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蠻令人注目的機種,
微軟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能取代Cintiq 27QHD再加上一台桌上型電腦,
而只要不到一台Cintiq 27QHD的錢,
使用方式也能配合螢幕放低至20度,
恢復正常角度也很簡單只要一隻手。
為此還有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來配合。
基本上如果開版大本來就有這需求,
軟體又有Windows版本,
那不必一定要選Mac,
Surface Studio+Surface的組合也不錯。
只要能夠接受微軟正在建立自己的硬體支援體系過程中的不方便,
諸如:Surface Pro4軟硬體問題、Surface Pro4 維修換貨太久、
電話支援不如蘋果、自行維修難度太高、人為故障維修昂貴......
這些都不介意,那就沒關係,
再不然Windows陣營還有一個Thinkpad T或X1系列可以選擇,
選擇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工作需求,
各陣營真的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看事情的觀點不同罷了。
觀念不同沒關係,不過我覺得消費者可以喜歡產品,但是當粉絲的一直護航真的就比較點點點一些~
蘋果真的很棒,我用了幾年下來那系統真的是好用!觸控板也是筆電界最強~
但是沒有一個產品跟系統沒有缺點,真的不用辯論到蘋果什麼都是最棒的,這樣很辛苦也沒必要>
MBPR的硬體很漂亮,螢幕很棒,觸控板一流~
但是那散熱機制真的很糟糕,如果他是桌機,機身再怎麼燙都沒關係~那是散熱好的表現。
但是....他是筆電啊!!他是設計給人在外面或是移動中使用的...
你可以把熱散出去,但是不要散到我身上啊!!!!
為了散熱燙到人就真的很瞎....瞎透了....
我公司的每一台都是這樣,穿短褲根本別想放腿上用...保證燙傷...
不是每台Windows的NB都不會燙,但是真的很多台NB都設計得很棒~聯想的X系列就是,也不會因為你說的散熱不夠好會傷機器,從剛推出到現在都不知道幾年了...我也從來沒用到熱當過~
把熱散到使用者身上就是很糟糕,不要因為她是蘋果就覺得這樣散熱是對的...
至於系統操作,我覺得習慣跟了解快速鍵很重要...所以有些設計理念我覺得兩家都有他們的想法。
整體來說OSX贏很多,但是有些WINDOWS的優點真的也很期待OSX可以在那些地方加強...
就像IOS一樣,安卓很早就有螢幕下拉的功能,但是一開始的IOS所有設定都要按HOME鍵再去設定裡面設定,超腦殘~~~~但是果粉一直說:"這樣才是真正好的動線!"、"按兩次就可以設定"、"下拉做快速設定根本沒必要"...........結果咧?
結果是我覺得蘋果學得好,不要堅持一些為堅持而堅持的東西...不是每件事情固執都是好的。
至於Surface Studio跟Surface Book,說真的......設計的創新比蘋果多太多了!
雖然我沒用過Surface Studio,不過我相信只要觸控筆實際使用起來跟WACOM差不多的話,他絕對是設計師的最愛...
如果你是用過繪圖板的設計師,你就會知道繪圖板的筆觸細膩跟精準,根本不是滑鼠所及~差太遠了!
用熟悉繪圖板,設計效率真的是嚇死人....
如果真的可以在螢幕上精準的繪圖,那更是如魚得水...
但是我沒用過Surface Studio,所以不知道他真的用起來有沒有想像中的優秀...因為我的Surface PRO4...用起來是覺得還可以有進步的空間。
而且有看到版上討論微軟的維修真的很恐怖,如果沒有太多把握...我應該也不敢隨便下手...哈!
反正我們消費者只有幾種權力,就是買與不買、抱怨或是讚賞。
好產品就支持,然後希望他們更好...不好就只能自己鼻子摸摸換一家,哈哈哈...
如果哪天USB-C真的普及到沒話說,我還是會考慮蘋果的產品的...
但是現在真的只能祝福它們,看看消費者的便利重要還是他們的轉接線獲利重要....
rich206 wrote:
大家討論的很熱烈是...(恕刪)
同樣是做廣告設計業,
自己的經驗供你參考。
約從1990年開始,
我們一群完全不懂電腦的美工,
開始需要學電腦了。
朋友們多數選擇Apple,
我後來選擇Windows從Win NT 3.1開始,
到如今我很慶幸當初選擇Windows,
對照同期選擇Apple朋友們的花費,
自己估算,硬體成本我少了數十倍的花費。
Windows硬體維護非常簡便,
即使是筆電的零件,鍵盤、風扇、電池、螢幕,連主機板都買得到,
零件取得也容易,那個零件壞馬上就可以取得及更換。
軟硬體維護自己一人就搞定。
參考看看...
