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MacBook Air發表了

MBA新敵手 VS 輕薄ThinkPad的"Kodachi"


http://www.tpuser.idv.tw/wp/?p=226

LED背光面板
SSD固態硬碟
7mm內建光碟機的
FAN CHU-YU
買這台一定要考慮一個事情...

你沒有另一台Mac就不要買了(除非你熟MAC)...安裝OSX? 三種媒介1.外接光碟2.外接硬碟3.MBA最新的技術"Remote Disc"意思是說好像只要在附近的區域有一台Mac裝有OSX,就可以透過無線的安裝?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真的是很"屌"的技術。
仔細研究一下這台MBA要買的朋友真的最好有玩過OSX系統的在考慮買吧,一般的"轉換者"最好不要嘗試,因為1.你一定會覺得很麻煩,2.玩玩兩天你可能就賣了(可能接手的是我XD)3.你會絕得"它"超級不方便。

以上為個人感覺
蘋果達人 wrote:
買這台一定要考慮一個事情...

你沒有另一台Mac就不要買了(除非你熟MAC)...安裝OSX? 三種媒介1.外接光碟2.外接硬碟3.MBA最新的技術"Remote Disc"意思是說好像只要在附近的區域有一台Mac裝有OSX,就可以透過無線的安裝?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真的是很"屌"的技術


Remote Disc
An innovative feature that allows you to access the DVD or CD drive of a nearby Mac or Windows PC. It’s perfect for installing software and retrieving files.

有另一台電腦就行 不限定一定要是Mac
PC也可以
看看Macbook Air的Guided Tour
裡面的Demo就是用PC的桌機



或許apple會把作業系統放在線上下載安裝
這樣沒光碟機就沒差了
也不用令一台Mac or pc
我有我的色彩 只給該懂得那個人懂
jaylan wrote:
Remote Disc
An innovative feature that allows you to access the DVD or CD drive of a nearby Mac or Windows PC. It’s perfect for installing software and retrieving files.

這項功能跟 "透過區網分享光碟機" 有什麼不同?


不過說起來, 我已經很久沒用到光碟機...頂多用軟體虛擬的光碟機掛載映像檔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很喜歡但是太貴了
等15寸機種改版~
請問有人download guidetour嗎
我解壓縮之後無法看勒
HELP!!!
看了整個討論串,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也體現了世界上無所謂最好的電腦,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電腦。

不過小弟有一些一得之愚跟各位朋友分享:

一、MacBook Air 的人機界面做得如何?MacOS X 當然就不用說了,利弊已經被大家予以廣泛的討論(請參考其他的討論串)。本人最欣賞的是 MBA 的螢幕與鍵盤規格,因為自己已經不年輕了,對於螢幕字體的大小與清晰度開始有比較多的要求。現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螢幕大小大約是 12 吋跑 1024x768 的解析度,再小的螢幕對解析度比會讓我的眼睛感覺吃力。就這點來看,13.3 吋配上 1280x800 的解析度算是可以讓我接受的。對於鍵盤的看法,如果不論鍵深,full-size 的鍵盤對於有一點打字功力的人來說相當的便利。自己也有一台 Panasonic R3D,雖然機器不錯,但是因為按鍵太小了一點,所以在打字的時候還是很容易按錯鍵。這種事情可大可小,但是當一個人在構思一篇文章的時候,因為打錯字而被逼得要回去修正往往導致構思上的停頓,對工作效率多少有一些影響。

