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心得分享] MacBook AIR on Air

完整圖片發表在我的blog: http://mikehofoto.wordpress.com/2008/05/28/air-on-air/

有幸跟MacBook Air相處了一段時間,
記錄一下自己的感想。
從Powerbook G4 667MHz用到現在,

每每看到Sony VAIO發表輕薄型的手提電腦,

VAIO那輕薄的外型與簡易攜帶性,
讓我很想再跳回去VAIO,
不過因為作業系統是Windows,
這跳槽的慾望就馬上被澆熄,
從那時候就想著,
如果Apple出一台輕薄型的電腦,一定換。

等阿等,終於盼到Steve Jobs從信封中拿出MacBook Air,
那時候整個人high到不行,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一台薄的很吸引人,
這才是一台筆記型電腦該有的輕薄,
大概真要換機了,
但繼續看詳細的介紹,
一整個人從雲端摔到草地上,
那擴充性與性能真讓我退後三步,
從那時候,對Air真的是謝謝,不送,
連規格也不想詳細的去閱讀,
討論區的開箱與討論也都懶的點進去。

但是,我錯了。

先說說我之前電腦使用的狀況,
我有一台Mac桌機,
除了上網,收email之外,
像是使用Aperture處理RAW檔案,
跟使用Final Cut Express剪輯家庭影片等重力工作,
都是在桌機上進行。


出門在外或是在學校,則是使用MacBook,
在我的workflow裡,MacBook頂多只是上網,收email,
或是拍完照作事先的照片刪除,
寄照片給親朋好友,上傳到Flickr。


以使用MacBook的習慣來看當初我覺得是MacBook Air的缺點,
1. DVD光碟機幾乎用不到,一年到頭會用到的時候,大概就是重灌OSX。

2. USB, Firewire會輕度使用,主要是外接硬碟,讀卡機與隨身碟。

3. 電池一年到頭都沒拿掉過,也不曾換過。

4. 感謝學校與美國無線網路的發達,網路孔幾乎沒用過。

以上的理由真要換Air,還真的可行,
結果之後到Apple Store亂晃,

看到Air漂浮在店裡,
那慾望越築越高...

畢業之後,除了上面四點,又考慮了以下幾點,
(以下考慮的都是以我處理RAW的為出發點)
1. Air是13" LCD,我個人覺得筆記型電腦至少要13",主要的原因是我要用來跑Aperture。


2. MacBook的外殼是塑膠,每次拿起來的時候,塑膠摩擦的聲音,常讓我覺得電腦快斷掉。

3. 螢幕亮度會隨著電腦周邊的光源自動調整。大部分的人覺得鍵盤會發光很炫,但是我卻覺得LCD亮度會自動調整是最人性的設計。畢竟筆記型電腦拿來拿去,周邊環境的光源一定會變動,讓電腦自己去調整亮度,自己也不會常常忘記要調整,等到眼睛不舒服了才想起。


4. 家裡的網路環境已經是801.11n,檔案傳輸不是問題。

5. 回台灣之後,出差或是出國大致上單眼加上手提電腦是逃不掉的,所以電腦越輕薄越好,檔案傳輸則用外接硬碟或是隨身碟。

6. Duo2Core 1.6GHz在怎樣慢,也不會比PowerBook G4跑Aperture來的慢,加上只是刪減照片,並加上keyword,所以處理速度對我來說不是問題。

考慮了以上幾點之後,
發現其實Air還真是一台迷人的電腦,
也很適合自己使用的習慣,
加上燕燕也贊成我買,
在網路上找了一家價錢不錯,
又不加稅跟運費,
就這樣,家裡就出現了一台Air。


用了幾個禮拜之後,
MacBook Air真的是一台很適合我workflow的電腦,
除了輕巧之外,
處理速度沒有想像中的慢,(跟MacBook 2GHz相比)
接下來講一下自己使用的心得與經驗,
1. 1.8"的硬碟真的拖慢Air,尤其是傳照片進來的時候,使用其它軟體,像是Firefox,會有點緩慢。

2. 風扇,動不動就升到6000多轉。Apple因為亂塗散熱膏的緣故,CPU熱度很容易提高,一開始滑鼠動作會頓頓的,然後一個core被強制關閉,接下來幾乎整台電腦沒有反應,按一下滑鼠,要等數十秒鐘才有反應。Apple解決方式,就是更新firmware,讓Air在低一點的溫度時,開始啟動風扇到最高速。但我拆開Air,重新塗散熱膏之後,高溫狀況好很多。不過風扇在某個適當溫度時自動啟動到最高速的問題(其實也不是問題),還是沒辦法解決。


3. USB只有一個很不方便,最理想是兩個插槽,可以一次接兩個硬體。像是如果我要直接把讀卡機裡的資料備份到外接硬碟裡,就不用先把資料傳到電腦裡,在從電腦裡把資料傳到外接硬碟裡。

4. Firewire比我想像中的少用,畢竟我所有的firewire硬體都是接到桌機上。筆記型電腦會用到的時間,大概也只有用target mode互傳檔案。所以AIR沒有firewire對我來說不致於有多大的困惱。

5. 光碟機到目前除了剛拿到AIR要重灌時有點想念,用到現在,沒有需要使用光碟機的需求,所以光碟機我也沒有購買,等到以後真的有長期需要的時候再說。

6. Aperture受限硬碟速度的關係,讀取照片明顯緩慢,不過軟體本身的反應並沒有很明顯的緩慢,還不致於到不能正常使用。

7. 購買了Sony TG1之後,常有在外直接轉AVCHD到h.264 mpeg4規格的需求。

轉檔的時候,想要使用其它軟體幾乎是不可能,整台電腦動作超級緩慢,OS會lag。不過我倒是找到了解決方式。詳細狀況,我會發表一篇新的文章。不過有了這一個小東西,又更加讓我覺得USB插槽不夠。

