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us wrote:
MBA 的生産線就是很單純的補一條輕薄系
這條輕薄系主打的族群,剛好和 eeePC 的族群使用目的相類似
單純文書,簡易修圖,不擴充、不講求娛樂效果
但是以價位和體型來看,eeePC 這樣以低價位、兼顧效能、更小型的機種,比較能成為第二台筆電
它更容易便攜、更容易隨處使用、價位更會讓人想除了本身主要筆電之後,「再多加一台好了」的感覺
我是認為,次筆電應該沒有所謂高低價位的區別
其實這台應該是主要為此族群來的,而此族群少數可能不喜歡用較低價位的機種~
也有可能已經有了Mac Pro/iMac之類機種,只想再要單純文書,簡易修圖,不擴充、不講求娛樂效果而已~
如果是對此種人來說的話,那正好也可說:它更容易便攜、更容易隨處使用、價位更會讓人想除了本身主要機器之後,「再多加一台好了」的感覺

1. CPU 略慢於我現在用的1.83 C2D
2. 堅固性可能較低
3. 價格高
4. 使用的硬碟轉速應該較低
除以上點, Macbook Air比 IBM X61都好. 80GB硬碟對商務人士已經OK, 我沒有需要在筆電裡面存照片, 影片等等. 可是這款機器在出現後, Mac OS上面終於有Ultra Portable的機器. 我公司的標準電腦選擇IBM X61 or T61 , 但是大半的人會選擇X61, 就算他沒有DVD, 螢幕只有1024x768 12", 但是輕與小就是優點. 而Macbook Air更是.
在我看來螢幕解析度更高於1024x768, Full Size Keyboard vs 95% keyboard, 更輕薄. 如果是一個常出差, 或是出門就必須把電腦帶出去的人, 這些設計是不錯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
不要老比硬體, 重點是Mac OS上面, 以前沒有這款機器, 我相信有需要mac os的人, 一定有不少人會考慮要買. 我也正在考慮中.
沒有實體網路, 對我不是困擾, 因為一般上internet網路的速度目前了不起10Mbps, 802.11n 300Mbps 常態跑125Mbps已經夠用. 沒有光碟機, 不是困擾, 我連續三部工作的NB都沒有光碟機. 沒有擴充性, 我也沒有困擾, 我的NB買來後通常沒有擴充用到換下一台. 硬碟不夠大, 也沒有困擾, 因為我拿來工作, 其實沒有什麼大的影音檔案要存.
我想, 我剛好滿足了這個他們需要target的族群, 只是這個價格真的略略高了些. 再便宜一萬, 我就不需要思考太多去買. (我手上已經有macbook, 因此, 沒有急切需要)
CCIE wrote:
對於Macbook Air來說...規格上..還是要加強的..對於沒有網路Port...說老實話..我不是很能接受.
畢竟Wireless能多快...快得過實體網路線嗎?
幫你補充一點喔
其實他是有不太方便的網路接頭的.....
http://store.apple.com/1-800-MY-APPLE/WebObjects/AppleStore.woa/wa/RSLID?nplm=MB442Z/A
真的不太方便.....可是有
也有人提出MBA不是世界上最"薄"的, Sharp Actius MM Series, Sony X505 應該也較薄, 以上的機型是03-04年間出的.我相信有人提出MBA的技術落後日系Ultraportable Laptop四到五年是有根據的.
個人初淺認為日系Ultraportable所追求的是續航力(使用ULV Cpu的主因), 及堅固(P牌全系列, T牌SS RX), 追求"薄"應該不是首要任務之一, 為什麼MBA就不敢強調堅固, 耐摔, 尤其在美國國內搭機, 筆電一定都要從袋子取出過X光, 這時就知道堅固耐摔是多重要.
但是MBA在美國應該有一定的市場, MBA還是有其賣點(賣相, OSX, 及APPLE的加持), 尤其是APPLE的使用者, 畢竟美國使用12"螢幕以下Laptop的人只佔5%, 況且少之又少的人看過日系Ultraportable, 本人目前使用的P牌 T5, 可能一輩子在美國也不會撞機.
老實說, 我看到MBA第一眼也為之驚艷, 可是還是我的P牌 T5比較適合當Road Warrior, 無法想像沒有SD插槽, 那我拍的相片要往哪裡傳啊, 還要另外帶USB轉接卡, 除非相機裡裝的是Eye-Fi SD, 那還真的就像Steve Jobs所說的工作都靠Wireless.
hanklin77 wrote:
讓OSX適用PC應當不是那麼困難.
這不一點都不難,10.5一出閘就已經可以安裝在某pc上,裝了是裝了,但重點不是在於使用osx。
而是軟體與週邊硬體上的對應,不是嗎? pc上裝osx所有東西都可以用嗎? 所有驅動與軟體都也都可以對應? 我想目前看來只有"很會"玩這方面的"能人"可以完全辦到吧。但是想想所花的費用與時間早就可以買台正港的mac還可以玩win平台,一魚雙吃,何樂而不為?
微軟是"軟體"主打
蘋果是"硬體"加"軟體"主打
要搞清楚耶~
PS1:我想買蘋果的朋友光買外觀與設計就佔了50%
PS2:Mac不只是可以使用Win,你想用其他的平台也是可以"輕易"實現。多輕易呢?用過PD跟VM的朋友就知道...
PS3:各位何必"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吃過就知道,沒吃永遠不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