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touch bar的設計,感覺像多此一舉

我比較好奇windows會為那條bar大改系統嗎
觸控螢幕最底下那一行, 不就是 touch bar??

放在螢幕右邊, 就叫做 side bar...
放在觸控螢幕最上面就叫 tool bar...

都是一樣的東西, 只是手抬的高度不同...
主要是昏倒死上的軟體, 多是傳統點擊, 專為觸控設計的軟體少...

OS 新增 Windows API, 即可做到一樣的功能...
而且這個 bar 上下左右隨你放...
用過Mac應該會比較知道為什麼不在筆電用觸控螢幕這件事。

會想要在螢幕加觸控如果不是Windows使用者,
要不然就是天...才...


其他地方不要手濺去摸
這樣就沒有觸控螢幕, 只有 TouchBar...

--
技術上來說 ,touch bar是一個鑲崁在MAC筆電的ARM裝置
它本身有一套獨立的系統(很小很精簡,跟APPLE WATCH差不多)
MAC OS並沒有要特別加入touch bar的系統程式,只要單純連線這個裝置就可以了
這代表著未來"touch bar"並不會綁死成固定的長條狀
可能蘋果是想以此拓展出各種"智能化輸入設備"去騙............啊不,是去讓果粉掏錢

ennis214 wro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6pSryUe_AU

影片裡出現好多次,點touch bar下手太輕沒反應,得點個第二次才行~

jedijack wrote:
影片裡出現好多次,...(恕刪)


誰叫蘋果還未找到將OLED和Force Touch合併的方法?(Apple Watch還要在屏下加一圈去感應)
從影片來看,應該是誤觸算法誤判,在蘋果軟件更新前,按大力一點就可以了
會想要在螢幕加觸控如果不是Windows使用者,
要不然就是天...才...

--------------------------------------
反過來說好像也通
--------------------------------------

會想在鍵盤上加觸控如果不是Mac使用者,
要不然就是天...才...
我沒記錯的話 lenovo好像有一款就是觸控鍵盤
看了這篇許多留言,有一個論點也許要說明一下,關於誰會想要筆電有觸控功能這件事,有很多說到筆電有觸控功能的最大缺點是:誰會一邊打字還要把手去觸控那個搖搖晃晃的螢幕,這個說法完全正確,但是..............這是widows8剛出來時,pc有一波筆電加觸控的風潮,少說也大概三年前了,那時pc不知如何跟ipad競爭,就傻傻的把筆電加上觸控搞上去,結果就是消費者不買單,最大的問題就是前述所提的:誰會一邊打字還要把手去觸控那個搖搖晃晃的螢幕。

但是自從微軟開始surface系列後,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就是加上鍵盤是一般筆電,拆掉鍵盤是觸控平板。消費者無須也沒必要當筆電用時還要用手觸控,當平板時就乖乖當平板。這樣一來兩種願望一次滿足有何不好呢?還送隻壓感筆讓你直接畫畫,那這樣還有什麼問題呢?跟ipad有啥不同呢?

最大的不同就是作業系統,賈伯斯的平板不想讓使用者用筆的決定是對的也很成功,手指人人有,可以獲取最大的市場。微軟剛剛開始的Windows mobile就是仰望著自己有筆(按鈕介面就不需太大),操作系統幾乎照抄桌面windows,竟然還有開始鍵,結果當然大敗給輸入更方便的ios啦!

