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ps wrote:??用linux剪...(恕刪) 真的很好笑我那句話說用Linux要工程師?我是說Linux效能可以很好,但請先有幾位軟件工程師,然後你以為在網上看幾編文章就能攪定Linux效率然後又推說甚麼3D VR,現在這標題是 "影片剪緝",只談PC佔優的
cheonglee wrote:但如果改為 "用同等價格買 MAC/WIN/LINUX 那個剪片最可能較順"答案: MAC。 不知道你是指哪個價位的Mac?Mac從1萬5到未來可能有150萬的都有我找不到在哪一個價位PC不能吊著打的啊
cheonglee wrote:真的很好笑我那句話...(恕刪) 是阿,VR,3D影片製作跟剪接都是阿。妳果然什麼都不知道...你知道可以直接在VR裡面在錄製VR環境的相關影片,然後再VR環境內做剪輯嗎?你要不要先換一台PC去試試看之後再來這邊發文?然後為何用LINUX需要有軟件工程師?一般人就能做的東西為何還特定需要軟件工程師來做?又,為何要"軟件"工程師?實際狀況是,當你常在用之後,何止需要看幾篇文章,不用看也行。竟然你不常用,何必來這評論自己不懂的東西?國外有很多小朋友國小就已經在用,甚至只使用linux相關系統了,我不懂你們為何要搞成只有特定人士在的時候才能使用。我用過數十種版本,從沒一次安裝時候要求是軟體/系統工程師才可安裝的狀況。
cheonglee wrote:你以為Adobe會...(恕刪) 真是牛頭不對馬嘴.自己講軟體廠商幫單一系統優化, 所以我就簡易舉一下表示adobe並沒偏心在mac或windows做特別優化,兩者使用體驗是相同的,但你硬要講優化,我只好說同樣的程式mac版容量幾乎都比windows大一倍當反例,是的現在容量大概都買不小了,但我是就你講的問題延伸,邏輯這麼難懂?痾,倒底有啥毛病啊,我自己就是用雙系統在剪片,同樣價格mac真的不會比較順CP值沒有比較高啦。用那麼多符號也不會表示你比較懂啊,同樣的規格pc+顯示器絕對比imac pro便宜啦,剪片用imac pro螢幕也沒優勢,專業調色也不會用蘋果螢幕,就算用了還不是要校色。你到底在說啥啊。
lops wrote:是阿,VR,3D影...(恕刪) 連Linux 要效能,內核要改參數,大量軟件要改低層, 這些基本東西都不知在說Linux不用工程師Linux用來專業伺服器很好用因為有專門工程師來改,一般人用Linux談效能,能運行己算很好了。
reski2046 wrote:真是牛頭不對馬嘴....(恕刪) 一直不肯談 "軟硬" 問題,夾硬用"組裝機" 價格,然後就說這能有 "專業工作站" 的穩定以及速度(用遊戲機的邏輯來思考)。故意看不到和同等較高水平的PC價格,一台Dell Workstation便宜嗎 ?然後PC廠商有那台機比 IMAC 5K 廣色域便宜 ?不過會推說自己買條 Samsung 950 Pro 滿便宜還是未答 Adobe 或Microsoft會為你這 "組裝機" 自身的問題來Debug嗎 ?全篇人家只是談 威力導演 改用 iMovie,都不知誰是 "牛頭不對馬嘴",想問iMovie 在Mac上有甚麼問題好了。買一台一般的Mac能附有免費的iMovie,怎麼都比買一台Dell還要另外買坑貨 "威力導演" 性價比高吧?
cheonglee wrote:連Linux 要效...(恕刪) 好笑的是連內核改參數,你還需要請工程師幫你改,自己無法改,我大概也能知道你程度在哪邊。你應該是真的很少再用,你自己去上網查相關的軟體檔案設定,除非你要重寫或是優化軟體效能,不然一般網路甚至軟體的官網都會有詳細的原文教學,甚至你還能去相關論壇自己去問問題,一般使用者也可以按照上面照著解決,一般使用上根本沒有多難。不然一堆作業系統做家庭版怎麼辦,每個人家中都還有請軟體工程師在家裡幫忙做設定?
