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兔一隻 wrote:
只有兩個 USB4 而且還是單邊...不知道是M1不夠力,還是覺得大家不會用右邊....


要更多的USB ports,請等明後年新版16吋款...
prettyboy wrote:
因為INTEL處理器就是這麼貴,只能賣這麼高!當初intel一棵處理器如果只算蘋果一千元而不是一萬元,蘋果也不會被逼著走上自製之路了。
測試由 Apple 於 2020 年 10 月使用配備 Apple M1 晶片的預量產 13 吋 MacBook Pro 系統,以及 1.7GHz 4 核心 Intel Core i7 的已量產 13 吋 MacBook Pro 系統進行;所有系統皆配置 16GB RAM 與 2TB SSD。開放原始碼計畫案使用 Xcode 12.2 測試版,以及 Apple Clang 12.0.0、Ninja 1.10.0.git 與 CMake 3.16.5 建構。效能測試使用特定電腦系統進行,可反映 MacBook Pro 約略效能。
bbblee wrote:
DDR每8GB加價台幣 六千元
是一般產品的四倍到六倍,
這個絕對不是進貨成本高四到六倍,
而是apple的品牌溢價所造成的,造成 apple很敢加價賣
cheonglee wrote:
你真有看過Android原碼,包括Native部份呢,不是單單在Android Studio表面那層?
使用Android NDK 寫 C 是另一回事,我說是Andriod低層。。。。
包括保安,圖像,網絡存取等大都是由JAVA直接Call 低層,低層不單止不同CPU,
不同廠商的機器也是自行建Driver,例如顯示一張JPG,
android webkit 直接把資料左手交右手傳到後端C lib,C lib 可以在CPU層處理,也可以再拋到硬件GPU直接處理,每個機器不同,都要分別寫Code。
像以下一段webview 原碼,全部都是指向背後。。。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external/webkit/+/f10585d69aaccf4c1b021df143ee0f08e338cf31/WebKit/android/jni/WebCoreFrameBridge.cpp
惡魔推銷員 wrote:
不是,是你沒有注意蘋(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