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完維修花費覺得有點怪怪的(發現好像沒比較便宜?)
最近撿了一台最低配的官方翻新機當外出工作機+娛樂
MacBook Air 13(M1) 8G/256G
想來體驗一下蘋果生態
大概快27000左右
M2有瀏海頭所以沒考慮
目前有Windows 筆電可當主力
剛好在60天內所以就碰到考慮Apple care+的問題了
因為如果常帶出去該還是有機會打翻飲料被淋到之類產生意外?
幾個機型費用比較
MacBook Air M1 5490元
MacBook Air M2 6290元
MacBook pro 14″ 8990元
MacBook Pro 16″ 12,990元
但好像從免費變成自費維修
螢幕或機身外部損壞收取 NT$3,200
對其他意外損壞收取 NT$9,600
壞一次螢幕要花5490+3200=8690 (32%總價)
壞三次螢幕平均要花5490/3+3200=5030 (19%)
壞其他東西要花5490+9600=15090 (56%)
壞三次螢幕平均要花5490/3+9600=11430 (42%)
這樣多打翻幾次飲料都拿去修不就虧爆?
越貴的去保Apple care+才效益越高?
正常應該是跟同期的維修選項花費來比
怎麼會用購買價去算維修的性價比呢?
就算用你的想法去推
你算的總價%是指你維修時要付出的費用占全新的比
正常是越低越好,這樣才有維修價值
既然越低越好,又為什麼會有修越多越虧的結論呢
壞一次螢幕,直接買新:27000
不保AC+,原廠修螢幕:18000
保AC+,原廠修螢幕:8690
如果你要用攤平法,那結局一樣沒變
壞三次螢幕,都直接買新:共花費81000;平均一次27000
壞三次螢幕,不保AC+,原廠修螢幕:共花費54000;平均一次18000
壞三次螢幕,保AC+,原廠修螢幕:共花費15090;平均一次5030
例如你水灑在鍵盤上導致壞掉
MAC是總成直接換掉,包含上蓋.鍵盤.觸控板(intel會包含電池)
如果好死不死再加上主板被發現進水
沒有保AC+一次修下來恐怕要兩萬,但AC+就是9600搞定
保AC+的用意就是賭你自己一定會拿去修
不管是低價產品還是高價產品都一樣
只要修一次你就是賺,修越多次越賺
但只要你保護的好沒動用到保險,那才是你虧
當然如果以荷包的總支出費用來說就不是這樣
你只是想有人幫你背書或支持你的說辭
問這問題你只會遇到三種回答
1. 用了一輩子apple,都沒買過AC+,也沒出過事,然後告訴你不需要買
2. 用沒幾台apple,都有買AC+,然後確實遇到損壞出保,然後告訴你一定要買,修一次就回本
3. 用過幾台apple,都沒買AC+,然後曾遇過損壞,自費維修貴到靠北,然後後悔沒有買AC+
怕就買,不怕就不要買,就是這樣
我買過兩台macbook,都有保AC+
第一台在保三年期間都沒出事,直到賣掉都好好的
第二台到目前一年多也沒出事
如果還有下一台我一樣會保,因為我沒時間在外面找可靠的店家,修壞更麻煩
我聽不到.假裝看不到.妳選擇了換邊依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