呃...居然變陣營戰了閒來無事把 10 頁都看完,分享一下我個人用雙系統 4 年下來的一點經驗好了(舊 PC 跟 2013 iMac 27" 今年雙雙被我淘汰掉)。不過我是平面專業,片子剪得不多、也沒有重度使用,沒辦法當什麼很有效的參考就是以剪片來說我大部分是用 Pr 跟繪聲繪影 X4、很偶爾很偶爾才會開到 AE,所以這種使用程度應該跟開版差不多...好!直接針對標題《用MAC剪片就比較順嗎?》的回答是:不會。基本上這種低效能使用兩系統效率都差不多,可能要有更高效能需求才會展現出兩者的差距,而且造成版主剪輯不順的問題是在於剪輯軟體,如果把軟體換成 Pr,順暢度跟效率也跟 FCP 旗鼓相當;另外過去的榮耀就讓它過去吧...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在提卡帶根本瞎,這種思維就好像你跟現代相機廠講柯達以前底片時代多猛一樣另外後面吵到軟硬體,我個人覺得硬體的分水嶺大概在 6 萬台幣這邊...低於 6 萬(不管是桌機還是筆電)我覺得是各有千秋,感覺蘋果有稍微好一點(TouchPad 無對手,螢幕給的通常也比較好),畢竟 Win 很多文書機用料都很差、而低價電競螢幕不會太好,感覺這價位帶的旗艦商務或中高階電競才比較有本錢跟蘋果比;高於 6 萬就是 Win 全面屌打 Mac,之前有個 ID 都是鍵盤英文第二行亂打的仁兄跑到筆電板戰,我當時的回文有很認真的一一比較過,同樣 12 萬的電腦 iMac 真的沒有一個地方贏(除非你把桌面乾淨度也算進去,這就是一體機的唯一好處);我當時才發現 Mac 到了某個價位帶後,規格要再上去會呈現一個性價比極度不合理的價錢...比如記憶體從 8G 升級到 64G 居然要四萬五(而且居然才 2400 而已,我插四條 3000 都只要一半價)軟體部分以我平面用途來說反而是 Windows 搭 Quadro 卡開 Cuda 加速狠甩 Mac,Win10 問世後以往 MacOS 對 AI 的穩定優勢已不再,其餘 PS、ID、Lr、Painter 我覺得都沒差。
cheonglee wrote:一直不肯談 '軟硬...(恕刪) 我直接講難聽一點啦,你要等還是等明年看會不會出新款的mac pro拉,不然拿imac打根本傻子,imac的限制就在那,今天你要更強的效能,你很難擴充,頂多外接一個eGPU了不起,當你做強度圖形換算時候,要同時使用4個gpu做換算,你的imac能擴充嗎?但一般組裝PC可以。IMAC頂多只能放在AIO下再比的,跟PC單比要幹嘛,你今天imac如果零件壞了,什麼也無法做。你買組裝PC再另外買顯示螢幕,哪一天當你要升級PC時候,螢幕還能繼續使用,或是你要升級螢幕,PC也能繼續使用。相反你imac能升級的東西有限,是能做什麼?
上面一些說明 什麼硬體升級 能插多少張卡 軟體多好用 換成Linux多穩定還不就是完全符合我說的 「硬體優 軟體優 系統不行(win)」的說明拿硬體比較 當然是winPC創出來的硬體世界價格CP值優而這也不是微軟給的 是靠著微軟系統賣硬體的電腦商紅海相爭下的結果軟體優 現在軟體穩定度高 相似性高 會一套幾乎就是跨平台跨軟體的通用最終問題還是在系統造成的問題就說去Surface板看那些問題 在OSX使用者眼中會覺得很離譜那些在過去筆電就出現的問題 Surface依舊再出現 依舊高機率◎系統在硬體方面的控制 睡死 待命不起 鍵盤觸控筆沒反應 等等等各式問題◎系統在操作時的控制 問題一堆 高解析支援 系統放大後的介面格式跑掉 各種視窗問題 等等等各式問題還有人拿待命結束螢幕花掉來比 這跟待命不起 確實是影響使用者 比例呢?拿硬體妥善率比 微軟筆電根本比不上蘋果的筆電知道Surface是被調查第二年25%機率掰的產品嗎?四台壞一台的產品妥善率排除硬體與軟體問題 當影響的問題剩下系統時OSX 系統優WIN 系統不行哪樣會影響軟體操作上的順暢 當然是系統不行那方影響多也就是◎標示的那些系統控制出的問題 讓軟體使用不順機率怎樣 去看看Surface板感受一下然後拉Linux多穩定進來比 不就讓win在系統比較方面更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