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acBook Pro 13 Touch Bar 2017 開箱 + 一週使用心得




在開箱前,我一定要借一句PTT網友的話:「我X你蘋果」



今年在 WWDC 2017 中,Apple 更新了MacBook Pro 2017系列,換上了 I 皇的Kaby Lake系列的CPU。不過,在打這篇文的時候,8th Core i 系列就發佈了,筆電系列全都直上4C8T。想想真的是很X,7代真的是誰買誰盤子的概念耶。不過多虧了AMD Ryzen的崛起,嚇得Intel不小心踩爆整條牙膏,對未來的消費者絕對是好處多多啊,不過對7代的用戶就真的是很X了哈哈哈哈。



不過,以上都不是我要X蘋果的部分,接下來才是!!



新的MacBook Pro 系列真有夠難挑!為什麼呢?以下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13吋的版本又分為標準版跟Touch Bar版,這不是問題。

但問題是標準版只有2個TB孔,等於說如果有外接需求,就非得要接hub,這目前倒還好,但在未來 Type C 普及後問題就會開始慢慢浮現。



二來,MagSafe拔掉了以後,變得必須擔心充電時的擺放位置。在此個人認為 Touch Bar 版的4孔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方向不順時,不再需要將充電線繞至筆電後方。而且在外接裝置時也多了擺放上的自由。這點真的是做的不錯,標準版在此就會略顯出孔數不足的缺勢。



三,標準版電池較大,Touch Bar版使用時間過短

相信這點是許多人選擇標準版的理由之一,我也因此困擾了很久

在思考這點時,必須了解自己的使用需求,究竟是否需要長期在外使用。有的話就不必考慮,標準版準沒錯。

不論是使用時間或是考慮電池衰退的問題,標準版都大勝。



四,到底 Touch Bar 實不實用?

以目前來說,玩具😂😂,不過我很喜歡(?

這個東西單純是爽度問題,長期使用 Mac 後,該背的快捷鍵早背起來了,說實話真正工作時 Touch Bar 很少派上用場,不過 Photoshop 上做得還不錯。倒是 Touch Bar 娛樂性質做得還不錯😂😂,對於經常使用表情符號的人來說真的不錯,而且看到上面整條的表情符號,真的是怪有趣的。

在實際使用後基本上覺得實用的大概有,Safari的分頁導覽,背景的影音控制,還有新的亮度與音量滑條。還有還有個人很喜歡新增的螢幕截圖。可以快速選擇所要截取的全螢幕還是視窗,也能自訂要將截圖存至桌面或是剪貼簿及其他應用。比起以前難按的快捷鍵,這點真的是大大加分!



還有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







Touch ID !!!!



這東西的方便性應該不需要再多做解釋,尤其現在不能將電腦密碼跟iCloud密碼設成一樣時!

對於懶得想密碼的我,這太方便了哈哈哈

不過遇到要變更系統設定又或重開機時,密碼還是需要輸入的,所以還是不要亂設比較好



倒是有一點需要擔心的,由於 Touch Bar 是 OLED ,所以又會有衰退跟烙印的問題

還有,對於vim的使用者而言,還是還我實體esc吧。



五,性能(?

直接說結論:幾乎沒差(?

這點真的是很好玩哈哈哈,標準版預設時脈低,不過Turbo Boost後可以到達3.6GHz,比Touch Bar 的3.5還快,而且跑分也贏😂,不過區別不大就是了。比較有區別的大概就是耗電量的部分了。至於內顯的部分就不太著墨了,反正 Mac 也沒什麼遊戲能選擇QQ



跑 FCP 的話,以我當初去店裡玩的結果,似乎 Touch Bar 的版本比較快,不知道是GPU的關係還是標準版 CPU 還沒 Boost 上來,用店內提供的4K片源疊上幾層特效,明顯標準版即時渲染的速度不如 Touch Bar 版。有剪片需求的話還是選擇 Touch Bar 版吧,畢竟多了許多TB的操作,而且散熱也比標準版好,總不可能跑FCP長期不接電源吧XDD



六,散熱(?

真的在意散熱的話,Touch Bar 版,不解釋

雙風扇跟底部的進風口,應該不用多說。



一週用來,只有在玩暴雪英霸的時候會聽見風扇起飛的聲音XDD

日常使用起來,完全沒有聲音!再說一次,完全沒有聲音!!

用iStat 看有時候風扇直接是0轉,真不知道是偵測錯誤還是真的低溫停轉,不過就算轉起來,大概也要3~4000轉才聽得見。基本上,不影響使用。



七,最實際的,價格

預算捏不出來的別想了,買標準版實際

就算要捏預算,加在RAM跟SSD還比較實際。





因為我就是後悔的那一個



我買的版本是TB版 16G/256GB ,同範圍價格可以直接把標準版升到16G/512GB了,實在不太需要把錢加在 Touch Bar 上。





你說我為何要自打臉呢?





