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聖誕佳節將至,電影商落力催谷新戲不難理解,但像《風雲II》般鬧哄哄的卻少見。走過報攤,竟有半數雜誌的封面是郭富城、鄭伊健,多揭幾頁再多送彭順彭發的訪問,彷彿時光倒流了10年。其實當年的《風雲》已注重電腦特效,但科技總是新的好,《風雲II》的電腦特技落在吳炫輝(高輝)手上,又會有怎樣的結果?找來高輝,由電腦特效開始,談談他跟科技的關係。
高輝雖然只是30出頭,但已在電腦特效行業打滾了10多年,成名作當然是2006年的一套《鬼域》。對大部分人而言,CG(電腦特效)不過是古靈精怪、一瞬即逝的畫面,但高輝強調每個畫面都得來不易,「做CG其實要懂好多東西,最基本的圖像設計、拍攝、繪畫,再進一步可以是建築、歷史等。每次都要因應需要而在過程中不斷學習,例如正在替《十月圍城》製作香港景致,過程就像讀一次香港史」。
「Mac速度像燒香 PC像燒紙」
高輝坦言,初入行時最辛苦﹕「那時為了製作,一星期僅兩天可以有收工時間,今日人手多了,軟硬件都完備了,就不用那麼慘了。」電腦特效最花時間其實是畫面的rendering(渲染處理),而問到哪些科技對工作效率最有幫助時,答案竟然是PC而不是Mac!「我全公司其實只有一部Mac機,做製作,我們都用HP的電腦。製作速度上,PC真的比Mac快很多,打個比喻,Mac的速度就像燒香,而PC的速度就像燒紙。」再向高輝要了點數字,一個複雜的畫面,Mac要用3小時處理,PC只用半小時便完成。高輝稱Mac機慢,對iPhone也未算太滿意。「機身反應是可以的,不過上網感覺很慢,也許是太習慣用桌面機了,另外也因為常用SMS,沒有按鍵,感覺也差一點。」
不追科技 鍾情Canon G7
事事要爽手,以為高輝會是個追科技潮流的人,但事實卻剛好相反。「對於業內需要的科技我會知,例如現時流行的數碼拍攝已達2048線等,但到家用級數時,我便不太清楚,我只知道現時流行blu-ray、流行1080p,LED TV我也知道。」高輝不但沒有科技癮,甚至連牌子型號都會偶爾弄錯。Sanyo投影機當了是Sharp,Windows XP也當了Windows 2000。唯獨Canon相機沒弄錯,因為一直以來他只用一個品牌,用得最耐的是G7。「用了Canon 6、7年,行山會拍攝不同景色,不過今日主要都集中在工作上了。5D的拍片功能也有用過,作為紀錄是可以的,但質素仍未及製作級數。用得最多的反而是G7,G10也是隔了很久才買。」
負責《童眼》3D效果
年尾大作,除了《風雲II》,還有以3D掛帥的《阿凡達》,講起3D話題,高輝表現十分興奮。「未來會負責3D電影《童眼》立體視覺效果。不能說3D是否大趨勢,但它在表達上有其好處。研究了一段日子,漸漸掌握到秘訣,這就是距離感,所以拍攝之前一定要想得很清楚。」那高輝看過最好的3D電影是哪一套?「《沖天救兵》,雖然是3D電影,但效果不會凌駕電影內容,始終內容是最重要,我自己也欣賞這種特技多一點。」
新聞來源:SINA NEWS
開機後你以為還有時間可以沖碗泡麵外加 call 人打屁嗎?面對全新的 Windows 7 ,你可能得重新思考一下開機後的動線與生活了!
最台的GarageBand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6arage8an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