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www.anandtech.com/show/6406/understanding-apples-fusion-drive
http://news.mydrivers.com/1/244/244817.htm
起初筆者認為蘋果的Fusion Drive功能不過是將Intel的SRT智能響應技術換了個名字而已,將iMac內部的SSD作為HDD的緩存分區來使用,犧牲掉SSD的容量讓HDD達到更強的性能。但事實上筆者的想法的錯了,一方面如果要使用Intel SRT技術的話,20GB的SSD就夠用了,蘋果沒有必要配備高達128GB容量的SSD。另一方面,蘋果的Fusion Drive功能並不會犧牲掉SSD的容量,這也是蘋果Fusion Drive功能的優勢所在。
按照Anandtech的介紹,蘋果的Fusion Drive功能是將SSD和HDD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的,二者相互依存。也就是說iMac/iMac mini的硬盤容量會是1.1TB(1TB HDD+128GB SSD)或是3.1TB(3TB HDD+128GB SSD)。而且這樣一來蘋果電腦上也並不是不能分區了,除了SSD是鐵打不動的之外,HDD是可以額外劃分全新的分區的,只不過是新的分區就不計算在Fusion Drive之內了,Fusion Drive只會把SSD和未劃分出來的HDD作為一個融合分區來使用。
具體又是怎麼實現的呢?使用Fusion Drive功能之前,系統會自動在128GB SSD上創建一個大小為4GB的緩衝區,所有寫入陣列的數據首先都會寫入這個緩衝區內,4GB容量對小文件隨機寫入來說足夠了,有了這個緩衝區之後HDD的讀寫能力基本上也就能達到SSD級別了,只有這個緩衝區的數據寫滿之後才會寫在硬盤上。可以說這個大小為4GB的緩衝分區是Fusion Drive與Intel SRT技術唯一相似的地方。
至於系統日常的主要操作都會依賴那塊128GB的SSD來完成,常用的程序以及數據都會放在這塊SSD上,其它不常用的數據則存放在HDD之上。當然系統識別文件是否常用還要依賴文件的活躍程度,在進行較多的操作之後系統便會根據用戶的習慣自動分分辨出哪些數據常用,而哪些數據則暫時用不到,自動將這些文件拷貝到不同的地方。一旦拷貝完成之後,原本的數據就會自動刪除以節省空間。當然你也不不必擔心數據會丟失,以蘋果的技術實力來說應該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最後就是Fusion Drive功能是無法手動關閉的,不想用這個功能的話除非你將iMac裝成Windows,要不然你就靜靜享受它給你帶來的高速讀寫吧。按照蘋果的說法,這項功能完全是自動工作的,用戶不必手動去指示它幹什麼,同樣也不能指示它不干什麼。
目前唯一不確定的因素就是該功能是否支持Boot Camp(安裝Windows時候用的到),蘋果很有可能在HDD分區中保存一個Boot Camp分區,因為Fusion Drive中HDD和SSD相對來說獨立的,只是系統將他們看作是一個分區而已。
總的來說這項功能對用戶是十分有益的,對那些不太熟悉電腦的用戶來說,Fusion Drive功能確實能起到不小的幫助,至少不會讓自己的文件一團糟了。
sheep7101516 wrote :我比較想了解這個功能是如何安裝現在就是等apple出貨 等人拆機揭曉答案
是透過OSX的更新檔還是??
是否一定要用APPLE原廠的SSD+一般硬碟?
像我的2011版Mac mini已經是128GB的SSD搭配500GB的HDD
可否安裝及開啟此功能呢??...(恕刪)
tagahu_1 wrote:希捷那個混合硬碟SSD是快取用而已 硬碟跟SSD有一份相同檔案
這和希捷的混和硬碟技術有什麼差別??
ocz已有類似的技術。SSD加上1TB的硬碟
所以這技術其實也不是最頂尖的只是現在有選擇了~~
除非等實際的成品和效能測試才知道
SSD主要儲存的是不修改的檔案 主要以用過數次卻仍沒有做過寫入動作的檔案 以系統與軟體檔案為主
8G快取與750G硬碟空間不是相加 而是維持750G
好用在於常常開機與開機後初次啟動軟體 由SSD提供高速讀取
不過這快取效果載入記憶體 就被記憶體所取代
系統會優先從記憶體找回關閉軟體的檔案恢復 有效減少或不需回硬碟讀取軟體需要的資料
蘋果這反而是操SSD.....
所有檔案過SSD一次 然後挑起不常用檔案轉放在硬碟 同時SSD刪除已轉放資料 常用的則保留在SSD
跟希捷的SSD快取保留僅讀取的檔案 減少SSD寫入次數相反
而一般SSD搭配硬碟當作快取的方法各家不同
有同希捷方式劃分一固定區域當作快取
也有動態分配快取當大於8GB自動增加
也可能像蘋果使用方式
彈幕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