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想法就是能讓我工作,又能上網聽音樂看影片用LINE什麼的,又要用OFFICE,自然就看Windows筆電,但我長時間觀察,發現最佔我工作大部分時間的就是在zsh中操作,再來就是瀏覽器,然後是line,office。有時需要用VMware或vagrant。這時發現身邊開發的朋友,竟然用macos就有原生的zsh shell可以用,讓我開始想這件事。
既然70%的時間在zsh shell工作,macos又有原生的shell,其它該有的都有,chrome, line, office,要用VMware或vagrant也原生支援,然後我最在乎的 -- 嘸蝦米輸入法,竟然也有!於是就開始看mac。
這個過程持續很久,也一路比較,最後就攻頂macbook pro 15 retina?(16GB,512GB),大約是2015年了?就開始用了。一直到現在還在用那台。
當然我90%的工作時間還是Windows桌機,只有出門才會用那台mac。在美國用了一年mac,回到Windows還是最熟悉的環境,感覺像回家,但你問我NB要買哪台?我唯一推薦mac。
可能有些人平常100%的時間用筆電,但我是只有出門時才需要用,我需要一台什麼功能都要有的電腦。在家裏的Windows桌機,我要用shell時,就直接連到Linux來用就行,但不在家處處難,又要有shell,又要有chrome, office, line,只有mac可選。
中間也因為工作關係做了幾十個影片,用iMovie吧,直覺好用,比pr簡單多了。這麼說吧,大部分人熟悉Windows了,用mac不習慣,我也是其中之一,但真的要全能什麼都能做的,只有mac了。
mac的優點,就是真的穩定,質感好,不會壞,用了8年,換一次電池3000,然後又和新的一樣可以用很久。搭配bettertourchtools,讓我設定非常多手勢,這Windows絕對辦不到。現在大家都用zsh+ohmyzsh,但mac很早就有了,方便到爆。想用chrome, line, office也很順手,NB真的無法被其它WindowsNB取代。
很多人只看表面,說什麼就是為了在星巴克裝文青,我這2015的mbp去星巴克只會被嘲笑,但他的全能穩定方便真的沒的比,蘋果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才敢賣這麼貴。
缺點也很多。第一很重,第二風扇非常大聲,第三我非常依賴print screen鍵他沒有,第四他finder的操作沒有Windows檔案總管直覺,然後上面的player沒有potplayer好用,連SMB麻煩,usb網路卡的相容性差,要在桌面建立文字檔很麻煩,之類的小地方,主要還是我是Windows底的人,轉到mac不習慣,如果你從小就是用mac,可能就沒這問題。
我最好是用Linux當OS才最高興,因為我都在shell下,但不可能,沒OFFICE,沒LINE,沒嘸蝦米(硬上的很難用),所以MAC是最平衡的選擇。但現在情況似乎又有點改變,現在power shell變的非常好用,我也裝上oh-my-posh,也都有oh-my-zsh的方便了,再加上GPU也裝在Windows上了,用miniconda+vscode開發也十分方便,也慢慢覺得Windows的power shell能取代我很多工作了。
現在mbp 15也老了,昨天特別去蘋果店看Mba15,結果看一眼就決定衝mbp 16,因為我mba 15也要加到24GB+1T,也六七萬了吧。打算等m3,攻MBP16灰色,來個32GB或64GB+2T,真的可以戰十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