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手上已有一台 Dell Inspiron 11z (su4100 的板 ),
它的级差的电力续航 和 屏幕内隐现的颗粒状 (pixel) 讓圖片看起來低質量甚至某些細小文字不清楚。。
由於這樣的原因,让我无法在外面正常的使用它来工作绘图。老实说挺后悔买 11z 的,

3 cells 的電池續航才 2 小时多一點 , 6cells 電池續航就 4小时多一點。 (開 Wifi)
而且 Ac adapter 如錢包那麽大 , 電插頭又粗又重。 我投降。。

1.7 KG 的 11z + 6 cells 備用電池 已經達到 1.9 KG,出外讓我的肩旁很酸疼。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選擇了MAC 家最輕最薄又小一點點的筆記型電腦; Macbook Air。
而且學生在澳洲買Macbook 能得到更多折扣與優惠,外送 Ipod Touch。
加上它配有不錯的 NVIDIA GeForce 9400M 繪圖顯示晶片,Ac adapter 又小又輕,更讓我心動不少。
就這樣,帶著學生証去 Apple Store 買 Air 去!

************************************************************
我的小 Air 規格如下 :
- 1.86GHz Intel Core 2 Duo 處理器
- 2GB 容量 1066MHz DDR3 SDRAM
- 120GB 容量的 4200-rpm Serial ATA 硬碟
- 1 个 USB Port
- 1 个 Mini DisplayPort
- 1 个 耳機輸出
- 1 个 視訊頭
- 1.36 公斤的重量
- 5 小時電池續航
P/S : 由於在晚上開箱, 房間燈光有限, 圖片稍微偏暗,抱歉哦!

************************************************************

看了讓人興奮的白色箱子~



感謝你的購買~


打開后,看到Macbook Air 了!! 記得開 11z 時都沒有那麽興奮~ 可能價錢差太多了吧~


MBA 拿起來后, 會看到充電器和黑色小盒裝有的説明書等等。

突然看到一个眼熟的小東西 USB Ethernet Adapter !

起初以爲沒有包括在内,又再另外購買了一个。。


啊~ 浪費錢了~ 鬱悶阿~

這是MBA 的充電器, 挺小挺輕的, 這囘可以安心帶出門了。

充電器與IPHONE的大小差別。

隨MBA 來的所有配件。

拿來與我的室内工作機 Dell Precision m6400 看看大小差別。

MBA 薄得就有如 m6400 那片 Monitor 上蓋而已。

把透明保護膠撕掉后,摸上去挺有質感的 Feel ~


裏頭一樣也受到保護~

鋁合金一體式機身設計~ 整潔不誇張~

超大實用的觸控板,融合了 Multi-Touch 多重觸控技術哦。

觸控板與Iphone和我的滑鼠大小比例。

開關按鈕在右上方, 設計的不突出,但我喜歡~


側邊欣賞~

角度再高一點點~

上頭看下去~

拿起來站著放~ 誘人啊~


再拿出 Inspiron 11z , m6400 , MBA 看看大小比例~

厚度比一比, 11z + MBA = M6400 的整体厚度哦~

背蓋燈~ 白蘋果~

開機預覽~

再來另外一樣開箱來加持 MBA ! 那就是 INCASE 的 Hardshell Case


表面摸起來是塑膠的,不易掛花,我喜歡這樣的觸感。


這是MBA 底下的那片。

裝上后, MBA 看起來就低調很多。。

但是底下那片我沒有裝上, 設計有缺陷,
底下尾部會卡到上蓋,甚至拖拉上蓋,
可能會造成無法設想的後患。
但是沒有底盤也好,散熱不受干擾,也拿囘一些重量。
最重要的是我的 Macbook Air 還是看了一樣正~

至於MBA 效能方面,等我用足一段時間,再繼續分享吧。
謝謝大大們花時間看完這篇不專的開箱文~

************************************************************
2010 年 2 月 1 日 : 内容更新 - 自拆自裝 Runcore SSD!提升效能!
************************************************************
説到效能, MBA 還真沒什麽效能,什麽都慢半拍,但怎樣都比手上的CULV 11z 好很多很多。
爲了讓手上 MBA 的速度能真正的飛起來!
我決定把官方的 HDD 換去 SSD。
作了幾天的 research, 看到了 RunCore Pro IV 1.8" SATA II LIF Solid State Drive SSD"
在 Mac Rumors 也看到有安裝過的人給它不錯的評價。
讓我更加期待不少。。
最後把它買回來了。。

從美國坐飛機來的 Runcore,也就這樣小小一盒。

裏面當然有今日的主角,Runcore SSD,
還有一條 USB 傳輸綫,Hardcase,傳輸用的小電板,都是拿來幫你HDD作備份使用的,
但後來發現它是坏掉的,而且Hardcase 的質量很差呐。
讓我擔心起 SSD 有沒有坏啊?

最後開始把MBA的后蓋給拆出來。
之後會看到黑黑一大片的電池。

HDD 就在旁邊角落躺著。。

爲了讓HDD能夠順利的拿出來,電池必須先把它拿出來。
右邊有一條連接電板的Cable,把它拔掉就可以拿出來了。(抱歉沒拍到。)

后蓋和電池可以暫時放在旁邊不用碰了。

把MBA 倒轉過來,HDD 向著我這一邊,會比較好拆。
在來把橙色的那片Cable的頭部拔起來。(不用費很多力氣。)

之後把HDD周圍阻礙的綫給弄開來。
再把3顆的螺絲,給開出來。

HDD 就可以被拿起來了。
然後把HDD身上的塑膠套給慢慢拔下來,因爲要把它套回去SSD内。(帶有粘性。)

之後倒回剛才的動作,把SSD裝上去。

再來把電池和后蓋裝回去。(電池Cable 記得插回去哦。)

再來用Superdrive 把OSX 灌去SSD.

小功告成了! ^^
安裝好后得出以下結果!
*******************************
OSX 開機結果:
之前 = 1 分 15 秒
現在 = 0 分 29 秒
Window XP (Bootcamp) 開機結果:
之前 = 1 分 10 秒
之後 = 0 分 50 秒
OSX 下開啓 Adobe Illustrator CS4 :
之前 = 0 分 43 秒
之後 = 7 秒
6.96GB的檔案傳入Pendrive :
之前 = 30 分鐘
之後 = 14 分鐘
*******************************
安裝完后,速度真的提升不少,也讓我真正享受到了機器執行時快感。
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