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mac mini 1.4G灌win8當HTPC?


robertlala wrote:
這個是問題!因為看了...(恕刪)


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
1. 目前電影的標準依然是24Hz, 雖然有少數的HFR(目前也就哈比人是48Hz的HFR, 聽說之後阿凡達要用60Hz HFR), 但是之後出藍光碟時, 應該還是會出24Hz的版本來確保消費者的播放機都能順利播....之後的UHD BD(也就是4K BD光碟), 我覺得應該也是如此....
2. 目前的顯示裝置(電視機/投影機)大多數都支援升頻機制, 例如轉成60Hz, 甚至120Hz等....雖然這無法跟原生的60Hz相比, 畢竟升頻是用內插法算出來的, 但絕大多數情況下的差異應該不大才是....更何況我猜測source只有24Hz的情況下, 想看流暢畫面就用升頻來達成吧~ 有人還特別想看24Hz的膠捲感哩~ XD

因為以上兩點, 我在已知2014 late mac mini只能支援4K@30Hz的情況下, 還是入手了, 我是認為應該UHD BD時代還是夠用....據說今年底開始會有UHD BD的碟片問世, 到時候發片商會用甚麼規格來呈現, 就見分曉囉~~

不過現在已知UHD BD把10bit color納入標準, 而HD5000只支援到8bit, 這不知道會不會是個更大的問題....@@

PS. 新一代的Intel NUC最近也出了, 搭配的就是HD6000, 想組HTPC的同好也可以考慮~

changyc wrote:
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


感謝提供您的看法

這樣看來似乎這版的Mac mini應該夠我使用,剛剛看了一下Intel的資料似乎1.4Ghz除了比較省電外2.6Ghz應該畫質會比較好(提到一些暗部資訊處理的方式)且搭配IRIS多了4GB記憶體與500GB硬碟...可能選2.6Ghz, 除非確認1.4Ghz可以直接更換SSD硬碟才會選它升級


但看了您的連結,相信三月底可能Mac mini也會改版到HD6000...那就糗了!但早買早享受,先買過年享受一下再說囉.



robertlala wrote:
感謝提供您的看法這樣...(恕刪)


對了, SSD跟HDD的速度差異遠遠超過4GB的記憶體差異....
我現在開Kodi(也就是之前的XBMC)大概需要20秒, 但是同樣規格的MBA用SSD大概5秒內就開起來了....
不過其他方面的差異就很低了, 畢竟我只是當作HTPC, 完全沒有拿來當桌機來用. 相信當桌機用的話, 差異會更明顯~

4K方面我還是會等到將來真的出現了UHD BD(網路上也因此能!@#$%^&*)的時候, 再來看看是甚麼樣的狀況, 來決定要不要更換HTPC. 說不定HD6000也出問題, 要等到HD7000才搞得定, 也很難說~~

題外話, 如果手中的影片格式也不會太雜亂, 那其實可以考慮DMP, 例如海美迪之類的, 便宜太多了, 就算將來新的格式影片看不了, 換台新的也不會心疼....

changyc wrote:
MBA用SSD大概5秒內就開起來了....
不過其他方面的差異就很低了, 畢竟我只是當作HTPC, 完全沒有拿來當桌機來用. 相信當桌機用的話, 差異會更明顯~


謝謝...自己也用MBA,看來1.4G+SSD好像是比較好的選擇..5400硬碟真的很慢
前些時候買了一台PS4,發現它可以跟我家的電視連動之後,對 HDMI 的 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 功能就非常有興趣
後來發現Kodi 也可以支援這項功能,但是需要外掛裝置,就千里迢迢的從ebay上買了回來XD

裝上MAC mini 之後啟動Kodi 就可以在系統設定裡看到外掛裝置的設定選項





電視上也可以正確辨識出連接的裝置



如此一來,只要 Kodi 被遙控器喚醒後電視就會自動開啟並轉到對應的HDMI頻道,在撥放影片的過程中如果切換到別的頻道(例如 PS4 ) 則 Kodi 會自動暫停播放直到切回該頻道,當然Kodi一但進入待機狀態,電視也會一起進入待機(如果沒待機功能的會直接關機)。

另外,也可以使用電視本身的遙控器來控制Kodi 大部分的功能,想自行修改的話只需編輯 remote.xml keymap 即可
藉由這個 Pulse-Eight USB to CEC adapter 就可以實現 Kodi 一鍵啟動的完美境界了XDDDD

詳細請參考kodi公式網站:
http://kodi.wiki/view/CEC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