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 MacMini 推出了
沒有銀色真可惜,沒有使用8809G混合CPU真可惜,不過這次首次的(應該是吧)見到了I3的機型
所以稍微調查了一下可能使用的CPU,分享一下作為可能要購買的人的參考
3.6GHz 4 核心第八代 Intel Core i3 處理器 -> I3-8100(65W) or I3-8100B(65W)
3.0GHz 6 核心第八代 Intel Core i5 處理器,Turbo Boost 可達 4.1GHz -> i5-8500B(65W)
3.2GHz 6 核心第八代 Intel Core i7 處理器,Turbo Boost 可達 4.6GHz -> i7-8700B(65W)
結論:
就CP值來看26900的機型的確有著不錯的CP值,8100已經足以應付全部的一般使用了,相較過去機型一樣花2萬多的得到的性能有很大提升
I5機型也是可以的,畢竟是多了兩個核心,支援TurboBoost技術,SSD 容量翻倍
但升級I7就不建議了,因為不如直接買一台3.0Ghz 的 iMac 21.5" 4K,雖然CPU有差但是會多4K/P3廣色域螢幕跟2GB AMD 獨立顯卡,還到便宜2.3000 能夠讓你配一個FusionDrive,而且還送滑鼠鍵盤,除非工作環境特殊,逼不得已要拿超緊湊電腦來重度使用的話,像是發佈會舉例的用MacMini組伺服器,或是好幾台疊起來串連使用的,不然一般使用不需要升上I7 (再快還是HD 630)
推薦程度
I3機型:★★★★★
I5機型:★★★★☆
I7機型:★☆☆☆☆
threelight wrote:
i7-8700B ...(恕刪)
只看CPU當然是OK,問題是價格,這是主機,不含螢幕與鍵鼠,已一台只搭載CPU的機器來說,選配到了I7-8700B的價格都能讓你組有一個中高階顯示卡的 iTX PC了,跟 iMac 買螢幕送主機與鍵鼠的概念不一樣,MacMini 的取代性很高,所以其實很多錢都是買在他的超小型設計與MacOS還有四組TB3孔與T2晶片上,其他部分幾乎不具備CP值,只能考慮CV值
況且 8700B 就算再快,終究只是HD630,一般使用上只有解壓縮、影片轉檔、多開程式之類的會稍快之外,其實體驗上跟8100B款並不會有太過明顯的落差,這顆U的存在只為了服務官網所提及的特殊用途,如運算農場、Xcode伺服器等等的使用場景,8700B機型放到這商業角度來看會是超級便宜又穩定的存在,但對一般使用者來說8700B的選配價格CP值趨近0
而且還可能有過熱降頻的疑慮,別忘了8700是非常熱的CPU,就算是 BGA 版本的8700B,想必也不會涼到哪裡去,蘋果的渦扇飆轉起來也是可以很明顯聽得到的
skiiks wrote:
雖然一直等著Mac...(恕刪)
HD 630 差GT-1030還遠得很,1030至少可以順玩CS:GO、LOL、模擬器手遊等等輕度遊戲,但HD 630 玩這些可能還要調低畫質
Intel內顯目前仍完全只為了螢幕顯示與轉檔編碼而存在的顯示晶片,能跟1030對比的是AMD的2400G,也就是 Vega 11 顯示晶片的內顯等級
kenji4231 wrote:
以mac mini...(恕刪)
沒錯,所以我預期 I7-8700B 也可能會遇上過熱降頻的問題
雖然eGPU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但問題在於價格,一台I5+一塊eGPU的錢已經達到了iMac 27"入門款的等級了,而且還是沒有螢幕、滑鼠、鍵盤、多很多條線的狀態,絕對會花很多錢,只為了多那兩顆核心
這樣要花i7的錢不如直接上一台iMac 21.5"甚至27" 來的省事,桌面又整潔,一條電源線插上就能開工了,還能享受外面幾乎沒有相同體驗的 Retina Display
kenji4231 wrote:過去mini都有獨顯款 發熱除了2012的四核心 散熱都還行
以mac mini的體積要塞進效能高的GPU散熱會是很大的問題,這次有了USB-C用外接eGpu應該可以克服顯卡效能的問題。
以這鋁殼的空間分配來說 分四等份
1.上半光碟機區 2.前2.5"硬碟 3.主機板與散熱模組(光碟機下方) 4.供電模組
其中光碟機模組的空間一直存在 是很浪費容積的空模組
不知道2018有沒有更加善用光碟機模組的空間 增加更多的散熱或擴充
等fixit拆解再來看看內部空間分配 有沒有像之前說的重新設計 好好利用空間
再來找了一下蘋果官網TB3轉DP的轉接器或線 沒這項產品
對於一些較早的4K螢幕HDMI 30Hz DP才有60Hz更新的螢幕而言 不方便
轉DP的轉接線也要另外花錢買
------------------------
大致上
中階那台 i5+選購PCIE SSD 512G
RAM自行擴充4Gx2換成8Gx2或16Gx2
但是630的顯示能力真的很糟 最終顯示效能會決定使用時間
顯示能力不足比起CPU效能不足 更早導致淘汰主機的時間 而不是覺得兩個都差不多該換了
以桌機來講就是CPU ok換張顯示卡還行的狀況
(但是mini不能換 會覺得CPU還很強效卻因顯示效能要淘汰可惜)
同樣近似例子:2012四核心超強效能 但是4K沒支援(顯示晶片支援不足)
-------------------------
i5機:1099美金 換算台幣36900(匯兌約33.5元)
選購PCIE SSD 512G:加價200美金為1299美金 換算台幣43500元
RAM:美光 2666 8G 2049元x2=4100元
美光 2666 16G 4299元x2=8600
蘋果分別加價200與600美元 約6700元與20100元台幣 這差超多
轉DP線預估600元
鍵盤滑鼠螢幕算PC已有 不列入金額計算
基本上就是43500元+16G的4100元或32G的8600元
-------------------------
HD 630還是敗筆 這內顯能力三年前就開始用了
算是沒進步兩年了 連擠個牙膏都沒有
個人比較看重顯示能力 尤其這種不能換顯示卡的主機筆電
淘汰多半是顯示能力太糟 不是CPU效能
彈幕濃!
ComicsNic wrote:
這種消費者應該是不存在的,eGPU加上去,一般消費者掐指一算絕對都會改買iMac甚至不買Mac了,別忘了這只是主機,還有螢幕跟鍵鼠......(恕刪)
我可能就是這種消費者歐...
已經有更好更大的螢幕了,哪天我的老Mac pro 5.1掛了或不給升級新作業系統,
我根本不會再想買iMac佔空間,
只會想買主機,但新Mac Pro又死貴,
所以只有mini可以選,
都是剪片轉檔跟做音樂業餘性質,這時如果GPU效能不夠,當然就要掏錢去買eGPU,
不過話說自己也有好幾張高階顯卡了,我需要的應該是去買TB3的PCIE外接盒才是,
可以插顯卡跟Pcie SSD,接上去給mini用
剛剛發現有這個似乎滿適合的
AKiTiO Node DuoThunderbolt3 轉雙 PCIe 外接擴充裝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