因為





當我真正想退訂時





它就出貨了





QQ





以上是對於這次選購MacBook Pro 的一些小小分析和抱怨哈哈

希望可以幫助其他需要選購的人



總而言之,歷經了一番波折,總算入手了這台 MacBook Pro 13 Touch Bar 2017

接下來就來看開箱吧~






新的包裝盒,可以從圖中看出買的是 Touch Bar 版 





醬醬~開箱拉~






下方是 61W 的 白豆腐 跟 Type C 充電線




翻到背面來~





撕掉!!





這輕薄的外型






Touch Bar 版專屬的 右側Thunderbolt 3






一掀起來就開機拉~






開始初始化設定






Touch ID !! 






完成~






超漂亮的Retina 螢幕跟 Touch Bar 以及訂製的英文鍵盤






同場加映BTS的金色 Beats solo 3 Wireless











我的Apple全家族






2012與2017疊疊樂~







這台Mac用到現在,最大的心得莫非於




螢幕好漂亮!!!




尤其從沒有Retina的2012版升級上來,再回去看那螢幕只覺得慘不忍睹




這一週使用下來實際發現,16GB的RAM有點無感XDD,感覺升級SSD比較實際一點




電力部分

日常使用 Safari + iTunes + VS Code 大約7~8小時左右,官網的10小時應該是不用妄想了




鍵盤

我覺得可以XDD 雖然鍵程很短,不過回饋感不錯,打習慣茶軸再回來打這新的蝶式鍵盤覺得很OK。還有,可以的話就上官網訂製英文鍵盤吧,絕對不會後悔的!




喇叭

這也是升級感超大的一個項目哈哈哈,新的喇叭很棒,聲音大而不躁,算很清晰的那種

低音的部分倒是覺得普普,那空間還是把電池塞回去比較實在XD




重量

應該是不用比了哈哈哈,2017版大勝,輕到讓我有種不踏實感




以上開箱分享到此,小弟第一次在01發文,感謝大家觀賞~
2017-08-26 3:44 發佈
早就都算過了,這一代的定價方式就是要你買頂規,CP 值極低。
請問會將solo3連上電腦嗎
我怎麼連都連不上

沒有錢萬萬不能 wrote:
請問會將solo3連...(恕刪)


我的solo3是一打開,Mac上就找的到耶
k2' wrote:



我的solo3...(恕刪)



我也是找得到可是連不上去

k2' wrote:
在開箱前,我一定要...(恕刪)


樓主最後為何又不想tb呢?

因爲我是為了怕以後type c裝置越來越多還有可能會外接螢幕才想選tb版,否則tb對我來說沒有吸引力。

聽說沒有tb的散熱不好,常常很燙~
沒有錢萬萬不能 wrote:
我也是找得到可是連不...(恕刪)


好怪喔....會不會是WiFi 2.4G 干擾的問題啊?
之前帶去辦公室連,斷斷續續的根本不能聽
但是一回家就完全正常
要不要換個地方試試?

eddkuo747 wrote:
樓主最後為何又不想tb...(恕刪)


確實我原本選擇TB版的原因就是因為孔多
不過以我個人的使用需求而言,這台就是單純作為筆電使用
頂多偶爾接投影機做簡報用
所以孔多對我來並不是這麼必須
而且透過轉接線也是可以同時外接2個螢幕
所以目前而言孔少除了充電不便外沒有太多困擾

而標準版擁有作為筆電最重要的續航力
這是TB版遙不可及的
況且同預算標準版可升級到16G/512GB
RAM先不管,以SSD這種有壽命期限的東西來說
容量越大越好,況且TB版是直接焊死在主機板上的
要維修就是換整張主機板,那花費可是很可怕的
以經濟效益而言,標準版好多了

TB版買的就是未來性,看Touch Bar和Thunderbolt 3的發展
總之今年的MacBook Pro 真的很難選

k2' wrote:
確實我原本選擇TB...(恕刪)

覺得您說的很有道理。買TB根本就是在跟未來性賭,但現在到時type c跟現在一樣就失去多孔的意義了

至於用轉接器同時外接兩個螢幕,那不暫時就不能充電了?兩個孔都用掉了耶

TB的SSD和沒TB的一樣焊死在主機板吧,您是說bar維修起來更貴?

eddkuo747 wrote:
覺得您說的很有道理...(恕刪)


沒TB的13寸版SSD是插卡式的
不過也是特規
現在沒得買⋯⋯⋯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