Pro 套餐。 Apple 也沒有什麼驗證的機制,就直接購買了,省下不少錢。
4. Final Cut Pro 在編輯 4K 解析度的影片,超過一小時的影片時,需要很大空間的硬碟空間 來暫存及背景執行。 在轉換檔案期間,也是需要花一段時間的。 如果想要編輯 一小時的 4K影片時,最少要準備 500GB 的硬碟空間來暫存。
sporplo wrote:
小弟近半年有出去玩紀錄的習慣
只要是以後可以拿來回味的,都會帶運動攝影機出去
影片的精華在於剪接
回到家都會把錄製的材料剪剪貼貼串在一起
目前是用威力導演15,但是每次都用得很LAG,實在是十分不爽
只是單純的將10分鐘素材,取個10來秒,拼拼湊湊,組成一部影片
並沒有使用什麼轉場特效,頂多簡單的淡出淡入
看到許多人都用MAC Final Cut或是iMovie來剪,不知道是不是MAC就比較順
單看硬體規格,我認為我的桌機應該不遜於多數規格的MAC,頂規當然另當別論
以下附上小弟配備的一些資訊
素材:
Sony Action Cam X3000R錄製的XAVC S 4K 30fps
平均時間不超過10~15分鐘,絕大部分都是小於10分鐘
電腦:
CPU E3-1231v3
顯卡 GTX-970
RAM 12GB
硬碟 256 SSD(和OS同硬碟,但還有100多GB可以放影片素材)
威力導演也是花錢買的,目前用了約5次左右,實在用得很不是滋味
真的很想衝MBP,但是只拿來剪片又很浪費,畢竟也不是每個禮拜都在剪
有沒有人也是從威力導演跳槽到MAC剪片
...(恕刪)
pickyricky wrote:
威力導演 並沒有 Mac 版本的喔 !!
就算有,會有人要用嗎?哈哈!
pickyricky wrote:
4. Final Cut Pro 在編輯 4K 解析度的影片,超過一小時的影片時,需要很大空間的硬碟空間 來暫存及背景執行。 在轉換檔案期間,也是需要花一段時間的。 如果想要編輯 一小時的 4K影片時,最少要準備 500GB 的硬碟空間來暫存。
如果機器硬體不是很強,可以善用 proxy 來編輯。另外關於 SSD 大小的問題可以參考這裡來安排,把原始檔案放在外接硬碟, proxy 檔放在機器上。這樣編輯快,又可以避免 SSD 塞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