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acBook Air上市,大家看到什麼了?

說實話 搞輕薄 美國搞不過日系廠商
因為美國國土太大 不知擁擠適何物
日本就不同 去過日本東京就懂
你會很納悶他的路怎麼跟單行道差不多
日本講究節省空間的概念很強
美國則是剛開始起步 卻沒有一個指標
蘋果在美國來說是個指標
其實MBA出現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這些在批評人家的消費者
因為他出現 會造成SSD的需求上升
產能大開 然後就會跟ipod一樣
仔細想想ipod出來之前mp3要花多少錢才能擁有?
在大家覺得沒螢幕的小pod出來前
誰能買得到低於三千塊的1G mp3?
但現在根本就是到處都看得到不是嗎?
我知道日本對於某些工藝真的沒話說
我也是期待MBA但卻對他失望的人
因為他擴充能力真的不足
但對某些商務人士而言其實我想是足夠的
可以做簡報 可以外接隨身碟
這樣的產品對於商務人士其實夠用
我相信MBA只是個開始

題外話
我知道Sony的筆電很讚
只是他用的作業系統很OOXX
曾經我做過一個白癡的測試
我用我的G4小白與我朋友一台七萬多的Sony玩開視窗比賽
開到三十幾個的時候他的掛點 我的還可以運作 只是慢了點
我很愛Sony的產品啦 不過 我希望他能裝上OSX XD
polarbear7 wrote:
搞輕薄...蘋果玩的...(恕刪)
Ricus wrote:
或許有很多人認為 MBA 屬於次筆電(恕刪)


MacBook Air 在美國的確是被主流媒體歸為 Subnotebook

這星期四(1/17)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的 Personal Technology 專欄在寫 ASUS Eee PC review的時候,就提到" The Eee has a much smaller footprint than even the subnotebook categoryof laptop, such as the much-publicized MacBook Air unveiled by Apple this week,"
無止盡的團隊加班以及上頭的提案壓力

還有網路上似是而非、多如牛毛的狹隘言論;開串文章中肯平實,不錯。

生命會走出自己的路,而產品則是市場決定它的方向。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修爾基 wrote:
樓主先前也有入手 X505

其實X505P, X505SP我一共入手兩次,對於這台機器我有特別的感情了
但是白說現在我會比較想要有C2D的MBA。
我曾經只用X505工作一整年,很快的周邊外接的解決方案都會出現,對我們喜歡玩科技產品的人來說不是大問題,
反而是當我現在工作都使用MBP,有一天MBP不在身邊必須用X505寫文章,就會感覺那種邊上MSN邊聽音樂就不能開太多網頁的困境,
五年來,電腦核心組件的進步還是潛移默化了我們的使用習慣吧。


Ricus wrote:
但是厚度差0.5~1cm時,真的會在攜行上有多大的差異呢?

確實,VAIO TZ以及Type G在上市時都有強調平均機身厚度是VAIO新的設計理念,我不是電機專業但仍然可以想見穩定的機構不應該是薄的令人訝異,尤其是像X505和MBA為了達成最薄處不到1cm的視覺震撼,採用了非常不均衡的機身厚度,只要有使用過這種機器的人都會清楚她問題的嚴重性。

至於Air象徵的 無線概念 絕對是趨勢,如同iPhone沒有3G被人詬病,MBA或許等到WiMAX普及,SSD普及就會成為殺手產品,只是到時候各家品牌的筆記型電腦都在空中飛了吧我想蘋果勢必會有新花招。


cocoleeeric wrote:
我很愛Sony的產品啦 不過 我希望他能裝上OSX

如果有一天Sony抓狂開始發展自己的OS或是改良Ubuntu之類的,那才是真正精彩

Arbicool wrote:
生命會走出自己的路,而產品則是市場決定它的方向。

確實如您所言,但我依然敬佩Apple敬佩Sony,敬佩MBA敬佩X505,未來市場就在前方,只有他們第一個往新方向走去
hanklin77 wrote:
在硬體上架構上, MacBook Air上沒有看到重大創新, 卻看到追求"世界最薄"的行銷策略及講求美觀的消費性主義, 一併的犧牲許多對於稱於Ultraportable的實務元件, 所謂人性的MagSafe, 目前已有許多Ultraportable免插電源應付八小時(雖然是號稱)的一般工作需求, 我想未來趨勢是會邁向-當你攜帶筆電在外, 是不用攜帶變壓器的-這也是目前眾家廠商努力的方向.


我倒是覺得他有許多很重要的創新
他是Mercury free, PVC free
鋁製機殼更是可再回收的

這是很重要的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要越來越環保
也許很多人覺得他的remote disc不是什麼創新
但是 事實上 他是第一個把這樣的技術 簡化到一般人都會使用的程度~~
這是很重要的

畢竟01這裡大部分是高手
但是高手在整個社會中 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人性化 一直是MAC在追求的目標不是嗎?

有人批評他不能換電池
但是問問買NB的人 有多少人有買第二顆電池的?
我認識有買NB的人 少說五十人
沒有一個人有買第二顆電池的

之前朋友HP的NB電池掛了 要去買
店裡還沒貨~~店家說因為很少人買 所以不太會備貨~~
看完 Jobs 整個 MacBook Air 的介紹, 我實在有點搞不懂這樣子的產品, 到底定位在哪裡.


