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jadsflk wrote:要更多的USB ports...(恕刪) 目前與 M1 版一起銷售中的 INTEL 版 MBP 13 就是 4 個 TB3 ports。MBP 13 一直都有低規版用 2 個 TB3 ports,目前 APPLE 的定位是把 M1 取代低規版的。
lfjadsflk wrote:前面一堆人提醒那是不一樣的東西了還是有人繼續秀下限...你現在市面上去哪裡找封裝在Apple M1裡面的DRAM?這次的DRAM不是焊在主機板上,是封裝在5奈米的SoC裡面喔~才會達到更高的傳輸速度與低功耗... 好棒棒,你以為要花幾千元才能把 DRAM封到 SoC去啊 ?你去當apple 老闆,日月光會感謝你的 !業界一堆SoC把 DRAM封裝進 SoC是為了拼成本、省錢、較穩定量大的話,把DRAM封在裏面,比單顆DRAM放在外面用電路板連接還省錢
Bryan.S wrote:New MacBook Air、Mac mini 與 MacBook Pro 13 同步登場! New MacBook Air 使用18小時MacBook Pro 13 使用20小時期待更多評測!蠻失望MacBook Pro 16怎麼沒有一起推出!台灣慢慢等吧!現在一定還沒送檢驗先等檢測過在等上市應該都2021年了!
b80203 wrote:滿看好這次的架構轉換(恕刪) 不妨可以將發表會提及的(頂配@特定瓦數下的性能表現)倍增速度與軟體在轉換過渡期間,使用 Rosetta 2 帶來的損失效能表現視為持平,這樣心裡也許會比較平衡一點?看完發表會,對於軟體運作時,實際節省多少時間都是挺模糊的沒有圖表分析解釋,等評測文看看好了
我看外電都是說是TB3/USB4,而非TB4。而且都不能使用eGPU(M1 chip do not support external graphics processors, or eGPUs.)New Apple Silicon Macs with M1 chip don't work with Thunderbolt eGPUs - 9to5MacNew M1 Mac Models Feature Thunderbolt 3 Ports, Not Newer Thunderbolt 4 - MacRumors
我覺得重點是幾個大型軟體的廠商支援的速度,例如微軟的Office或 Adobe是否開始正式支新的M1?如果暫時還是模擬的,那可能只會有使用原生應用如page, number的使用者才會購買,其他習慣微軟還是會等。
aston wrote:我看外電都是說是TB3(恕刪) 看到不能支援eGPU,估計會影響部分人的購買意願。現在先等其他人的評測文先出。官方影片倒是有秀出幾張圖表現M1比其他款電腦cpu在相同電耗下性能來的更好。看到國外水管有幾位也好奇蘋果官方是拿m1跟哪些電腦比,以及實際狀況如何。挺好奇5nm的晶片表現會如何,前幾天AMD的新款晶片出來才給intel一記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