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為什麼MacBook Pro效能低落還一堆人用?

自己用過msi/dell/lenovo/microsoft等筆電,平常會再外接兩個螢幕。因為需要,一天盯螢幕8小時以上,也沒感受到不舒服。現在兩眼裸視還是0.8-1.2上下。

至於操作的部分,如果真有興趣的話,可以找其他系統,裡頭的哲學跟系統客製化層面,比macOS優雅及自由多(不過,圖形介面這東西很主觀),建議可以嘗試不同環境。
magiQ _ Q worte:
我知道MacBook...(恕刪)


你是站在設計的角度開這件事,你十分需要獨顯,
但是用MBP的人不一定都是設計人員,
從綜合效能來看:
以我的團隊來說,iOS, Android 開發, MBP 的 CPU, MEM, Storage 都符合我的要求,
也不需要到頂配!

你應該改個更精確點的標題: 為什麼初階MacBook Pro 顯卡效能低落還一堆人設計人員使用?
lops worte:
自己用過msi/dell/lenovo/microsoft等筆電,平常會再外接兩個螢幕。因為需要,一天盯螢幕8小時以上,也沒感受到不舒服。現在兩眼裸視還是0.8-1.2上下。

至於操作的部分,如果真有興趣的話,可以找其他系統,裡頭的哲學跟系統客製化層面,比macOS優雅及自由多(不過,圖形介面這東西很主觀),建議可以嘗試不同環境。
用過一些不同系統圖形化視窗
用過的感想

Linux與Unix掛載的Xwindows 致敬windows
windows抄Mac OS

Linux與Unix因為很少用到圖形化系統
只是偶爾用在一些圖形化介面方便 指令操作不方便的地方
對於功能來說 很少會去要求什麼 通常就是基本Xwindows改改不同外觀
操作上根本不會覺得有什麼差異或是特殊的地方
就連問題差錯同版本Xwindows都會出現一樣問題
很多操作執行都是從win轉移來的
用過都知道少掉一堆win操作習慣 簡略了很多win的操作
剩下很基本的圖形化介面操作
可以說是沒有風格

win就不用說了 抄蘋果致敬蘋果的一堆 然後做成現在這樣子
                              彈幕濃!
skiiks worte:
用過一些不同系統圖形...(恕刪)


有點冒昧的這麼說,但你對*nix的圖形環境還停留在10甚至20年前的狀況,這幾年Linux圖形環境的side project算是很蓬勃發展了。首先,windowing system有很多種,Unix-like中除x11外,wayland在這幾年崛起,已經成為多數distros默認的windowing system之一。而wayland中又支援x11的套件(你可以查看管理員看見xwayland的程序)。x window也並非有所謂較差的問題,可以查察國外相關網站的討論,甚至有不少系統開發成員推x window > quartz compositor (MacOS所用的),當然這中間探討的層面可能更涉及到一般使用者沒再接觸的部分。

以上還只是很下面的windowing system而已,在這上層的是desktop environment(諸如gnome/kde/xfce/....),而不同DE可以搭不同window manager(Tiling Window manager: i3, Bspwm, ... /Stacking window managers/Dynamic window managers: dwm, awesome, .../Compositing window managers)。有空可以稍微了解一下tiling window manager的開發哲學,也許你會感興趣,對於一般操作方式不大同,更為簡潔有效。除此之外,不少研究者也有在進行有趣的專屬圖形環境開發,不少是用lua寫(使用wayland),結合虛擬桌面(VR)整合等,但這類型的操作模式跟傳統差異很大,仍是屬於研究階段。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甚至不少相關工程師,其實只是用默認的*nix系統,默認的linux系統搭都是使用gnome/kde/xfce等,但其實不少都支援其他DEs/WMs(這邊是指官方repo有支援),可以簡易的安裝做設置使用。至於說會不會很花時間去做安裝配置使用,個人使用i3-gaps/awesome等,大概是1個禮拜內就能習慣了(包含寫自己的config檔跟相關腳本,不過不少腳本之後都可以通用)。

x window跟致敬windows應該差很多...,尤其光是這10多年受到vim的哲學啟發而興起的twm浪潮,在圖形操作上面更客製化,這點windows根本無法相比,不少macOS使用者(平常使用linux)也發起相關side projects想把twm搬入,不過最後因為無法碰觸到底層,始終在穩定性上有些不相容的問題,但這點在linux相關專案則較少。這5年又有不少side projects出現,其實相關的linux youtuber都有在做介紹。