8. 因為LCD背光調整跟鍵盤發光調整的偵測器在iSight兩側,所以非常的敏感,常常只要我頭稍微動一下,陰影遮到,LCD亮度就整個改變,眼睛一整個不舒服。這功能雖然可以關閉,但是我就是為了它而換AIR的阿~

9. 觸控板很大,操作起來很舒服。不過AIR的賣點Multi-touch只在某些軟體有效,這點讓我有點被騙的感覺,原本很期待可以在Firefox裡直接用touch的方式上一頁或是下一頁,結果不行。圖片放大縮小也是只有在特定的軟體裡可以使用。

10. 搭配iPod Touch使用,真的是一整個方便!


以上是自己使用約兩個禮拜的心得,
講的很主觀,畢竟是以我自己的使用習慣來看待。

或許很多人會說,
這價位,或是這一類型的電腦早就有了,
隨便一列就好幾台,
VAIO TZ,
VAIO X505,
Acer 小狗機,
MSI Wind,
Asus EeePC,

我覺得當初Steve Jobs根本不需要拿MBA跟這些電腦比,
因為他們都安裝著Windows,
而MBA是"第一台"裝載著OSX的輕量型電腦,
能不能跑Mac OSX才是重點,
Apple的硬體再怎樣引起爭議,
對我來說,我要的是一台"安裝OSX的輕量型電腦",
光是這樣,我就覺得MBA我買的很值得。
2008-05-28 17:18 發佈
算是搶到頭香嗎?
請問一下,在parallel or Vmware裝上windows xp的效能如何?
那個turbo.264的確有點interesting,
它壓出來for Apple TV的800x600的影片,畫質如何呢?
有B frame嗎?

我並沒有安裝VMware或是Parallels耶,
因為完全用不到Windows,
還有就是要省硬碟空間。

壓出來的效果我覺得不錯,
檔案也很小,
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壓一個小檔案上來。

不太懂B frame是什麼意思?
@mikehofoto
Thanks for your prompt reply.

因為它號稱有支援H.264 main profile,
也就應該在video裡面會有I/P/B frames,
這樣子的壓縮率會比較高一些。

若可以我倒希望可以看看壓出來的影片效果如何,
不過, 800x600的影片要5Mbps,似乎也沒怎麼省空間。

若可以upload video就感謝囉!


這真的是名副其實的 Mac Life ,無時無刻都是使用 Apple 的產品,Macbook Air 真的有它迷人的地方,光碟機說真的還蠻少用的,幾乎都是 Lan 內部作業了,我 Macbook Pro 買來至今,甚至是用了三年的 Powerbook ,想想也真的重灌才會需要用到,且 Air 如此輕薄,教人不愛上也難呀。 :-(

這篇文章分享太棒了,雖然很主觀,但卻很實在。

Good job! Mike! :-)
維設計數位創意工作室:https://wdesign.tw/
http://blog.roodo.com/appleseed
我認為樓主覺得慢和風扇問題,主要原因應該是出在1.8硬碟機身上,因為我以前也有一部用1.8硬碟的筆電,就是它令我今次買macbook air一定要買ssd的型號,用了兩個多月air,慢和風扇的問題也沒有出現過在我的air身上

maikuuni wrote:
. 購買了Sony TG1之後,常有在外直接轉AVCHD到h.264 mpeg4規格的需求。

轉檔的時候,想要使用其它軟體幾乎是不可能,整台電腦動作超級緩慢,OS會lag。不過我倒是找到了解決方式。詳細狀況,我會發表一篇新的文章。不過有了這一個小東西,又更加讓我覺得USB插槽不夠。


想請教一下 maikuuni 前輩,我最近也買了這台 DV,我直接將記憶卡放到讀卡機,然後打開 iMovie 就可以匯入,然後應該可以直接製成 DVD 或是作為其他的來源,為甚麼還需要其他的轉檔處理?
h.264的壓縮很花時間,所以用硬體的方式快速壓縮成高品質檔案小的h.264格式,
方便在iPhone或iPod、Apple TV裡面觀看。
不過根據官方的網站,我看網友討論,有人似乎發生裝了壓的更慢的情況??
我也是買ssd的版本 使用一個多月 除了驚喜

還是驚喜 除了速度快到不行 使用時間也幾乎足足五小時

對於圖像 影像的處理也比MS好的多

另外溫度的問題也不曾發生 目前為止都在38度~60度之間徘徊

且超過八成都在55度之下

比起之前用的T牌和S牌 可是低的多了

這是我的第一台 Mac 已經讓我決定把大多數的事務都轉到OS上來使用

apple 真的給了我太多的驚喜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