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評測開箱】$58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12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開箱

 
Macbook Por 16吋去年上市後,已經有很多人拍開箱影片,但應該也不少人是「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索性拍個照片在自己社群裝逼完就拿去退貨的。
 
不是!我的意思是說,很多人已經開箱過了,那我就不多做太多規格介紹,主要心得在於MSI GE73與MBP 16的比較,和對我個人的使用心得。
 
首先打開包裝,包裝簡單,保護的也相當好。
 
啊!十二萬的味道。
 
我買的顏色是,據說相當悶騷的人才會買的銀色,但我只是單純喜歡銀色,連XS我都是買銀色。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內容物只有筆電本體、USBC充電線、96WUSBC電源轉接器。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內容物相當簡單,還記得2015年我買MBP13吋的時候,還有送一顆超難用的巧控滑鼠,用不到三十分鐘就被我封印了,可能是被嫌到有春所以乾脆不送了。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這台MBP16吋是客製的版本,CPU是原本的I9九代2.3GHZ八核心、顯示卡升級為AMD 5500M 8GB、記憶體升級為64G、SSD升級為2TB。
 
為何會這樣配置,最大的原因是,我想用久一點,那除了CPU差異不大之外,能點到滿的都盡量點滿,那你一定會問SSD為何不買外接的呢?像三星 Portable SSD T5的1TB台幣五千元,為何還要花$12000元加1TB?
 
第一、我會在筆電內放置一些音樂素材、剪輯素材,想要預留一些空間,第二、我以前的習慣就是將所有的東西放在隨身硬碟中,那陰錯陽差的隨身硬碟壞掉,害我花了兩萬元救回原本的資料,從此之後我真的很怕使用隨身硬碟。所以才有我接下來要說的第三點,我已經習慣用NAS硬碟了,不想在筆電旁邊隨時掛個像尿袋的東西。
 
我原本使用的MSI GE73買來後也有做過升級,配置為Intel i7-8750H 2.2GHZ 六核心、記憶體32GB、顯示卡GTX1070 8GDDR5、256GB SSD兩顆+1TB的硬碟。
 

外觀

MBP 16吋外觀永遠的經典,除了蘋果光不會亮、接口太少之外,沒什麼好挑剔的。螢幕是窄邊框,比起GE73的粗邊框,這是有感升級。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鍵盤只有方向鍵我不大適應,Touch Bar這個新科技對我是全新體驗,具網路上的資訊說Touch Bar很廢,但我反而覺得是Touch Bar讓我變得很廢。
 
Touch Bar真的幫助我減少了很多步驟,例如我要下載檔案,當要確認儲存時,除了螢幕顯示之外,Touch Bar也會顯示,我可以省下鼠標移到選擇儲存或取消的步驟。
 
調整音量也是,我不用將鼠標移來移去。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GE73是髮絲紋,很好看,但我選擇包膜。你說這樣會破壞觀感,但GE73非常容易沾指紋,那樣子我覺得更破壞觀感。LOGO與鍵盤的部分都會發光,反觀蘋果不會,我真心覺得蘋果光沒有亮真的是很可惜。
 
蘋果真的是相當叛逆呢,就是不要和別人一樣。
 
對於MBP要不要包膜,我考慮這個問題比考慮要不要買蘋果還久!為了這個我還一直爬文、打電話問人,後來還是決定來個全包膜。
 
也不是要保值,我算是蠻愛惜物品的,甚至是小時候看漫畫都捨不得將書頁折到封底,那螢幕貼很多人說不要貼,為因為熱而脫落。
這個跟材質有關,建議不要去淘寶買個便宜保貼來自己貼。如果我真的因為螢幕發熱的關係造成膜脫落,那我又有新題材可以拍了。
 
鍵盤膜我倒是不會裝了,筆電本身蓋上後就是完美密合,如果再多一個鍵盤膜,輕則螢幕會出現棋盤痕跡,重則會壓壞螢幕。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包到筆電D面會不會影響散熱,我有問過包膜的店家,它說如果是蘋果以外的筆電會影響散熱,但蘋果卻不會有這個問題,只要墊高就好。
 