別說windows抄襲macOS了,抄成這樣,反而降低macOS的格調,還不如說windows自己圖形介面開發就那樣不成材。
你家mac os能40天不卡嗎?
hiklop worte:
你家mac os能40...(恕刪)


不關機來說,windows算穩的。不過之前某幾版的時候,只要一關機,下次開機就會有"驚喜"出現。
hiklop wrote:
你家mac os能4...(恕刪)

OSX 10.8以前可以,現在不好說!
繪圖幾乎不吃顯卡
繪圖幾乎不吃顯卡
繪圖幾乎不吃顯卡

很基本所以講三次
mac貴的地方不再那些帳面上的數字
而是螢幕
好的電池
好的晶片顆粒
材質
以及優良的OS

只能說通常批評apple的人本身都沒用過APPLE產品
你把所有mac的零件照價算
就會發現國產的貴多了...

至於要說什麼內部規格的
小弟組了15年電腦...這東西真的深入
你絕對不會覺得APPLE貴
他只是重點不一樣罷了
核顯其實不弱
你真要說APPLE小氣也行
但是你知道
絕大多數的筆電
80%根本就沒有再啟用獨顯嗎?
反而是整合晶片來得穩定
PC是PC
NB是NB
耐用只是基本
是耐用又好用

繪圖顯示出來的實際畫質不需特別調整
準確
甚至還能當業界標準
那片薄薄的原彩螢幕成本可貴得了
更別提細部的鍵盤規範/音效/全金屬/超大電池容量
同價位
買它牌電腦或許有高容量高獨顯
卻有閃頻螢幕傷眼
品管賭人品
沒多久效能低落問題一堆還要調校+防毒加強穩定度

mac真的CP值很低嗎?
玩電腦遊戲?為何不去組一台PC實際?
單看硬體效能,Mac真的不划算,更準確來說,是因為選擇少。同樣價格買他牌硬體選擇更多。以新款來說,花個4-6萬台幣只能買type U cpu或是更低效能的核心的蘋果產品,其他牌在這價位上有更好的效能,這沒什麼好比的。顯卡部分更是如此,不過apple的SSD大致上都比市面筆電搭載的硬碟要好上不少。另外其實可以手動調整只使用獨立顯卡。至於整合晶片比較穩定?不大確定是以何為根據,但許多用途其實得用到顯卡,甚至在做軟體開發、運算、圖像辨識,以及硬體加速等,不過這類型的軟體套件有時會很挑顯示卡(像是產牌,版本等),這點他牌電腦的選擇性較多,蘋果一直以來在硬體支援就頗為限制,光是顯卡官方這幾年只支援amd就知道,這無疑對一些開發員來說是個麻煩。

螢幕、電池、鍵盤等優良?這兩三年apple出過的問題真的不少,連官方最近都承認有設計瑕疵,提供之後的維修管道(然而都是在被爆料之後的幾年之後)。如果這幾年沒出這些問題,那確實還能拿品質來說嘴一番。

至於防毒?效能低落?我用了幾年都沒這問題....,甚至沒裝防毒軟體,也沒中毒過,其中幾台電腦跑了好幾年Linux,沒特別做調教,運行速度還是一樣順暢,唯一缺點大概是電池從原本近10小時待機到現在7小時上下,不過已經用了4年以上了。題外話CVE上來說macOS上的漏洞數量其實不少。Apple產品有它的優點,但你們說的幾點,蘋果這幾年有點砸了自己招牌(又或是說其他廠牌的產品也開始追上來了)。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