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筆電的定義並不是size
其實有一個重點大家都不明白,就是「超低價」
因為可以用低價入手,從小筆電誕生之初就是它商品企劃的一大重點
這才是限制它能用多貴的零件,多小多大的一個關鍵
可以用嗎,當然,開發中國家大家都願意忍
經濟體被掏空的美國也會有失業人士要買,有比沒有好嘛
但是說說我的小筆電,視野角窄到爆,連先放桌上再坐床上躺著看都沒辦法...
能跑重度存取硬碟的東西,連音樂都會跳針 (好啦,我這台硬碟卡爛)
每天都要等三分多鐘的開機...這都是因為超低價的精神所帶來的負擔
而因為Apple原則上絕不做低毛利的賠本生意
光這樣我們就可以說Apple產品絕對不會有小筆電了
MBA11.6的對手不是小筆電,也不是CULV
而是 Vaio P 跟 Vaio X
甚至是let's note系列這種過去"超輕薄筆電"的後代
過去日本廠商要做超輕薄筆電,技術層次是很要求的
因為intel跟晶片組廠商沒幫他們做到
他們要自己處理耗電量問題,熱度問題,各種零件的精細度跟極小化問題
所以才會這麼貴
CULV則等於是intel自己做到該做的事情
讓宏碁之類沒有那麼武藝高超的廠商,用協力廠商現有的組件湊一湊
就可以輕鬆做出比較小台的電腦
是"把超輕薄筆電從五六萬變成兩三萬"的作法
但是Vaio P跟X的話,其實有很多專用組件,專用設計
例如Vaio X的VGA,網路接頭都是要專門去訂做
不是說這樣一定代表東西好,但是費工之下成本就高了
話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Apple的硬體有這麼高的工藝成分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從外表美感來說一定是有的,但是內部呢
就如樓上有人說過,用裸記憶晶片當成SSD並不能說是突破
Apple其實也每年都在努力減少待機的存取速度跟耗電 (以前medicalmac.com都有分析)
這都不是驚人的發展...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吧,讓大家感覺好一點
Vaio P 一台三萬,加買額外電池變成三萬五
但是很多事情不能做,很多事情做起來會彆扭
這樣的三萬五拿去買這台MBA,多了OS X(應該也可裝Win)
多了好用的觸控板,很多方面應該用起來也會多一分餘裕
雖然多好幾百公克,但是我個人在這兩台間會選MBA
pixal64 wrote:
為什麼大家都說MBA...(恕刪)
我建議您可以去PASSMARK去比較一下atom cpu的效能與C2D的效能,蘋果是用nvida的顯卡,台灣的筆電廠是用intel的,甚至intel提供給蘋果的cpu 是蘋果特別訂製的微型封裝,體積只有一般C2D的四分之一大小,你比較完之後,你就會知道為什麼叫xx比雞腿,因為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比較唬爛的倒是我之前提的sony用netbook的架構,賣mbp的售價,那才應該被踢爆的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