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這些,對於這台MacBook
1.一台電腦能灌兩種系統一點壞處都沒有
2.沒有獨立顯示晶片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OK的
3.這台電腦暴露出Apple硬體能力的不足(當然也有可能是對Intel還不是這麼熟悉)
為什麼呢?你想想這麼多筆電廠商都做的出12-13吋含光碟內建顯卡,有webcam,卻不到1.8公斤的電腦了,Apple做出一台2.3公斤的電腦是要幹嗎?砸死人嗎?
換句話說,這台電腦扣除造型以及OSX之外,有什麼能夠勝的過其他IBM、HP、Acer或Asus的能力嗎?不多嘛!
造型很美不能掩蓋硬體設計能力的缺失,對我來說,我寧可Apple開放OSX可以在一般NB上安裝這樣我就可以找一台我中意的筆電灌上OSX就好。然而Apple終究是硬體公司,他們不會這麼做的。
我們的 notebook 使用趨向果然是受到日本很大的影響啊!
我剛剛做了一個快速的比較, 拿 Macrumors 與 Mobile01 為例, 我們這邊大家對 MacBook 的不滿之處大部分集中在重量上, 而 Macrumors 卻以 2:1 positive-to-negative ratio 認為 MacBook 算是不錯的機種; 對他的不滿也很少提到重量的問題. 由此可見, 以歐美的觀點來看, 這種效益/重量比是可以接受的, 尤其是美國, 很多人最 care 的並非重量, 而是效能. 這是生活形態的問題, 歐美以自用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 而遠東地區因為地小人稠, 停車也不方便, 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是輕便如機車的車種作為平常上班的交通載具. 對前一種生活形態而言, 重量的相對重要性就下降很多了, 而後一種生活形態就對重量有比較苛刻的評比眼光.
這也是為什麼以一般來講, 小螢幕的輕便 sub-note 在歐美並不吃香, 在 3C 賣場看到的最小 notebook 大概就是 12" 吧! 反觀日本, 小型的 notebook 大行其道, 甚至連桌上型電腦都越來越像 notebook 了. 從歐美市場為出發點的話, MacBook 其實是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 當然這不得不讓人思考, 蘋果以電腦商品而言, 是否將重心放在歐美市場的經營, 而對亞洲市場的當前策略僅僅以維持現狀為主. 相對於 Toshiba, IBM, Sony, 蘋果終究並不算是一個很大的公司, 產品線上一定要有所取捨. 只是在取捨之間, 東方人的使用習慣就被忽略了.

所以各位有所不滿是很正常的, 只是在討論的時候, 如果能夠將這些因素也考慮進去, 可能火氣會小一點吧! 不過目前看到的資訊, 搞不好 MacBook 的上市會讓蘋果的股價又上升一些喔!

archmag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