我的工具:Win10+AfterEffects+Reaper+Wacom+XiaoMi
同樣XPS13 Kaby 版就達到了50度以上了,大家都是15W CPU,數據沒得騙人呢,觀念。

http://www.notebookcheck.net/Apple-MacBook-Pro-13-Late-2016-2-GHz-i5-without-Touch-Bar-Laptop-Review.182374.0.html
http://www.notebookcheck.net/Dell-XPS-13-9360-QHD-i7-7500U-Notebook-Review.181471.0.html
不過就科學的角度,
CoreM 有分m3 m5(改稱i5-7Y) m7(改稱i7-7Y)
core i有分 i3 i5 i7
您的比較分別為core i5-6360U和core i7-7500U,
兩者雖然都是TDP 15W,
可是i5和i7耗電其實不同,
升溫曲線也不同,
繪圖核心也不同,
再加上Intel現在可以客製高、低TDP,
沒測過誰能知道。
舉個例子,Surface Pro 4 m3版的效能,
實測竟然接近Miix700 m7版。
只能說XPS散熱沒那麼好,可以熱到50度,
但不能說Macbook Pro贏他,
除非兩台都用同樣規格的CPU,同樣容量的記憶體,同樣廠牌的SSD(最新的NVME都很燙)。
cheonglee wrote:
還有說MBP太熱的又...(恕刪)
cheonglee wrote:
還有說MBP太熱的...(恕刪)
拜託大家說的MBP熱是說導熱....樓主都已經再次下來說了,直接碰觸(放在膝蓋:會感受到熱好嗎
我們沒說他溫度很高,事實上是基本待機狀況大部分機子都40-50度左右,你說MBP 40度左右,很好啊,但是他金屬殼導熱讓他不需要有那麼多孔跟風扇設計,但相對的就是直接肌膚接觸會感受到熱,就像是你放一杯50度熱水在保麗龍中,你去摸保麗龍,跟你用金屬去放熱水40度C,你會說保麗龍比金屬熱嗎?不是吧...是因為導熱...為何會有熱的差別,因為導熱材質跟溫度差異等相關(這國中物理就有說)。
你說的他們測的是另一種,我並不是說其他機子溫度比MBP低,而是他們使用其他殼子但加強風扇設計來做散熱,但你卻因此而批評其他散熱設計都差,MBP最好...那大家問你如果直接放在腿上使用會覺得很熱怎麼辦...然後你就跳出來說MBP比其他溫度還要低
.........導熱阿....
好吧...我剛發現樓主自己說的"散熱"=>其實他是想要說蘋果透過金屬殼部分的散熱。就是蘋果"散熱"除了風扇之外還有金屬殼散熱。這樣看得懂了吧
然後沒說notebook網站不好,其實還蠻常看的網站平測...但評測參考就好了,何必當成至理再說呢。又不是什麼物理定則或是數學...人寫出來的觀感評測,參考就好,更何況不要每次都拿notebook網站救援XD,感覺你有收代言費(開玩笑。
hercules6681 wrote:
新版的確沒那麼熱,...(恕刪)
那用比MBPR更陽春的6200U比吧,也達到45度。
http://www.notebookcheck.net/Dell-XPS-13-9350-InfinityEdge-Ultrabook-Review.153376.0.html
當然溫度低不是絕對,很多機好可能只是壓速因素,因為很多機配置高,但CPU溫度調得低,
如華X 的BIOS在新機送交給人評測或開售的那個版本把CPU速度調升,
後來因為機器內部過熱反修會增加,他過後幾個的版本就偷偷把CPU溫度上限調低減低反修率。
你以為我沒支持過PC機嗎?
只因現在PC界太多所謂地雷機,蘋果機不是萬好,他也有問題,但他的品質較穩定,就算有地雷全球都會聲討,
買一台PC高價機沒幾個在用,買了二年後廠連備品都沒得修。
都是那個,我也很想PC做一台有樣有眼的機,那就算蘋果他的定價也不會太惡,
但觀乎機器市場,真的很恐怖,微軟又驚打死堆豬隊友不肯出一台正常機來打蘋果,
中高階機缺乏競爭才導致蘋果機越來越高的主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