因此ipad拿下平板最大市場當然是合理的,蘋果當時的決定也是對的,但微軟發現你要滿足大眾市場總有取捨,手指輸入雖然方便但寫字畫畫設計就很蛋疼(蘋果也是surface系列成功後才搞Apple pencil),因此理解還是有一群人需要筆,但微軟不可能只要抓需要筆的客戶,所以除了筆可以觸控,手也要可以。但因為surface初期rt的失敗,微軟理解關於獨立mobile的os他已經拼不過先發且大成功的ios了,於是他全力修改原有的桌面系統,能因應三大功能,原有桌面系統者用滑鼠,用筆,用手觸控。這也是現在widows10的由來。

於是微軟到第三代surfacebook就開始發現市場真的有這樣的需求,我想要一台專業筆電,可以跑專業Photoshop,3D studio max, premiere等桌面型軟體,偶而我想把這筆電鍵盤拆掉,讓他變成類ipad,裡面有瀏覽器,filpboard上上網看看影片,看看科技新聞,最後我還可以用桌面型的軟體跟壓力感應筆直接在螢幕上來創作,例如clip studio paint或painters 。不過說實在surfacebook3或4效能畢竟不是頂級,硬要跑真專業的軟體,可以跑但吃力了點,於是微軟在surface book pro4得時候,直接來個surface book,效能媲美MacBook pro,其他上述功能也一應俱全。

來到轉淚點,蘋果究竟要不要囊跨那些專業設計,需要筆的人士呢?要的,蘋果的方案是要筆請來ios,於是推出Apple pencil+iPad pro.筆電還是筆電,裝他好好的mac os,要設計畫畫就不要使用桌面型軟體畫,我們有更棒的軟體來完成工作。

微軟決定三合一一套作業系統,蘋果決定行動桌面分行,這是決定沒有對錯。不過從設計上的角度,Apple pencil確實好的不得了,但沒有他習慣的painter,clip studio paint ,photoshop,zbrush.所以蘋果這決定註定要在軟體上加很大把勁才能跟微軟拼,至少目前在ipad上的軟體跟所謂的桌上型軟體專業度來比還是有落差的。

也許有人認為iPad pro上面畫畫哪有啥專業問題,畫得好就好了,其實不然,例如clip studio paint這套漫畫軟體就出了一些搭配的硬體,擺動姿勢的人形動作輸入裝置,或搭配畫筆的搖桿(可隨意放大旋轉畫面或自定義功能),這些裝置在桌面型軟體或電腦不過就是個usb input device, 但在ios想用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再舉個例子,蘋果iPad pro發表時特別強調可以用imovie剪接4k影片,但問題來了,有影片剪輯經驗的人應該知道要剪一支片要有多少素材,ios幾乎沒有檔案管理員也不能外接硬碟,動輒超過1tb的原始影片要剪要先輸入到ipad的相片裡嗎?更不要提後面還要搭配motion 或after effect的跨軟體製作。

蘋果選擇最廣泛的輸入裝置手指擄獲大部分人的心,再用Apple pencil+iPad pro擄獲某些很會畫畫人的心,這樣夠了,肯定賺爆了。因為已經決定了也沒法改了。

既然沒法改,專業型筆電又不能一成不變,全觸控又不想被人罵打字還要觸碰抖抖的螢幕的話,就勢必必須做的跟pc陣營的二合一平板一樣,各式奇特的絞鍊,就是不要再犯windows8時的錯誤。不過跟pc一樣就不是蘋果的風格,而且他之前已經決定了觸控跟筆就是ios,不可能是mac os.

那怎麼辦呢?touch bar.想觸控但又不觸控下的奇特產物就誕生了,那天展示會展示三套軟體,final cut pro ,photoshop,不方便評論,直覺是有點蛋疼,但沒實際摸過實在很難說,但那套dj軟體就肯定蛋疼了,上面15寸的螢幕上斗大的唱片是不能戳盤地,只能在下方小小的touch bar摸來摸去,這總戳法說真的還不如ipad上的dj軟體啊,說有多蛋疼就有多蛋疼。

所以如果不是為了final cut pro這套習慣的軟體,早就去買surface book了。我如此但並不代表你需要,mac還是頂尖的機器,但微軟顯然也不是個阿財了。


king warrior wrote:
我比較好奇windows...(恕刪)

king warrior wrote:
我比較好奇windows...(恕刪)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