二、MBA 的市場定位如何?真正知道答案的,大概只有 Jobs 先生吧!但是我們可以從某些方面推測出一個大概:A. 以地域性而言,Apple 的電腦產品還是主攻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市場,而一向將亞洲市場放在比較次要的位置。所以我們可以先假設 MBA 的地域訴求以北美/西歐市場為主,而其中又以美國市場為主要戰場。誠如前面幾篇討論所說,美國都會區的無線上網環境還是相當完備的,這造就了以純無線方式做資訊聯結的可能性。另外美國的筆記型電腦都以中、大型為主,MBA 在那一種產品環境真的稱得上是獨樹一格。至於電池與記憶體可更換與否,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幫自己的筆記型電腦換電池,而且極有可能還佔大多數。再加上一個到處都是插座的環境(果然是一個浪費能源的國家啊),這些缺點對當地的一般人不算是很大的缺點。B. 以收入族群而言,US$ 1799 的售價在美國不算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可能忘了,美國的平均收入是台灣的兩倍以上,而且往往越高階的工作差距越大。US$ 1799 是什麼概念?那相當於一個杜克大學理學院博士班學生一個月的 stipend!雖然離平價很遠,但是以價格而言,大部分的中產階級還是買得起的。C. 以功能性而言,MBA 很明顯的是作為第二台電腦來用。看他的 remote disk 就應該知道了。一般人會用到第二台電腦的場合以攜帶性為主,所以不會帶著鍵盤,滑鼠也很可能不會帶。至於 microDVI 的轉接頭,雖然不太方便,但是只要記得就好了,並不算很麻煩的事情。當然這是一個妥協,但是有得必有失,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東西。自己工作的主力還是另外一台電腦,所以只要另外一台的擴充性夠好就夠了。從這幾點來看,MBA 應該是先針對在美國需要第二台輕便型電腦的人士設計的,而這些人主要的活動範圍還是以美國為主。這些人可能是商務人士,可能是大學教授,也有可能是 3C 狂人。

自己個人最有興趣的是 MBA 的剛性如何?等著看美國那邊的討論吧!

archmage



archmage wrote:
、MBA 的市場定位如何?真正知道答案的,大概只有 Jobs 先生吧!但是我們可以從某些方面推測出一個大概:A. 以地域性而言,Apple 的電腦產品還是主攻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市場,而一向將亞洲市場放在比較次要的位置。所以我們可以先假設 MBA 的地域訴求以北美/西歐市場為主,而其中又以美國市場為主要戰場。(恕刪)


您的見解我十分贊同,另外依據以上前提加以引申。
我也同意MBA仍是以歐美為主要市場,尤以北美市場為重點。
這個市場的使用者,多半強壯多半有車,輕薄度『相對』不是那麼在意的,因此像是VAIO TZ這種定位的機種不一定吃香。
然而,正因為如此,我個人不是很贊同MBA的定位,也許Apple就是要爭『數字』上的輕薄,但少了可抽換電池、少了一堆I/O ports,即使爭了面子還是不免失了裡子。

考量到MB與MBP的尺寸,個人覺得稍微犧牲一點厚度,換得可抽換電池、2.5"硬碟、IEEE 1394、多一個USB、LAN port,重量控制在1.7kg左右,便足以兼顧效能、方便、需求,且合乎北美使用者可接受的輕薄標準。

不過木已成舟,市場接受度如何,仍有待消費者去證明一切。
蘋果達人 wrote:
你沒有另一台Mac就不要買了(除非你熟MAC)...安裝OSX? 三種媒介1.外接光碟2.外接硬碟3.MBA最新的技術"Remote Disc"意思是說好像只要在附近的區域有一台Mac裝有OSX,就可以透過無線的安裝?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真的是很"屌"的技術。
仔細研究一下這台MBA要買的朋友真的最好有玩過OSX系統的在考慮買吧,一般的"轉換者"最好不要嘗試,因為1.你一定會覺得很麻煩,2.玩玩兩天你可能就賣了(可能接手的是我XD)3.你會絕得"它"超級不方便。
.(恕刪)


PC陣營的筆記電腦其實很早就規劃了隱藏磁區放作業系統的映像檔,開機時可選擇用它來回復系統,基本上是取代還原光碟。MBA可以比照辦理。

MBA 使用者安裝OS X還有另一種辦法:送原廠或維修站回復系統。

我的看法是:蘋果持續走時尚精品路線,吸引來的新使用者,對軟硬體或作業系統不見得能夠有什麼體會或瞭解(說不定只是把它當小家電或行動DVD.....啊...沒光碟機耶.....),純粹為了炫耀性消費。所以達人的呼籲對他們來說可能聽不進去。

SONY VAIO X505基本上滄海一粟、是曇花一現,少數玩家買來爽的。MBA真的能滿足行動商務使用嗎?先把Micro-DVI換掉再說吧!要是沒配合好,光是投影機簡報可能就會讓你想砸MBA。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