這倒是另我意外,蘋果總是在小細節做得比別人好。
 
C面的部分只包觸控板兩邊,這位置很重要,萬一穿長袖襯衫,扣子會不斷的磨到筆電,這個保護是可以做的。
 

螢幕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螢幕表現,GE73是3840x2160的ips,最大賣點是120HZ刷新率。那MBP16吋則是Retina顯示器,有500尼特亮度、擁有P3廣色域,那唯一不足的就是60HZ的刷新率。
 
如果是靜態的看圖片、資料,蘋果的解析度和舒適度大勝。
 
如果是動態表現,光是這樣上下刷頁面就是120HZ的GE73大勝。
 
那攜帶方面來說,這外觀差異不大,但重量差很多,GE73筆電本體已經是2.89公斤,加上變壓器的話已經是要3公斤了,然而MBP只要2公斤,厚度也有明顯差異。
 
鍵盤的敲擊感。兩者的敲擊感都非常不錯,但我個人主觀喜歡GE73的鍵盤,按壓較深,比較有打擊感,但這是GE73就是犧牲厚度才擁有的。
(敲擊感體驗歡迎參考開箱影片)
 
MBP16吋的鍵盤是新式的剪刀腳鍵盤,為何之前蝴蝶鍵盤的版本都沒有購買,蝴蝶式鍵盤的構造是平的,優點是換到輕薄的機身厚度,那問題也相當多,剪刀腳鍵盤則是凸起,換回良好的打擊感與品質,但也是犧牲一點點的機身厚度,我去試打過蝴蝶鍵盤後手感並不是我喜歡的,很像是在敲擊桌子,當然也是有人對諜式鍵盤上癮
 
觸控板這也不用比較了,完全是投MBP16吋一票,觸控板又大又漂亮,操作手感極佳。當然WIN10的觸控板已經變得比以前好用了,但在流暢度與人性面來說,還是蘋果略勝一籌。
 

喇叭

我當初使用GE73時就有被它的喇叭給驚豔到,兩顆三瓦的喇叭,重低音效果也不錯。
 
那MBP16吋表現更好,當我按下播放鍵的那一刻真的有被驚呆住了,整體的音量明亮而清晰。除非我需要比較強烈的重低音,不然我的JBL FLIP5真的可以封印起來當裝飾品了。
 
(喇叭音量與音質的測試歡迎參考開箱影片)
 

麥克風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大家都誇獎蘋果內建的麥克風音質非常好,那麼我就用MSI GE73原裝的麥克風、MBP16吋原裝麥克風,這兩個來做個比較。使用情境為室內一般錄音
 
(麥克風測試歡迎參考開箱影片)
 

續航力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GE73效能使用平衡模式與MBP16吋螢幕亮度都是50%,同時間播放看Youtube,各別消耗的電量。這兩台的續航力的差距,結果就像兩台筆電價錢的差距,十萬八千里啊。
 
大約22分鐘左右,MSI GE73電量只剩下70%左右,MBP 16卻還是保持100%的電量。
 
(續航力測試歡迎參考開箱影片)
 

設計生產力

  
兩台電腦同樣用Adobe premiere轉檔4K影片,套了一個色板,並且將影片疊兩層,大約十分鐘後,MSI GE73已經轉檔完畢,然而MBP 16吋進度條居然才到一半而已。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那我用Adobe AE做了一個幻燈片播放,並且輸出,各位練習生可以參考輸出的時間。非常驚訝的是,GE73還是贏過MBP16,當MSI GE73花了一個小時十分鐘輸出完畢後,MBP 16還需要11分鐘。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如果是攝影師,需要大量修片,如果不是需要到非常細緻的調整照片,那MBP16吋的螢幕與觸控板就非常好用了。我同樣的RAW檔,隨意套上一個色板,品質100,開始轉檔,這次結果不同的是,MBP 16吋終於贏過MSI GE73了。
【評測開箱】300元電競筆電轉檔效能居然贏過8900元的Macbook Pro 16吋?
 