我看不到一個強而有力的理由, 去說服我相信一台筆電不需要 Ethernet 接口, 只需要 802.11n 就夠了. 公共空間的無線網路的涵蓋率之不成熟就不用說了, 如果 Air 代表的是一個無線的世代, 那 Apple 也忘記加上了 HSDPA, 在商務運用上, 這至少比虛無飄渺的無線網路要來得實際.


一台筆電的厚度, 如果是用 "犧牲效能" 來達成, 那我想大多數的廠商都做得到, 那這個噱頭, 除了是噱頭之外, 有意義嗎? 如果今天 MacBook Air 可以以中高階筆電的效能, 達成這樣子的厚度, 那我想是一個令人讚嘆的產品, 而不是如同現在一般, 空有其表. 如果是要在技術上求突破, 麻煩各家廠商把 "號稱" 的電池續航力, 做到 "極限測試下" 的電池續航力. 此外, 把重量減低, 把厚度縮小, MacBook Air 在厚度上面有突破, 但是這是犧牲太多東西換來的結果, 如果有三個以上 USB , 一個 iEEE1394, HDMI , 耳機與麥克風插孔, 內建 DVD 燒錄機或甚至 HD-DVD or Blu-ray 族群, 多合一讀卡機, 還能夠做到 20 mm以下的厚度與 1.2 Kg 以下的重量 (12"-12.1" 螢幕), 那就真的叫做技術.


如果是拿 MacBook Air 來炫燿 APPLE 的美學設計, 我想就免了吧, 因為其他的 MacBook 都很好看啊. MacBook Air 除了後度造成視覺衝擊之外, 其他的呢? 我想, 下一個世代的電腦如果要在 "美學" 上求突破, 不知道哪一家公司可以把 "變壓器" 內建在筆電裡面而不增加筆電的大小與重量? 大家都知道, 變壓器就是那一塊磚頭, 管你是 APPLE 還是 VAIO 還是一些便宜的牌子, 除了看過 VAIO 嘗試著做成細長型的變壓器, 其他的廠商大家的外觀都一樣. 無線傳輸電力的技術目前只是剛起步, 到商業運用大概十年二十年跑不掉, 那至少我們可以少拿一個 "巨大且醜陋" 的變壓器吧?


在未來, 或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台五臟俱全的鳳凰機, 而不是一台五臟俱全的麻雀機, 或是殘障的鳳凰機. 真是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最後, 雖然我對於這一句不大認同:
PRINCEOFPEACE wrote:
我更願意詮釋為「性感與合理性的平衡」

我的感覺是, 感性創造下的產物, 美則美矣, 實用性欠佳.
不過仍感謝樓主持平地評論 MacBook Air .
人生?大哉問!
不知道美國現在無線網路的涵蓋率有高到可以真正拋棄有線的程度了嗎
就算是日本 能夠連上無線的地方還是很有限耶
而且現在資料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 無線網路發展的速度跟頻寬好像還是不夠
還得面臨一些人對電磁波的恐懼
MBA不知道有沒有Dock介面
可以學SONY的UX系列
還可以外接一個RJ45的轉接器小尾巴

Kevincat wrote:
不知道美國現在無線網...(恕刪)


不知怎樣算是涵蓋率高?

現在美國大學幾乎教室都有無線網路涵蓋,community College 只有定點有無線網路

Starbucks 和 T - Mobile 合作提供付費無線網路服務

其它較小規模的咖啡店大部分都有提供免費的無線網路服務

在辦公室裡面則不論是辦公區域或是會議室幾乎都有無線網路

舊金山確定明年會有免費的無線網路供公眾免費使用

MBA 如果偶爾要用 RJ45

現在市面上很多 USB 轉 RJ45 的 USB 網卡只有拇指大小

應該可以將就著用
我一直覺得,每次看到大家在評論蘋果的東西,都是用我們台灣人的角度在看事情...
沒有光碟機?尺寸太大?不能換電池?沒有乙太網路?太貴?這些問題點,都是從我們台灣人的角度在看...

美國人大手大腳,非標準尺寸鍵盤的電腦反而對他們是個難用的產品。
光碟機,乙太網路這些東西,如果你不在美國這個地方生活,你如何判定它是必需的?連在台灣,我買的eeePC來用,也覺得這二個東西沒什麼必要...

個人是認為沒有讀卡機(因為只有一個USB,如果有二個USB的話,沒讀卡機還可接受),電池續航力比日系筆電較差(能不能換電池不是多重要,問問你自己買筆電有買過昂貴的第二棵電池嗎?),這二點是比較讓人可惜的!而價格問題... 一線品牌的輕薄筆電,有哪一台便宜的呢?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會用台灣人的角度去看也是因為希望能在台灣地區使用啊
總不能因為它是APPLE所以任何設計一定有夾不死大神神聖不可侵犯的涵義吧@@?
在台灣無線網路涵蓋率不高的環境下
還是會希望能夠配置RJ45有線網路吧
另外雖然可以用USB來接RJ45
不過傳輸速度就慢很多了...

而且只有兩個USB的話
如果再接了滑鼠
這樣萬一要接讀卡機還是光碟機還是隨身碟就滿嚕
所以是還得帶一個USB HUB還是卯起來插拔更換@@

如果有Dock的設計那到還好
至少要在家裡使用的話還可以多接些有線的裝置

無論如何總是會帶來不便啊...

但不能不承認他的確是一台很美的機器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