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於習慣版本控制的我來說,空間實在是不夠用。
想著想著,就乾脆把SSD換成Raid0,反正一樣需要daily backup。
所以就上網翻了翻相關的文章,看看Raid0需要買什麼零件。
以下是本次所採買的零件(請不要PM問我價格啦,現在的零件價格都差不了多少):
1. 光華五樓右轉小店面(店面玻璃窗放了一堆鍵盤零件)的內置硬碟盒,長得很像 Thinkpad 的 Serial Hard Drive UltrabaySlim Adapter(第二顆SATA硬碟抽取盒)。
2. 兩顆 SATA2 2.5" 9.5mm HDD,我個人用Seagate 7200轉16M ST9750420AS-3Y。
3. USB2.0 光碟機外接盒,接上原本的內建吸入式光碟機,一樣在那光華五樓小店面買。
4. Firewire 800 2.5" HDD外接盒(優仕買的),放我原本的SSD。
大概的步驟,跟網路上找到的相關分享都一樣步驟:
1. 把原本的HDD拆出來,放到HDD外接盒中。
2. 把第一顆HDD裝到本來的硬碟位置。
3. 把第二顆HDD裝到內置硬碟盒,替換掉MBP原本內建的吸入式光碟機。
4. 用原本的外接式硬碟開機。
5. 用磁碟工具建立Raid0,在中文的OSX中RAID類型:要選"分區存放的RAID設置"(這中文實在翻的很難懂)。格式當然是:Mac 擴充格式(日誌式)。


6. 把外接光碟接上,放入安裝片,用光碟開機之後安裝新系統。或是用原本的HDD外接開機之後,用Carbon Copy Cloner對拷資料。
這樣就大功告成啦。
再來是分享一下RAID0的存取速度,看看兩顆7200轉的HDD威力如何:
以下測試時風扇2000RPM(系統預設值)的CPU溫度都在攝氏60度正負1度
128MB讀寫

256MB讀寫

512MB讀寫

1.0GB讀寫

2.0GB讀寫

4.0GB讀寫

做RAID0就跟選用SSD當硬碟一樣,要妥善做好資料備份,RAID0兩顆HDD壞其中一顆,資料就會遺失。救一次資料的花費可以讓你再買一組RAID1的外接裝置做備份。
所以使用這種方案,請做好資料備份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