這個結果出乎我意外之外,怎麼想都完全不合理,我唯一想到的是MPB因為過熱,所以降低效能,畢竟GE73散熱管數量,都比我認識的女性朋友還要多。

結論

歡迎來到結論,也感謝各位練習生看到這裡,看到測試,這兩台的效能有明顯落差,但價位也是明顯落差。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沒把影片看完就會想說,怎麼這麼盤?這十二萬拿去買電競筆電,或是組一台桌機,那個效能根本就能帶我飛上天了。
 
我以前也是這種想法,所以才會買了這台MSI GE73,反正要剪影片或做AE這麼吃效能的話,直接買一台電競筆電就好啦!而且我還可以打電動,那這台MSI GE73就這麼陪我奮戰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我卻得出不一樣的心得。
 
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近幾年微軟與硬體的發展已經是變得非常成熟,不會像以前的電腦隨隨便便都會當機或畫面卡住卡半天,但是!軟體有時候還是會死當,特別有一陣子,微軟頻繁的出更新檔,那陣子誇張到,我筆電放著待機就會出現藍畫面。
 
結果怎麼辦,重新開機。
 
現在的軟體都很方便,像Adobe premiere有過幾分鐘就會自動存檔,只要檔案路徑不要跑掉,基本上回到程式裡面,就保有原來的進度。
 
雖然無傷大雅,但藍畫面就像未爆彈隨時無預警的給你來一下,真會讓人非常不爽。如果是一個人遇到死當重開機就當作今天水逆就算了。
 
如果客戶就在你旁邊,你還要在那邊處理這種小毛病,這真的是蠻丟臉的。
 
另外,我的習慣是不想待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喜歡到處移動更換環境,也能調適心情,所以就排除選擇桌機這個部分。電競筆電的重量和續航力普遍上都不好,要拿來移動,就沒這麼適合了。那MBP16好帶效能不錯續航力也夠,充電器也小顆。
 
這都是等價交換的,要高效能、穩定、重量輕,那就是貴。
 
回想一下,電競筆電幾乎都是拿數據當作廣告,那蘋果呢?反而較少強調數據,而是強調使用情境。
 
大家卻喜歡拿數據去鞭蘋果,很少人會用使用情境來鞭電競筆電,因為它用便宜的價格就給你很高的規格。
 
如同我片頭唱的PPAP那首非常火紅的歌曲,一位大叔穿得華麗金裝扭動身體搭配奇特的音樂,隨著節拍把所有東西二合一,那也沒有人指責他為何這首歌沒有轉音、沒有飆高音之類的。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首歌講求的是娛樂性。
 
另外為什麼設計師和商務人士喜歡蘋果,我個人主觀的認為,是很主觀的喔,除了蘋果帶來良好的穩定度之外,蘋果也一直把自身的產品設定在「生產力」。
 
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今天我身為一位專業人士,手拿一台MBP當我的生產力工具,先不論自身實力如何,總是對客戶第一印象是好的。
 
如果沒有一,怎麼會有二。
 
你或許覺得這樣膚淺,那我換個譬喻,如果今天你跟你的另外一半在外出遊,想要兩人合照卻沒帶腳架,想請路人幫你們拍合照,你會找一位手拿單眼正在拍照的人,還是找一位正在用平板拍照的人?
 
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找拿單眼的人吧?至少「看起來」比拿平板的還要可靠。
 
還是那些老話,從事設計、影片剪輯、文書商務,我還是蠻推薦買MBP16吋的,但SSD不要升級就是了,就算是原裝的1TB也是很夠用。把MBP16放在「提高工作的生產力」,其實是很不錯的選擇,就是不要想說拿它來打電玩。
 
相信我,隨便選一台中階CPU是H系列的微軟筆電玩遊戲,都能比蘋果強多了。
 
影片最後,把MSI GE73拿來抽獎….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我會把它當作休閒用的遊戲機,至於MBP16就是完全針對工作用的。
 
當然,我也是覺得蘋果有些產品真的是太貴了,像是Mac Pro,我有看過外國的Youtuber直接買最低規的Mac Pro回來,改裝成自己的理想配置,現省了好幾十萬台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GCdGiGtN73KyrMU
2020-04-14 12:40 發佈
你8代的CPU是不是沒有去裝安全漏洞修正?

