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家好,最近因為舊的2012 MacBook pro 13在剪影片的時候會有點卡卡的,加上沒掛什麼效果風扇就跟要起飛一樣的大聲,所以便興起了想換一台iMac工作的念頭。
因為工作是跟音樂有關,所以主要用途為80%的錄音編曲混音(ableton跟logic pro都有在用),15%是剪影片(原本是用iMovie, 之後應該會改用final cut pro操作,目前先以剪1080p的影片為主),剩下5%就是日常上網看影片這樣。
這次換電腦主要希望可以用個7-8年以上,所以硬碟的部分會換成512的SSD,記憶體也會再自行購買32g的加裝上去。
想請問一下,如果以我這樣的使用習慣,選擇27吋低階的iMac在使用上是ok的嗎?還是需要選高階把cpu換成i9呢?
感謝各位



sandawang wrote:我也和樓主一樣,現...(恕刪)
其實這個 256GB VS 512GB VS 1TB 的萬年 iMac 容量選擇
是有一個固定常見的思路去輔助選擇的
( 只適用 iMac 純 SSD 機型 )
大致上如下
-------
選擇 256GB VS 512GB 的思考點會是你的
[ iCloud Drive 多大 與 應用程式 的多寡 ]
因為 iTunes 資料庫、iCloud Photo、iMovie 資料庫、資料的Finder資料夾本身等等
都是能搬移到外接硬碟上的,要考慮的就是還不知道如何搬移的 iCloud Drive裡有多少檔案
應用程式的話,也是建議別搬移到外接硬碟,怕出現意外情況與效能無法體現
iTunes 資料庫 搬移:https://support.apple.com/zh-tw/guide/itunes/itns2999/mac
iCloud Photo 搬移:https://support.apple.com/zh-tw/HT201517
iMovie 資料庫 搬移:https://support.apple.com/zh-tw/HT203049
Finder 資料夾 搬移:打開(硬碟名稱)/使用者/(使用者名),搬移[圖片]、[影片]、[音樂]等資料夾,[文件]、[桌面] 資料夾如果有綁 iCloud Drive 就先不要手動移動,反之可以,輸入密碼後 Finder 會自己建立連結替身,你再把資料夾拉回 Finder 資料夾側邊欄即可
FCP 資料庫 搬移:我印象中也是可以,但會跟其他的資料庫比較不同,不過就要你自己找教學研究了,我並沒有使用過FCP (⌐■_■)
第三方程式的資料庫搬移:同樣的一些程式也是可以搬移的,但就是要各別自行研究,並自己做好資料夾的替身連結 (⌐■_■)
如果妳能接受做一大堆搬移工作,且確定說你的 iCloud Drive 與 應用程式
可以 Hold 住在 256GB 的 70~80% 以下範圍內,就放心的購買 256GB 吧
把省下的預算去買一顆超大外接 HDD 當資料碟
再搞一顆 HDD 當成時光機備份碟,同時備份本機硬碟跟資料碟
反之,就是直接選擇 512GB
-------
然後是選擇 512GB VS 1TB 的思考點就會是你
[ 不想進行檔案管理、想保持簡潔、使用虛擬機 ] 等等
1TB 就是有足夠的空間讓使用者工作的時候都使用預設的資料庫位置
放置大量常用資料也不會感到空間大量消耗的最少容量
也就是你說的 [ 整體 ] 的感覺,有對這感覺嚮往,就是直衝 1TB 了
只需再購買一塊外接 HDD 做時光機備份即可
-------
額外情況:如果假設萬一我有大於 1TB 甚至是 數TB 的資料要如何選擇呢?
基本上我的答案還是 1TB
因為如果熱資料超過 1TB 的這類人,通常會有自己的資料管理邏輯
用通俗的話講,他們知道自己的資料該怎麼擺、怎麼備份、甚至已經有自己的解決方案
不管是磁碟陣列、NAS等等的,不是都已經有了正在服役的或是也已經正在規劃中了
(這些搞起來是可能甚至比一台Mac還貴的...)
所以他們會很清楚 Mac 本身本機磁碟內該怎麼管理,也就能自己得出該買多大本機硬碟的答案
如果還不清楚的話,其實就是還沒被歸類為這類使用者的範圍
就只是單純你的冗余冷資料太多了...OωO
而冷資料就是整理整理,扔外接 HDD 放著+備份就行了
你再算一算你常用的熱資料有多少,加上我上文的思考點
就能很簡單的得出你要多大本機硬碟了
如果看完了我上文一大堆在說什麼,感覺到頭昏+麻煩,那就直接買 1TB 吧
古語有芸: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不過 2TB 就別了,那價錢太美了,1TB 還要更多就是改買外接 SS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