據說裝了之後修正了漏洞,但是效能減少30%,

至於9代出廠前老早就裝了漏洞修正,效能輸沒修正的8代是很正常的,

另外5500M效能比1070差,這就不用比了,

單純以硬體來看,比較貴的蘋果硬體比較差,

硬體比較差所以效率和生產力就比較差啊,很合理。
eltan1216 wrote:
..包到筆電C面會不會影響散熱,我有問過包膜的店家,它說如果是蘋果以外的筆電會影響散熱,但蘋果卻不會有這個問題,只要墊高就好。
這倒是另我意外,蘋果總是在小細節做得比別人好。
B面的部分只包觸控板兩邊,這位置很重要,萬一穿長袖襯衫,扣子會不斷的磨到筆電,這個保護是可以做的。..(恕刪)

謝謝樓主分享高檔機...不知道是不是我誤會....
底面我自己&看網路是D面。有鍵盤的那個是C面。(有LOGO的是A面,螢幕是B面)
我的NB只有C面有貼膜,一方面解決充電中手麻感,也解決東西磨到的狀況。
aa11zzxx wrote:
你8代的CPU是不是...(恕刪)

生產力有指很多種,如果是電競選手那電競筆電當然生產力很高。但如果是一位編輯,拿一台3公斤的筆電跑來跑去,加上普通的續航力,那反而不能達到最高生產力。
對我來說,我有gtx1050電競筆電跟macbook air,我出門也絕對不會帶電競筆電,首先macbook不用帶巨大的變壓器而且能同時充安卓手機,再來Mac os系統熟悉起來效率比windows高了不少。基本上電競筆電只有我玩minecraft要玩大量模組、Dota2、壓力較大的作業才會使用,絕大部分macbook+windows to go就能應付我有在玩的遊戲了,rimworld、minecraft、lol。
我認為電腦是看需求,難道連一個算數計算機都要裝i9才會滿意?
如果常用adobe的話
Cuda真的是領先metal不知幾條街
圖文並茂,看起來很舒服
不過拿這兩個來比較就是錯誤,
說電量比較好,一個剛買一個兩年前說Mac比較好?
說轉檔,兩張卡等級根本不能比
感覺就像是拿卡車比跑車的感覺
oxox wrote:
謝謝樓主分享高檔機.(恕刪)


感謝大大的提醒
文章已經修正錯誤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GCdGiGtN73KyrMU
終於看到銀白色開箱了 連看國外youtuber 基本9成都買太空灰
JEREMYMI wrote:
生產力有指很多種,如(恕刪)

電競選手基本都是用桌電的,用筆電是在搞什麼鬼?大螢幕才是王道,電競筆電除非空間不夠,不然桌電才是真正的選擇。
基本上一半人最適用就桌電跟輕薄文書筆電,其他都沒必要。
這些電競筆電,拔掉電源後,效能就會激烈下降.....

MBP 在於,各方面都很平衡,除了效能,電池也是

自己Windows高效能筆電也有,MBP 13吋也有,15 吋也有
主要是修圖(LR),剪輯影片(PR,FCPX都有用)

給我的觀感是,電競螢幕只會做初剪,render 速度很快,但螢幕實在太看不下去,最後調色還是會接回Mac
Mac的螢幕很不一樣,其他廠商暫時還是做不出這種螢幕來。
LR,FCPX, PR 後期還是會回到Mac上

其次就是windows update, 真的很討厭windows update,怎麼關也關不掉

最大的致命傷我覺得是驅動程式,老實說要一直工作的人真的管不了甚麼驅動程式
update一次顯卡驅動程式可能會導致其他App會有衝突,然後一直Lag,但對於一個想節省時間的人
不會想浪費時間在安裝驅動程式.....


Windows 好用沒錯,自由度高,但就是太自由,很多東西想隨插隨用,Windows就是要安裝驅動,比較麻煩
但兩個系統都有好處,我個人是覺得用得順,用得舒服就沒差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